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存續至今的金法則:體型越大越不易滅絕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體型較大的動物不太可能首先面臨滅絕。
聖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物種滅亡的幾率與動物的大小直接相關。
他們分析了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新研究的覓食習慣和以往的滅絕理論。
科學家們的研究採用了一種新的滅絕模型的方法,這些模型至今仍是相對基本的。
報告解釋了為什麼會這樣。它說:「大多數模型將複雜的生態系統擬化成資源密度和人口增長之間的線性關係——這是可以廣泛應用的,可以推斷出一個物種存活需要消耗多少資源。」
這種模型叫做營養狀態結構模型(NSM),NSM解釋了為什麼動物物種有進化成更大體型的趨勢。
報告總結說,NSM將體型和新陳代謝規模納入到一個滅絕模式中,其中「飢餓」或「完整」的動物,無論大小,都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中進行互動和繁殖。
研究人員Chris Kempes說,這個新模型除了提供一個系統來解決物種距最穩定的狀態下的距離之外,還可以進行滅絕風險預測。
他們的模型顯示,飢餓的動物更容易滅亡,而完整的動物是唯一能夠繁殖的。
研究人員說,因為動物的能量需要隨著體型的變化而變化,研究人員將它們的計算基於補充和複製生物體比例法,從而將身體的大小與新陳代謝聯繫起來。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動物物種傾向於它們最穩定的狀態,它們是最不可能滅絕的。
兩種生物模式被納入研究。第一個是Damuth定律,它顯示了人口密度與身體大小的關係是相反的。
報告說,物種越大,在特定區域內同居的個體就越少。
Damuth適用於這項研究,因為「在NSM中,這種更少/更大/更小的模式出現了,因為大型物種最穩定,不受少量飢餓的影響,而小型物種可以承受更大的種群密度。」
第二個是科爾規則,即陸地哺乳動物傾向於向更大的體型進化,這是新報告的基礎。
該研究稱:「NSM表明,總的來說,新陳代謝較慢的大型動物是最能抵禦飢餓的動物。」
※益哫康,讓你的手腳過個「暖冬」
※印度人在線求怎樣阻止中國成超級大國 結果太慘烈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