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FC31中型雙發設計怎麼樣?

FC31中型雙發設計怎麼樣?

在飛機的誕生髮展過程中,一直是動力不足,結果就是速度隨動力提高而增大。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鬥機都是單發的,雙發戰鬥機叫遠程戰鬥機,也就是重型戰鬥機。當時戰鬥機就是輕型戰鬥機。這種情況延續到噴氣時代,主要戰鬥機都是單發戰鬥機,雙發的很少,主要是遠程作戰。像美國的F101遠程護航戰鬥機。著名的F4鬼怪II最初也是為了遠程攔截作戰目的,為此安裝了雷達和中距彈。早期安裝雷達的主要是截擊機,如F102和106。法國的幻影也是為了攔截設計的,裝備雷達和空對空導彈。F4是一個轉變,美國的主力戰鬥機實現了大型化,雙發戰鬥機成為主流,單發戰鬥機由於航程短,相對於主力戰鬥機就成為輕型戰鬥機。中國延續蘇聯的模式,一直注重單發格鬥戰鬥機,並認為是主流,就把雙發戰鬥機稱為重型戰鬥機。因此在二代機時代沒有中型戰鬥機這個概念。不會因為F111和米格25起飛重量超過了40噸就把20多噸的F4改做中型戰鬥機。戰鬥機用的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從60千牛到100千牛不等。形成了單發輕型,雙發重型的格局。

在三代機出現的時候,發動機開始有了不同的推力檔次。分成了教練機用的小型發動機,推力在30千牛左右。大型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從70到100千牛。雙發戰鬥機仍是主流,單發的輕型戰鬥機變成低檔戰鬥機。也就出現了安裝雙發小推力F404的輕型戰鬥機F-18。但是歐洲的狂風也是小推力的RB199,卻是重型對地攻擊機。因為對地攻擊機的重量總是比對空戰鬥機的要大,同時作為遠程截擊機和制空的F-15差不多。中國就把雙發中推力的稱作中型戰鬥機了。主要包括F18大黃蜂,米格29。其實這兩種飛機人家自己都是當做輕型戰鬥機看的。現在隨著陣風颱風的出現,中型機的隊伍又龐大了。殲31自然劃歸中型機行列。還出現了中型機陷阱的理論。而且有些中國人單純安裝重量,以為最大起飛重量接近20噸的都是中型戰鬥機了,就把殲十也划到中型戰鬥機的行列。不能不說是中國特色。結果面對美國的F35,中型還是重型就搞不清楚了。其實別說殲十,就是殲31也屬於輕型戰鬥機。現在按照起飛重量劃分戰鬥機比較尷尬。因為很多是多用途戰鬥機,比如F4,對空作戰是18噸,對地攻擊是28噸。特別是第三代戰鬥機,發動機剩餘推力大,F15對空作戰從20噸到30噸不等,重量數據變化很大。F4是重型戰鬥機,但是和F/A-18大黃蜂輕型戰鬥攻擊機在重量上差不多。用重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劃分的方法容易得出不準確的結論。

那種用中型機陷阱去評價殲31的觀點是不準確的。說雙發中推力的戰鬥機航程短也沒有令人信服的根據。說米格29航程短的人都忘了,輕型戰鬥機米格21航程更短,米格戰鬥機總是比同時代的美國戰鬥機航程短。F-16的航程遠是設計的好,增加機內油量。與米格29機體形狀相似的蘇27機內油量就很大。所以米格29航程短不等於殲31的航程也肯定短。也不能肯定殲31的內置彈艙就小。還是要取決於結構設計如何優化。作為重量比殲20小的戰鬥機,能帶4枚中距彈就可以了。隱身戰鬥機的優勢是超視距作戰,如果攜帶紅外近距彈就是為近距格鬥預備的。這個時候隱身措施已經失去作用了。而且以後導彈外形也可以進行隱身設計。或者攜帶隱身設計的導彈外掛吊艙,像保形油箱一樣的。

殲31能否推廣的關鍵是價格。過去F16戰鬥機為了降低成本而設計成白天的,隱身戰鬥機就不能只是白天的了。F35走的是美國的多用途路線,加強對地打擊能力,還希望三軍通用降低成本。還找了外國合作分攤成本。這幾項措施只有對地攻擊中國還能採用。目前殲31等待外國合作和海空軍通用的前途還不明朗。不過殲-31一旦有了四代高推重比發動機才能掃除最後的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令部的保衛員 的精彩文章:

尖頭子彈和圓頭子彈的用途有什麼分別嗎?
衛士火箭炮為何輸給了03式火箭炮?

TAG:司令部的保衛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