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客說年 正月初五
話說新疆美食
節日吃什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習俗,讓我們走進新疆感受一下維吾爾族同胞的節日美食。
「饢」的誘惑
新疆各民族在其特定的、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方式,構成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內容,最具有特點的就是饢。
「可以一日無菜,但不可以一日無饢。」新疆維吾爾族人如是說,可見,饢在他們的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饢是新疆民族食品的代表作,也成了新疆的名片。在新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這一土地上,饢在漢族朋友們的生活中也一樣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新春佳節也會隆重的出席。
「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期叫「艾買克」,1000多年前,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改成「饢」。
饢的種類很多,約有50多個品種。因為麵粉添加劑成分,麵餅形狀,烤制的方法的不同,饢的名稱也有所不同。
大家一定很好奇,新疆的饢貌似漢族的大餅,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漢族用餅鐺來烙大餅,相比較而言,烤饢用的炊具就顯得尤為特殊。從古至今,無論科技怎樣進步,人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鍋,都派不上用場,只有饢坑,才是製作地地道道的饢的不二法門。饢坑,就是在空地上挖一個口小肚子大的矮胖形坑,一般坑深1米左右,好像一個腌鹹菜的罈子。坑的四壁,有的用羊毛、黏土或硝土製成,也有的在坑底砌成一個圓台。坑的底部鋪墊木炭,炭火把坑壁燒熱後,將制好的饢坯貼到坑壁或圓台上,過了幾分鐘,饢的香氣就會在坑內裊裊升起,向四周溢出,坑的旁邊是土製的操作台,用於存放從坑裡取出的饢。
饢, 作為一種傳統的民族食品,它的價值已不僅僅是充饑果腹,也在記錄著新疆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美味的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新疆菜一道具有特色的菜品,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手抓羊肉的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這與他們惡劣的生活環境和獨特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外出遊牧,數月不歸,而羊肉卻有飽食一頓,整天不餓之功效。在《說文》中說:「羊,祥也。」《周禮·夏官·羊人》記:「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羊在古時被賦予成為吉祥的象徵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綱目》中也說,羊肉是大補之物,能比人蔘、黃芪。
新疆的手抓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好客的新疆人,生活再窮再簡單,每逢佳節或賓客臨門,待客最隆重的儀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講究。羊肉剁成二指寬的長條或塊狀,放入大盤之內,眾人圍坐而食之。胸茬和肋條肉最為鮮美,最為珍貴,先要敬呈給貴客和最年長者品嘗。
在新疆,洋蔥被稱為「皮牙子」,一般都是生吃。隨手抓羊肉上來的洋蔥,只切成片,不加任何調料,是羊肉最好的搭配。另外皮牙子和西紅柿、尖辣椒一起涼拌,被稱為「老虎菜」,是新疆的特色。
吃飯也是個技術活
說起稻花飄香,我們常想起的,或許是湖湘與江南,或許是東北的黑土地。而在天山腳下,烏魯木齊出城東北三十里,有一個因稻米而得名的米泉。這一區域,漢、唐就曾特設屯耕。
直到今天,也有著塞上江南的風采。在自古以游牧民族飲食為主的西北邊地。若沒有這樣一片適於種稻的天然環境,恐怕,也就沒有這好吃的抓飯了。
手抓飯流行於新疆及中亞、西亞等地,是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中常見的主食,因最初是用手抓食的,故得此名。關於手抓飯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在1000多年前有一位醫生,晚年時身體很虛弱,在嘗試了許多葯後依然無濟於事。有一天,他選用羊肉、胡蘿蔔、洋蔥、羊油等,配以大米燜制了一種飯,這種飯色、香、味俱全,且含有豐富的營養。他慢慢有了食慾,早晚各吃一碗,半個月後,漸漸恢復了健康。周圍人對他的迅速痊癒感到十分驚奇,紛紛詢問原因,他便把此「藥方」傳給了大家,這種燜飯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常吃的抓飯。如今,傳言的真實性已不得而知,手抓飯的起源也無從考究,但手抓飯的色味美、營養卻是人盡皆知的。
抓飯在新疆自古一直是上等的主食,用於節日和招待貴賓。我想不僅是因為,以珍貴的稻米和鮮美的羊肉為主料,更是因為那極具儀式感的吃法,最尊重和珍惜一份食物的方式,不就是用手捧著它么。
「手抓飯」三個字會好奇食用時是否用手抓著吃,其實手抓飯最早確實是用手抓著吃的,傳統習俗是先請客人圍坐在桌前,桌上鋪一塊乾淨的餐布,主人手執水壺和盆請客人逐個洗手並用毛巾擦凈,人們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取食物而食。
千萬別小看這簡單的「抓食」,這個也是要有技巧的:先抓一小撮飯,然後用大拇指和另外3個手指把煩捏成飯糰,再用大拇指輕輕送入口中。維吾爾族人民認為,直接用手吃比用勺子味道更香美,且手抓飯的羊油含豐富的營養,能讓手指關節活血化瘀。
GIF
手抓飯的主要原料是帶骨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
家常製作抓飯時,一般的做法是鍋內倒入油,熱油之後將羊肉兩面均勻變色之後,放入切好的胡蘿蔔絲和洋蔥,以及適量的鹽和水翻炒。新疆本地產的黃蘿蔔和胡蘿蔔外形大小無異,但顏色分為淺黃色,在製作手抓飯時,加入兩種顏色的胡蘿蔔,可是手抓飯的色澤更鮮美。當鍋里的水分炒干後,放入西紅柿丁,起到增色的作用,使胡蘿蔔的顏色更鮮亮,米飯的顏色變為金黃。接著倒入水,浸沒肉和胡蘿蔔。肉煮熟後撈出,將提前泡好的大米入鍋,平鋪在頂層,蓋上鍋蓋中火加熱燜鍋。做好了的手抓飯色澤誘人,飯粒晶瑩剔透,胡蘿蔔紅黃相間,羊肉香氣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每一個在外漂泊的新疆人心中,手抓飯滿滿都是家的味道。每當新春佳節,家人團聚時刻,合家歡樂坐在一起享用這抓飯,一個個米粒兒有了彼此間的黏性,一鍋飯聚起一家人,熱氣升騰之時,家味才正濃。
作者簡介
阿麗米熱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碩士生
這是一個亦莊亦諧的公眾號!
關注生活熱點;
關注學術知識;
亦莊亦諧
北師大民俗學
微信號:bnufolklore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系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北師大民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