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太極八法歌訣 略解淺說

太極八法歌訣 略解淺說

太極八法歌訣淺說

——象眼中盲人

歷來太極八法的解釋層出不窮,尤其,八法對應八卦,就更是玄之又玄了,有的解釋什麼「掤」是坎卦,捋是離卦,有的解釋「掤」是離卦,「捋」是坎卦。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想都有理,其實也不一定是真理。哈哈,不論這些啊。本來卦嗎,就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已,賦予其意就像人起名,名號而已,本質是什麼?勁。

那麼心領神會理解了勁意,得意忘形才好嘛,名可名非常名。執於名,一如買櫝還珠。其實,這首八法歌訣呀,很不錯,很清晰明了的說出了八勁的特點。筆者不多解釋,多則惑,關鍵在用心領會,所謂,八勁融通後,運用始無窮。歸根八勁都是一勁,越分的細越執著於哪一勁,哪一式哪一招如何用,那就局限了。

當然,先分,先定義都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理解,是方法,但切莫忘了萬法歸一。其實,金庸武俠里寫的那個與張三丰學太極劍的張無忌,是吧,忘了所有的招式就學成了,表達的確實是那個意思。真正的用,就是隨機應變,隨心所欲,所謂,兵法雲,「兵無常勢」。一脈相通。當然,這些包括以下的淺釋都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喔。

掤:(bing)字典里的注音,意思系指圓形的箭筒蓋。但,不能望文生義,武學有武學的專用術語,專搞理論文章,不經練功實踐的,搞弄一輩子估計也搞弄不明白。約定俗成,練太極的都把「掤」讀成peng(捧)很形象,有望上往外的意思,像一個鼓盪的球,八勁之源,也就是混元勁,有人把「掤」與「掤勁」作一區別,說「掤勁」是萬勁之源,「掤」只是八法之一的一個技法。吾以為呀,把八法說成八個技法不若理解成八個勁法。多此一舉。而且,歌訣明明寫的是「掤勁義何解」「捋勁義何解」。說成八個技法招式太局限嘍!拳論最後說的多好啊,渾身無處不是手,挨著何處何處擊,本就無招嘛!

如果,「掤」勁理解成彈簧力,「捋勁」就是緩衝力,保持自己的中心平衡的基礎上,收蓄對方的勁,這個「掤勁」好,捋勁自然好,順手牽羊,引進落空。

擠勁:對應著上面兩勁而言就是,反彈勁了,或單臂反彈,或一臂粘之另一臂發力,這個勁與收蓄的勁不斷最好,就是」迎合一勁中「連綿不斷,而不是斷斷續續的」掤「是」掤「、」捋「是」捋「、」擠「是」擠「。說的很形象,」如球撞壁還「」如錢投鼓「。還是在」掤勁「的基礎上。

加上這一「按勁」就是專業術語所謂的四正手,合步雙推手著重練的就是這四正手勁,循環無端,一圈一氣一勁而已,分言之四勁,大方無隅,方圓相生,所謂,逢沉必掤,逢掤必捋,逢捋必擠,擠呢,就要按了,按勁正好是化擠勁的,不能說向下壓的勁就是按勁,這就望文生義了,說的很形象,「似水行」「遇高澎滿」,「逢窪下潛」

?

採勁,四隅手之一,相對比著捋勁而言說吧,捋勁更多只是引進順勢勁,落空出去,那麼採勁就是在此基礎上,所謂,採在十指,利用槓桿原理,採而可拿可發,往往帶有拿法,以小力鉗制牽制彼方大力。關鍵要合著勁。

挒勁,螺旋拋擲力,一如陀螺,轉動的飛輪,達到外似不動,其實一觸即發,挒在兩肱,典型動作野馬分鬃。很形象。關鍵還在腰脊,腰馬合一。

肘勁,有些人解釋的就挺有意思,說「肘」發音zhou在河南方言中是往上托舉之意,比如,把某東西往上zhou,也是個說法。但往往更多的解釋是肘法,吾以為落實到具體的身體部位的肘法,所謂肘在曲使寧挨十拳不挨一肘,肘法是相對較重的攻擊了,一個穿心肘,人就廢了,所以不是冤讎大恨,戰場殺敵,一般不提倡用,用也分寬、窄面,窄面傷人,交流訓練中更多也就寬面發人而已。

靠勁,遠拳近肘貼身靠,貼身近打,靠就見威力了,也是個重武器,一個得機得勢的靠勁能把人發丈外,確實「轟然如搗碓」,要用好「肘」、「靠」關鍵在身法、步法,身法不活,步法不靈,重心不穩,不能得機得勢,便不得施展,自己貼身近打強於對方的,對付些遠拳、腿法有優勢的,得勢近身便尤其重要。

好了,名可名非常名,言語總是局限的,已信筆走馬拉拉雜雜的寫不少了,有些筆者理解的也不到位,更多也是言不盡意吧。本著交流學習,有高見者乞留言不吝賜教。哪日得空有更深體會 筆者再深入筆墨探究吧!呵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太極 的精彩文章:

老子才是太極第一高手,無可爭議的第一
水滸傳里的名句,你看都是出自誰口,描寫誰的?

TAG:自然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