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區分自我的「需求」層次

如何區分自我的「需求」層次

行為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各層次需要的基本含義如下:

正文

1、生理需求: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

2、安全需求: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3、情感和歸屬的需求:這一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求。該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5、自我實現的需求,該層次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接受現實能力,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這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這些需求雖看似平常無奇,司空見慣,但細細揣摩品味,會發現我們的一切需求,無不都是這樣,當然也包括——愛情

譬如:大學時期的戀情往往美好融洽,可一旦面臨畢業,就成了眾多情侶分手的一個坎。

這多半就是由於大學時期的情侶互相滿足彼此的第三、四個需要,可一等到畢業了,就難以滿足第一、二的需求,導致需求衝突。女生嫁大叔,男生抱怨社會,感嘆世間沒有真愛,自己瞎了眼。

而在我們父母的那個年代,大家吃穿都差不多,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對比。一旦人與人之間有了比較,就產生了需求差,所以你會看到父母年代的愛情一般比較穩定。

如今,由於貧富差距較大導致人們都有了需求差。在大學時代大家大都是衣食不愁,覺得只要滿足自己關於友愛的情感和歸屬需求以及對方對你的認可的尊重需求就足矣。

畢業後就把人開始分的三六九等,大多人在這樣對比的氛圍里,就會競相追求生理需求

即吃穿用度方面,講究一個高檔次、比別人要好以及安全需求,即房子、車子、未來的穩定度,講究現實的安穩性帶給你內心的安定。

其實這其中很多都是男生由於年齡、家庭原因等,難以給予不同女生的安全需求,難以維持穩定的生活從而滿足不了女生生理需求所造成的。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在不同階段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層面。在與另一半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明白的告知對方你的需求層次是什麼。而不是通過生氣、爭吵、讓人猜的方式。

你們是獨立的個體,會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導致各自需求並不在意一個層次上。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在不斷地給人強調,但對方始終沒法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這就是因為你們各自需求不同,導致站的角度、立場不一致。

這就產生了一個需求衝突,你苦口婆心的說,對方卻始終無法理解。

由此可見,區分和運用需求層次在我們的感情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為你們的交往避免掉很多的矛盾。

B先生和女友為選擇去何地旅遊而爭吵不休,B先生認為好不容易可以放鬆自己就該選擇安靜、舒適地地方給自己好好放鬆一番。

而女友卻認為既然是旅遊就該去遠地、完全不同風格的地方好好見識、感受異種風情好開闊視野。兩人都堅持自己的選擇不願意妥協,最後,本該是用來旅行的時間全用去爭論了。

這裡很明顯就是雙方需求衝突導致的,B先生是因為平日工作太累、性格沉穩,導致主要的需求是休息和安靜。而女友因為性格活潑、愛好冒險,導致主要的需求是見識和感受。

雙方都站在自己的需求層次,自然彼此是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雙方都明確自己的需求層次,但都沒有選擇以直白的方式告知對方,而是通過誰愛就要妥協的方法來解決。

這必然就會導致最後的不歡而散。在兩性交往過程中,要學會自我區分需求層次固然重要,但更要學會將自我需求直接告訴對方。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會在與自己另一半一時無法聯繫上或者對方回到了家卻一直沒有給你電話報平安的時候就表現出擔心、憂慮的心態。

這實質上就是你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的一種表現。當你有了如此表現就證明你對另一半是有感情的,因為有了感情就會產生愛的需求。

相反,如果,對方做任何事情你都平平淡淡、心裡的起伏不大的話,則證明你對另一半不存在愛的需求,這是一種不愛的象徵。

也就是說,在兩性交往中,愛的需求感的輕重會告訴你們各自愛的程度,從而達到平衡雙方之間感情的作用。

掌握好情感中的需求層次,將會為你們的感情增添燃燒之柴,助感情燃越旺,最終淬鍊出真品。

-END-

你說謊時會有什麼小動作,很准!
秒測你潛藏的內心慾望,看你到底是什麼!

TAG:推理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