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水時節,祛濕湯水少不了

雨水時節,祛濕湯水少不了

雨水

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春屬木,水生木,故雨水在立春之後順時而來,此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氣溫開始上升、降水也慢慢增多,一切都昭示著春天要來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進行養生呢?

注意保暖

雨水節氣最易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影響較大。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故此時應重視保暖。對此,應恰到好處地捂「衣」,即衣著不能過薄,也不能過厚,過猶不及。尤其要做好背、腹、足底三個部位的保暖工作。

健脾祛濕選食療

降雨量增多可導致濕氣過盛,若濕困脾胃,則有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黃帝內經》雲「濕氣通於脾」,因此雨水時節應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以祛濕。

一般宜選用芡實、生地黃、白芍、枸杞子、太子參、黃芪等可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調達的中藥,以溫養陽氣,升而不散,溫而不熱。

另外,也可選擇最簡單的食療來健脾祛濕,如食用豆苗、薺菜、茼蒿等。

豆苗,俗稱「豌豆藤」,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有清熱、消除水腫的作用,適宜用來煲湯。

薺菜,俗話說「三月初三,薺菜當靈丹」,其價值由此可見一斑。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平,《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故可用於治療目赤腫痛、水腫、淋病等。

茼蒿,俗稱「蓬蒿」,是古代宮廷菜肴中的珍品,中醫認為,其性味辛、甘,有溫脾開胃、養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脘腹脹痛等。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春時宜食粥」,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如薏苡仁党參粥。

薏苡仁党參粥

功用:祛濕健脾,補氣補血。

材料:薏苡仁30g,党參15g,粳米200g。

做法:薏苡仁洗凈後濾去雜質,先於涼水中浸泡2小時;党參切成薄片,粳米洗乾淨。三者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1000ml同煮,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鐘,可依據個人口味放入冰糖調味。

當然,還可以選擇煲湯,如芡實蓮子薏苡仁湯。

芡實蓮子薏苡仁湯

材料:排骨500g,芡實30g,蓮子20g,薏苡仁30g,陳皮5g,姜1塊。

做法:先把芡實、蓮子、薏苡仁洗凈浸泡1小時,排骨剁成小塊、焯水,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砂鍋里,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燉2個小時,最後加鹽調味食用。

責編:吳王群

本文為《醫師在線》雜誌原創發布,微信公眾號jcyy2013,未經授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轉載、鏡像、摘錄及改編,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別只顧祛濕排毒,小心這2個大坑!
赤小豆紅薏米粥,送棗片,祛濕不寒涼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