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為什麼我們看著看著就哭了?
01
大年初一開始,我守著電視看《經典詠流傳》,初一初二初三總共播了三期,初四開始我又一遍遍看回放,看著看著就哭了。
古詩詞和音樂相伴,古典因素和現代譜曲結合,這檔大型文化節目首播當天就力壓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線衛視春晚,既叫好又叫座,豆瓣評分高達9.3。
這檔節目最大的特點是「和詩以歌」,一首詩、一支曲、一個人,每個經典傳唱人加入了自己對經典的理解,就像用自身經歷與感悟填上血肉,再加上經典的骨,經典更立體。
經典的傳唱有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有很多。
王俊凱用朝氣蓬勃的聲音傳唱《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小時候的記憶一下子湧現到眼前。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語文老師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任何計劃都推遲到明天。多年過去,我依舊記得這首詩,也依然記得老師的話,我嘗試著不拖延、嘗試著今日事今日畢,嘗試著活在當下、嘗試著把握今天,我也漸漸以標杆要求自己。
鄉村教師梁俊和他的學生梁越群傳唱的是《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詩是清代袁枚所作,注重生活情趣的袁枚,在園中遍植花草,營造理想中的詩情畫意,偶然發現生長於陰暗潮濕之處的苔蘚,雖然花如米粒般細小,生長在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憑自身的力量開花結果,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就像這首詩里蘊藏的勵志力量一樣,苔渺小但卻悄然綻放,從不自慚形穢,從不自暴自棄,在逆境中也充滿自信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綻放自己最美的瞬間。
梁俊和山裡的孩子唱得宛如天籟,梁老師告訴孩子們:「我們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樣綻放,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也許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可能做不出豐功偉績,但我們卻能做到平凡而卓越,平凡卻不自憐自艾地生活,快樂而富有光彩地成長,自信而又自尊自強地綻放。
黃綺珊傳唱的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黃媽的聲音極具穿透力、感染力和代入感,張弛有度,恰到好處,除了感受到一個歌手發自內心的力量以外,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蘇東坡的詞。
蘇東坡65歲的年紀,12年的時間都在被流放,但他卻在最應該「失魂落魄」的關口,寫出了很多傳唱至今的經典,一路行來風雨多,可無論那風雨如何可怕,它終究會過去,自然的風雨如此,人生的風雨肯定也一樣。
就像黃媽在最後說的那樣,無論我們處高、處低、處貴、處賤,都要感謝過去的經歷,沒有過往的經歷,就沒有今天的自己。處在逆境時要用好的、美的、盼望的心去迎接將要到來的最美的自己。人生總有逆順成敗,我們需要擁有的,就是洒脫相對的勇氣。
02
一首首經典被傳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多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不浮躁,也不焦灼,那時候我還可以在詩歌中靜心,還可以在抄寫中沉浸,我摘抄下很多詩歌,反覆背誦,像游弋在詩歌海洋里的一尾魚,活潑靈動、明艷動人。
現在,在這個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會,我們的精神綳得很緊,壓力總是很大,我也開始浮躁,沉醉於詩歌的心也不在了。
每天行色匆匆,忙著玩手機,忙著會朋友,忙著應對工作,忙著照顧家庭,我的心焦灼而又緊張,好像總有亂七八糟的事兒,讓我苦惱,根本沒有閒情逸緻去背誦一首詩了。
可是,這種粗枝大葉的狀態,遠離詩心的生活,終究是潦草無趣的,就像聽到這些被傳唱的經典時我們的淚流滿面一樣,經典的魅力就在於提醒我們曾經那麼接近完美的生活,我們需要讓經典回歸,我們需要讓自己重新平心靜氣,我們更需要讓詩歌重新流行。
於是,看電視的同時,我重新拿起了摘抄本,記錄下傳唱的每一首經典,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新的一年,我要重新為一首詩歌感動,因為有詩心的人,生活更有情趣,心情更為愉悅,快樂更有內容。
03
也許《經典詠流傳》的意義並不在於收視率,而在於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流淌開來,我們有些粗疏的情感,因為經典詩歌被溫柔地喚醒。
如果能有這麼一個契機,讓大家安靜下來重新找尋最初的感動、重新溫習經典,在每天刷手機之外,在每天焦灼之外,安靜地坐下來,背誦一首詩歌,重新為一首詩歌感動,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如果能有這樣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認識詩歌的力量,重新體味詩歌承載的情感,然後內心平靜地欣賞詩歌的力量,這何嘗不是一種蛻變?
也許,一個節目的作用是微小的,也是短暫的,但起碼,它是一個風向標,讓我們逐漸認同那些經典屬於我們每個人,就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評論的那樣: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承載的也許是輝煌,也許是失落,但都與亘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這些詩歌跨越千年之後到達現代,無論承載的是輝煌還是失落,都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
※你要求那麼多,只因沒遇到真正愛的人
※你見過為前妻徵婚的男人嗎?
TAG:苗君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