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活節島︱「鳥人」的傳說

復活節島︱「鳥人」的傳說

要想走進摩艾石像所代表的精神世界,我們必須了解拉帕努伊人(波利尼西亞人)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這個靠獨木舟征服南太平洋的民族,不僅具備勇氣和毅力,更擁有精湛的航海知識。此外,當地的自然生態、地質構造也都是文化誕生和傳承的催化劑。

我們來到島上最大的火山口,位於復活節島西南角的拉諾廓(RANO KAU)火山口,早在250萬年前,這座火山就已經塑造了島西南部的輪廓線。我沿著300 米高的懸崖邊緣轉了大半圈,下面是一個海拔 200 米的火山口湖,藍色的湖面漂浮著蘆葦,藍綠相間煞是好看。據說這個湖是全島的水源所在,只是如何取水,難道真要下到湖面?山頂風很大,吹得人站不穩,不敢太靠近邊緣,然而,火山口內卻擁有獨特的氣候,當地人甚至在斜坡上種植了鳳梨、無花果、蘆葦和橙子等作物。

(圖片來自網路)

我注意到拉諾廓火山口附近有塊被攔起來的石刻,上面的圖騰依稀半人半鳥,導遊指著圖案對遊客們講解起先民們的一種奇特習俗。話說16世紀島上爆發部落戰爭後,島民對摩艾石像的信仰開始瓦解,替代登場的是「鳥人崇拜」,為此還要進行一場「鳥人競賽」。

從火山口另一側向海中望去,可以清楚看到不遠處的三個島礁,那是以「莫圖」(Motu)命名的三座小島,由近及遠依次是崎嶇多岩的卡奧卡奧島(Motu Kao Kao),烏燕鷗、藍臉鰹鳥和軍艦鳥的築巢地伊提島(Motu Iti),和面積最大的努伊島(Motu Nui),後者其實是水下火山的頂部,這裡正是島上鼎鼎大名的「鳥人競賽」的舉辦地。

每年八、九月被當地人稱作「Manutara」的烏燕鷗會在島上築巢產蛋,各部落派勇士甚至是酋長本人前往參加比賽。參賽者需要爬下峭壁,趴在一種用草捆成的工具上游至小島,最先得到鳥蛋並順利游回主島者即為年度「鳥人」。順便說一下,在人類到達之前,復活節島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海鳥繁殖,曾經至少有25種海鳥在這裡築巢,可能是整個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鳥類繁殖地。

這個競賽最初或許只是地區性質的體育運動或是類似於成人儀式的一種,但 18 世紀以後狀況發生了改變,原本部落貴族們享有從祖先那裡得到的神聖「超能力」,但是新興勢力的戰士階層沒有這樣的特權,而「鳥人儀式」的出現可以扭轉這種由社會地位帶來的不平等,於是成為每年競選神聖的坦加塔馬努王(造物主瑪科·瑪科化身鳥人 )的儀式典禮。

附近的奧隆戈村(Orongo)也被稱為「鳥人村」,門口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館,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詳盡介紹鳥人崇拜的歷史淵源和儀式的內容。把鳥蛋取回來的戰士被剪掉頭髮,由神官把白檀木的木片以及紅色的樹皮捆在手腕上。此後一年間,他將被島上的居民所崇拜,並成為掌握宗教、政治實權的鳥人,有權在一年之內支配島上的資源。由於游泳取蛋時常受到海浪和天氣的影響,也經常遭到鯊魚襲擊,其中危險性不言而喻,不然勝利者也不會被島上的全體居民視為神明。悲劇終於在1865 年發生了,那一年游到島嶼上搶奪鳥蛋的一共有 15 個勇士,但回來的只有一個,其他人都死了,從此後島上終止了鳥人競賽。

如今,奧隆戈村村民為參賽者準備的傳統石頭屋已經被美國考古學家威廉.馬洛伊博士復原了,我們沿著指定的步行路線,來到這些半掩埋的房屋前。入口極小,據說鳥人住的地方出口小是為了刮掉不幹凈的東西,但是裡面過於狹窄,人都無法直立,只能用來睡覺休息吧,屋頂精美的壁畫早被西方殖民者和探險家們掠走。

這座偏遠的波利尼西亞島嶼還有很多值得探尋的奇觀,比如馬,五千多匹野馬在荒野上遊盪,穿梭在倒塌的摩艾石像中,沒有人擁有和照顧它們,幾百年來自生自滅,數量卻只多不少,或許島上真的有神奇的未知能量在庇佑著它們?

晚上,看了一場波利尼西亞傳統歌舞表演,用歌舞形式表現鳥人競賽的場景。大家邊跳邊唱,節奏感極強。波利尼西亞男人身材魁梧健碩,女人豐滿婀娜,男人手持長長的木棍,下身只穿蓑衣,女人身穿羽毛胸罩和羽毛短裙,寓意海鳥飛翔的姿態。

他們的祖先想必也是如此剛毅勇猛,一代又一代的波利尼西亞人,劃著獨木舟,帶著魚鉤魚線,帶著黑曜石做的工具,揮別故土,義無反顧駛向茫茫大海。每發現一個新的島嶼,就開闢出來,生存下來,待到時機成熟,又以此為基地,踏上新的征程。古代波利尼西亞人征服南太平洋的最西端便是復活節島,這個過程中多少人被驚濤駭浪吞噬,又有多少人在耗盡了最後的食物和水後依然未能抵達彼岸,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兇猛的鯊魚攻擊致死,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未曾屈服,未曾止步。「鳥人」的傳統已經消逝,但精神永存。

(復活節島上的墓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復活節島神奇摩艾之謎
2017,環球觀鳥趣聞錄

TAG:貓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