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口腔如何護理?

寶寶口腔如何護理?

GIF

寶寶口腔護理主要是指孩子從出生後到3周歲前的這一段時間的口腔護理,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段時間的嬰兒口腔護理,覺得孩子對外界的食物攝取也不是太多,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不同階段嬰兒口腔護理都不同,也起到不同的保護作用。那麼嬰兒口腔如何護理呢。

長牙篇

寶寶大約在6-7個月大時,開始長出第1顆牙,到了1歲,通常已經長出6-8顆乳牙。寶寶長出乳牙時,父母要為寶寶徹底做好牙齒清潔的工作,才能維持口腔健康,預防奶瓶性齲齒的發生。

寶寶在長牙之前,都是靠吸吮乳汁、果汁或是各種流質的輔食,來獲得營養和水分。這些流質食物,很容易附著於口腔周圍的軟組織黏膜上,例如上下嘴唇與牙齒之間、口腔底部黏膜、咽喉黏膜等。

細菌的溫床

乳汁的營養價值特別高,若是長期滯留在口腔黏膜上,就會變成口腔內細菌生長的溫床。一些感染可能造成寶寶口腔黏膜腫脹甚至出血,例如泡疹病毒等。可能伴隨著一些類似感冒的癥狀,食慾也可能下降。

口腔的癥狀,有時是在疑似感冒癥狀改善後才出現的。如果是牙齒已經萌發,腫脹的牙齦更易造成食物的殘留,適當的清潔可以減緩牙齦發炎。由於發炎,清潔時可能會出血,可用濕的紗布或棉棒代替牙刷來清潔,若能盡量清潔乾淨,出血情形會獲得改善。

媽媽在餵食乳汁時,要防止過熱,以避免增加寶寶的不適。一般這些癥狀會在1-2周改善,若癥狀持續則應再就醫處理。

用開水漱口

喂寶寶喝奶或果汁時,爸媽要注意維護寶寶口腔的清潔。爸媽可以用餵奶後再喂些白開水,沖洗或沖淡附著於口腔黏膜上的食物,以降低口腔發生病毒感染的幾率。

長牙篇

1、1歲之前會長牙

長出乳牙時,父母要為寶寶徹底做好牙齒清潔的工作,才能維持口腔健康,預防奶瓶性齲齒的發生。

2、時間

許多寶寶大約在6-7個月大時,開始長出第1顆牙,到了1歲,通常已經長出6-8顆乳牙。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和順序都一樣,只要在1歲之前長出第1顆牙齒,就可以算是正常。

3、徵兆

寶寶要長牙時,牙肉的地方會有一點鼓鼓的,甚至會有紅腫的感覺。這是牙齒要突破牙肉表面的前兆。

刷牙篇

1歲以前:家長可以用指套牙刷或者紗布蘸水刷。

1-2歲:可以用嬰幼兒的牙刷刷牙,但是不建議用牙膏。

3歲以後:就要用牙刷和牙膏。可以給寶寶用一些可以吞咽的牙膏。

媽媽可以通過「刷牙遊戲」幫他建立口腔保健習慣,由於兩歲左右的幼兒對正確刷牙的方式仍然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因此家長應親身示範,教會孩子正確刷牙。

預防齲齒篇

通過刷牙能祛除細菌,但很多地方清理不到不到。有些溝底很深,那裡面的細菌就容易導致齲齒。兩個牙齒相近的地方,也不容易刷到。下後牙主要是磨牙,窩溝很深,容易產生齲齒。除了早晚各一次的刷牙外,家長還要定期帶寶寶到醫院檢查,對於齲齒要早發現早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乳牙有齲齒也一定要治療。換牙需要六年多的時間,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不光會影響著一顆牙齒,也會影響全身的健康。不經過及時的治療,很影響牙齒髮育,對以後換牙後的恆牙也有影響。家長也不必擔心孩子會不配合,醫生都有辦法的。

其他常見寶寶口腔問題篇

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也差,常因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引起口腔粘膜糜爛、損傷而致病。

感染性口炎

感染性口炎在嬰幼兒較多見,可單純發病也可繼發於腹瀉、營養不良、急性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主要有以下三種:

A、鵝口瘡:

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關,此外菌群失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長期濫用抗菌素)。其表現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常見於上下唇內側、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齶上,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

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邊不紅。不易擦去,若強行擦拭後局部潮紅,可有溢血。一般無全身癥狀,重者可出現食慾低下、拒奶、哭鬧不安、低熱、呼吸困難等。

家庭護理要點:

1、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積較大時,可用制黴菌素10萬U加水1-2ml塗患處,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癒。

3、孩子生病時應正規使用抗菌素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4、對於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B、皰疹性口炎:

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罹患。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1-2天後口腔粘膜上出現小水皰,可為單個,也可成簇。小水皰破潰後形成很淺的潰瘍,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周圍有紅暈。

患兒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煩躁哭鬧、拒食吐奶等表現。本病終年可以發生,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具傳染性,可在托幼機構群體發病。若不經治療,經過1-2周會自愈,但容易複發,反覆發作者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家庭護理要點:

1、急性期多為對症處理,如退熱、鎮靜,局部可用皰疹凈(研細塗之)或中藥錫類散。

2、保持口腔清潔,勤喂水,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以減少刺激。

3、應補充微量元素鋅,可起到預防複發的作用。

C、細菌性口炎:

它多於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潔情況下發病。可發生於口腔粘膜各處,以舌、唇內、頰粘膜多見。初起為粘膜充血水腫,然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糜爛或潰瘍,上面覆蓋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於擦去,擦拭後創面可見出血。全身反應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

家庭護理要點:

1、如感染嚴重、癥狀明顯、口炎範圍大時,應儘早就醫給予抗生素靜滴或肌注。

2、局部可塗金黴素甘油、中藥養陰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3、加強口腔護理及對症治療。

奶瓶性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幼兒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兒吸吮奶瓶而進入夢鄉,放縱牙齒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習慣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齒髮生嚴重的齲齒,還會造成齒列不整。

家庭護理要點:

1、哺乳完畢後,用紗布或牙刷沾水清潔牙齒表面,建立幼兒喜愛口腔清爽的感覺,儘早戒除奶瓶餵食的方式。

2、照顧好乳牙,讓它不要因嚴重齲齒過早脫落,而導致齒列不整;若發現齒列不整,儘早就醫。

創傷性口炎

多因外傷、硬物擦傷或新萌出乳牙的創傷,使相應的口腔粘膜損傷。病損無定形,與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關,多為單個損害。

以下為兩個嬰幼兒特有的創傷性口炎:

1、嬰兒舌系帶潰瘍:

是由於新萌出的乳牙切嵴銳利,或同時有舌系帶過短,以致兩者反覆摩擦形成潰瘍,久之進一步形成較硬的纖維瘢痕,影響舌的運動。

2、貝氏口瘡:

有的嬰兒經常吮吸拇指、異物(如玩具等),反覆多次後可在粘膜較薄的上頜翼鉤處形成對稱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

家庭護理要點:

1、治療此類疾病關鍵在於去除創傷刺激因素,如糾正不良習慣、磨改過銳的切緣、牙尖等。

2、局部塗抹1%龍膽紫等消毒抗菌葯。

3、如舌系帶反覆潰瘍已形成瘢痕的,應帶患兒到口腔科行舌系帶矯正術。

地圖舌

地圖舌又叫剝脫性舌炎、遊走性舌炎,缺乏微量元素鋅是地圖舌的重要原因。乳牙萌出期較多見,還可能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以及口腔內的慢性病灶如齲齒、扁桃體炎有關。常有明顯的家族史。

中醫認為是脾濕所致。病損開始時,在舌尖、舌背或舌邊緣上出現一個灰白色微凸的小圓形病區,病區周圍是白色或黃色稍微凸起的弧形邊緣,界限明顯。不久中央下陷,白色褪去,變成火紅。病區可逐漸擴大,最後融合成為邊緣不齊的地圖狀,故稱「地圖舌」。病損有自行緩解和癒合的可能。小兒常無不舒服的感覺,有的出現輕度麻、刺等不適感,個別小兒暫時拒食味重的食物。

家庭護理要點:

1、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可補充微量元素鋅,如硫酸鋅、葡萄糖酸鋅、蛋白鋅、鐵鋅氨基酸等。服用中藥,消除脾胃濕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2、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繼發感染。

新生兒口腔護理常識

當新生兒娩出之後,在開始呼吸之前,應迅速清理口、咽、鼻等處的黏液或血液,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方法多採用紗布裹住小指伸入口內,輕輕擦吸;或用耳科之洗耳球的尖端插入鼻內,吸出黏液;或用去掉針頭的頭皮針導管接注射器抽吸。

做上述處理時動作務必要輕,因新生兒皮膚稚嫩,稍有不慎致皮膚破潰,可引發全身感染。

國家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水煎拭口並少許內服,具有良好的 清潔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膚黏膜及胃腸道感染。如黃連煎水拭口並內服少許;銀花甘草液拭口,並內服少許黃連煎汁,以清臟腑之毒,防止胎毒遺患。

新生兒時期,由於哺乳或溢奶的緣故,小兒的口頰內或舌上常有殘留的奶塊。有些家長喜歡用紗布蘸水去擦,這是極其錯誤的。因為稍不留意,粗糙的紗布就會損傷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嚴重者會引起口腔感染甚至敗血症。遇有這種情況時,可給小兒喝少許溫開水,奶塊即可被衝去。

如果發現孩子口腔有一些白色類似奶塊的膜狀物,用上述方法又沖不去,且孩子煩躁,吃奶時哭鬧,口氣熱,流涎,甚至有低熱等癥狀,這有可能是被黴菌感染而引發的鵝口瘡。遇有這種情況時,也千萬別用紗布擦,可用棉簽蘸龍膽紫塗口,每日1-2次;也可將制黴菌素藥片壓成粉末狀,用白開水化為乳懸液塗口,每日5-6次;還可用野薔薇花、鮮藿香、鮮竹葉 等適量煎水塗口,每日3-4次,均可很快奏效。塗口時應注意不要在餵奶後立即進行,以免引起孩子噁心嘔吐。

另外,媽媽們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因為這樣不僅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唾液的分泌,而且還會對寶寶以後長牙齒造成影響。

還有一點是需要特別提醒的,很多家長都會喜歡親吻的寶寶的嘴巴,但是專家建議你們最好還是不要。因為親吻寶寶嘴巴,因為這樣很容易會將你們口中的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然後引起疾病。

最後,在護理寶寶口腔的時候,如果有發現寶寶口腔內有一些白色類似奶塊的膜狀物,且同時寶寶還伴有煩躁,哭鬧,低熱等癥狀的時候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就是鵝口瘡,這時候就要帶著去看醫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十歲女孩獨自撫養兩個寶寶,拒絕別人把孩子帶走
短腿媽媽的第一胎竟然是在山上生的仔,黑白色的小狗寶寶凍得奄奄一息了!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