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塊錢也在乎?原來你們是這樣的留學生
現在,又是一大批留學生回國的時候,小夥伴們辛辛苦苦忙完Final,正準備睡個三天三夜、倒完時差再大戰中華美食的時候,您的「熊親戚」卻在這時候上線了:
「還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好吧?回國是不是就要開始大展宏圖、奮鬥一番事業啦?」
「怎麼沒在國外找份工作,全家移民吶?到時候幫我代購,多好!」
「你都出國這麼久了,英語一定超強吧?我小孩最近在學習英語呢,你教教他唄?」
「這下算是鍍金了,工作肯定不發愁,聽說你們海歸工資特別高,回國就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
其實這都是偏見!不只是這些「熊親戚」,回國後的小夥伴在與人交往時,只要提起自己留過學,經常被貼上「富二代」、「官二代」、「炫富」、「超速」、「吃喝買買買」、甚至「崇洋媚外」的標籤。
然而,這些人眼中的「富二代」、「官二代」,在國外卻是這樣生活的:
@ Grace:我家條件很一般,能夠順利出國留學已經十分幸運了,所以我格外珍惜。還沒出國,我就在網上做足了功課,住宿、生活開支、信用卡……一切成本我都做了詳細的計劃。
@ Otto:和家庭條件相似的同學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我們常常分享自己學習和工作心得,甚至被騙經歷;至於富二代的圈子,融不進就放棄吧。
@ Iris:留學時的經濟限制很難短期解決,只能把這種矛盾轉移到學習中去,加倍努力,這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
@ Tony:明白賺錢辛苦,生活特別節儉,盡量不去外面吃,也很少添置衣服,上課、兼職家教、打工三點一線的生活也挺充實。
@ Joan:留學時,和大部分同學一樣,刷盤子、倒賣二手車、折騰過排版,還被同胞壓榨,只是為了少給家裡增加負擔。
@程小西:留學後,在匯率面前,我第一次感覺到「窮」是什麼感覺,於是開始打工,每天都腰酸背痛回家,錢真的很難賺。
@Jincher:剛才洗澡洗髮露擠多了不小心掉地上了一點,心疼得不得了,突然想起以前零食不好吃隨手就丟掉,覺得自己可瀟洒了,那時候還嫌棄爸媽羊肉漲了幾塊錢記那麼清楚、念念叨叨說半天,然而自己也沒能免俗,一袋土豆前幾天還1.55鎊呢,今天就1.95鎊了。
@孤獨患者:我身邊有個同學明明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卻很捨得花錢,衣服也都是奢侈品;另外一個同學明明家境優越,但是不想拿家裡的錢,暑假去中餐館打工,然後回國利用這筆錢騎行去了趟西藏;有些人在意錢,只是不想跟家裡拿錢,不想把生活費當成正當收入。
@Lynn:努力在三個學期內畢業,省出一個學期的學費,那相當於一大半爸媽的收入。
@ Henry:空餘時間去Part-time Job,兩年內沒離開過市中心,更沒去過周邊城市旅行。
說實話,大部分小夥伴出國留學,也沒什麼大目標,現在留學生越來越多了,不一定只要留過學就是鍍金、移民、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好好生活、豐富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有的留學生不是很有錢,但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留學是動力
@程小西:我現在已畢業,但工資還沒達到預期,所以還要更加努力。我現在非常明白錢有多難賺,那些經濟獨立的人付出的努力,別人是看不到的。現在的我尤其欽佩父母,他們省吃儉用送我出國念書,真的很不容易。
留學是心境
陳雲榮留學回國後,來到上杭大山裡,成為了一名80後養豬人。每天與豬打交道,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他樂在其中,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情。他嘗試創新的養豬模式,努力改變村裡貧困的現狀,懷著感恩的心,守住了自然的饋贈。
其實,留學並不意味著成功,但是可以用自己的雙手開闢自己的天地。
留學是堅持
2016年,研究生畢業的張皇,放棄了海外任教的機會,毅然穿上軍裝、走進軍營,從一名碩士研究生成為一名優秀的一線戰士。
他說:「最苦的地方也是孕育成功的搖籃,無論博士碩士還是學士,先當合格戰士。把自己擺得越正、放得越低,別人才把你看得越重、捧得越高。」
留學是傳承
如今,一些海歸回國後,並沒有選擇在大城市工作,而是去山區支教,讓山裡的孩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趙一蓉,在汕頭市潮南區紅場希望小學支教,在她的課堂上,同學們不僅可以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明信片,還有面對面接觸外國人的機會。
趙一蓉說:「年輕就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與其成為一名職場白領,不如用自己的學識回國幫助有需要的人。我相信,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很多海歸身上,他們表示願意繼續在山區支教,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他們更快樂,也收穫了更多。
總之,很多留學生可能沒那麼有錢,但是思想並不匱乏;有時可能會感覺到經濟上的限制,但是受到的教育、經歷過的事和走過的路,足以支撐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哈薩克選美比賽,一選手擊敗4000佳麗晉級決賽後自曝為男兒身
※英國男子和澳洲男子同名同姓同歲同愛好,不遠萬里相聚喝酒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