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統婚禮有深意

正統婚禮有深意

中國古代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露,二是他鄉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燭夜,四是金榜題名時,其中後兩件湊在一起合成了「雙喜臨門」。由於古代是德治、禮治社會,禮制、禮節在從皇帝到庶民的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最為重要的四大禮制分別是: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

「祭禮」指祭祖、祭神的禮節,「冠禮」指男子二十歲時加冠以示成人的成人禮, 人過世之後的喪葬儀式則為「喪禮」,而「洞房花燭夜」前必定少不了「婚禮」,需拜天地神明和父母,隆重其事。儒家認為,婚禮是兩姓合好,上則行宗廟祭祀的職責,下則養育後代,因此婚禮是恭敬、謹慎、尊重婚姻的正禮。

冠禮、喪禮和祭禮都一度以「封建迷信」為由廢棄,而作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婚禮雖然保留了下來,但國人也只是繼承了「形式」,而忘卻了內涵,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淡化婚禮,結婚離婚隨意,非婚同居等。

早在二、三千年前西周的周公制禮後,結婚就有了一套固定的程式,即「六禮」,包括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彩」就是男方請媒人去向女方家提親,女方家同意後,男方家派使者到女方家致辭,並送上禮物——大雁。納彩後,使者要詢問女方母親的姓氏,了解對方的血緣關係,以避免出現同姓婚配的情況。因為同姓結婚,會使子孫不能昌盛。同時還要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和男方相合。

如果雙方姓名、八字相合,男方家會再派使者前往女方家通報,稱為「納吉」。隨後,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先秦時是帛和鹿皮,此謂「納徵」,相當於後世的訂婚。訂婚後,男方家占卜吉日後,為了表示對女方的尊重,派使者到女方家請求確定結婚日期,這個禮節稱為「請期」。女方家通常會請男方家確定,此時,使者再將選定的吉日告知女方家。

以上五個程式均要在早晨行事,而且使者每次帶的禮物中都有大雁。為什麼選擇帶大雁呢?因為大雁是候鳥,秋去春來,從不失信,暗喻夫婦間也要不失時失節。大雁還是從一而終的候鳥,暗喻夫婦間要彼此忠誠。此外,大雁飛行時十分有秩序,壯年大雁在前,幼小和老弱大雁跟隨在後,這是其它候鳥所沒有的,用於婚娶,暗喻長幼有序進行。

吉日來臨那天,新郎要親自去女方家親迎,而且時間是在「昏」時。《禮記》中專門有「昏義」一章,「昏」為通假字,「昏」與「旦」相對,「昏」在此同「婚」,因古人婚禮常在黃昏時分舉行。儒家對此的解釋是:新郎到女方家迎親,新娘則跟隨新郎到夫家,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而昏時正是陰陽交接之時。「婚姻」一詞正是源自於此:新郎於昏時而來,謂之「昏」(同「婚」),新娘因之而去,謂之「姻」。

新郎在出發親迎前,父親都要對他進行教導,而新娘則打扮一新,在房中面朝南而立,等待丈夫的到來。新郎到達後,新娘父親出門迎接,新郎然後向岳父岳母行禮。之後,新娘出房,跟隨新郎回家舉行結婚儀式。

為什麼新郎要去親迎新娘?大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表現出對女子的尊重,也含有從夫居這一婚制的特點。二是親迎被看成是夫妻關係是否完全確立的基本依據。古代凡未親迎而丈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旦舉行了親迎之禮後丈夫死,新婦就只能「從一而終」了。三是陽動陰靜,因為女子天生羞澀,故必由男子主動上門娶妻,這一思想也成為中國人的普遍心理。

雖然現在國人已經不知「六禮」的程式究竟為何,但人們在無意識中,卻依然秉承了古禮--親迎。

在新郎將新娘接回家後,男女要先拜天地,請天地作為婚姻的見證;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請父母做婚姻的見證;夫妻對拜,以示相敬如賓。禮成,代表著夫妻二人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西周時的婚禮,夫妻二人還各取頭上一捋頭髮,合而作結,稱為「結髮夫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網-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記錄下的千古冤案
世界最大毒梟:有槍有炮還有6個師,被捕後政……

TAG:鐵血網-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