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師美國求學記》之80-從天才滑板少女談起
今天德國之聲網站有一篇文章其實挺不錯的。國內鑒於種種不為人知的原因無法訪問該文章,梅大師就轉載了給大家看看。
天才滑板少女引關註:到國外才能釋放天賦?
韓裔美國滑雪板選手克洛伊·金在她父母的家鄉——韓國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許多年輕網民問道:移民到國外才能釋放自己的天賦和才華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17歲的韓裔美國選手克洛伊·金(Chloe Kim)已成為本屆冬奧會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上個星期二,克洛伊不僅以出色的表現捧得單板滑雪U型場地金牌,她酷酷的加州風、染的一頭耀眼的金色捲髮、迷人的笑容也征服了大批粉絲的心。在美國,許多民主党參議員在移民辯論中都會引用她的成功,作為第一代移民後代給社會做貢獻的例子。
在克洛伊父母的家鄉--韓國,這個少女也引起了一場辯論,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主題是:如果這名滑雪板少女在韓國長大,是否就拿不到奧運金牌。一名網友寫道"在韓國,她就會被補習班給耽誤了"。也有人說"韓國會像一個黑洞一樣埋葬你的天賦"。
與移民的矛盾關係
1982年,克洛伊的父親金鐘鎮(Kim Jong-jin)移民到加利福尼亞。根據媒體的報道,當時他身上僅有800美元。在美國的頭幾年他靠打零工養活自己,後來他找到了一份工程師的工作。克洛伊4歲的時候,金鐘鎮花了25美元買了一個二手的滑雪板。很快他就注意到了女兒的天賦,並因此辭去工作,將精力全部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周二拿到金牌後,金鐘鎮說,這是圓了美國夢的一天。克洛伊贏得金牌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今天我覺得,既代表了美國也代表了韓國。"
「在韓國,她就會被補習班給耽誤了」
事實上,韓國社會對移居到國外的同胞有著矛盾的心理。根據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的估計,大約110萬韓裔在美國生活。韓裔美國運動員獲得了獎牌,或者是韓裔美影人、韓裔美國公司獲得了獎項,媒體也會進行積極的報道。與此同時,一些移民回家探親時都感覺自己並不受到歡迎。
作家洪又妮(Euny Hong)的父母都是移民到美國的韓國人,她覺得,韓國人覺得這些移民到海外的人"不倫不類,基本上不值得信賴"。因此她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去韓國。
克洛伊如果在韓國長大,是否就沒有像美國那樣的機會釋放自己的特長和天賦,人們只能想像猜測。不過大家知道的事實是:韓國青少年學習壓力非常大,幾乎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另外,這裡的等級觀念也十分嚴重。經合組織國家中,韓國父母給孩子報名參加補習班花的費用最多。政府不得不出台補習班只能開到晚上10點的法規。根據最新的一些調查,高中生的睡眠時間僅有5.5個小時,每天學習的時間長達13個小時。
雖然嚴格的教育體制讓韓國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名列前茅,但許多學生覺得壓力已成為一種負擔。全球青少年和30歲以下自殺的年輕人中,韓國比例最高,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家求職網站在2015做了一份問卷調查,10個被訪者中有7個都表示正在認真考慮是否移民到海外。
韓國流行樂:勤學苦練的結果
在這種生活氣氛下,不隨大流、追求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的空間十分狹小。看韓國流行樂壇可以一目了然:人們有時會去小學篩選練習生,將他們送到培訓中心學習唱歌、跳舞、與媒體打交道,這些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至少也要13個小時。
從這個角度來看,克洛伊也把一面鏡子送到韓國人面前。一名網民談到美國運動員時寫道"如果你在我的祖國出生,現在這個時間還得埋頭學習。我真羨慕你們美國人"。
看了文章梅大師深有感觸:雖然文章寫的是韓國相關的故事,但是跟中國目前狀況幾乎是一樣的。
10多年前,梅大師代表全球最大的志願者組織之一JA China(青年成就)在高校里為學生進行名為《成功技巧》(後更名為《事業啟航》)的工作坊。其中一個模塊就是幫助學生們思考到底什麼叫做「成功」。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考上名校-進入大公司(當年外企受人羨慕,如今BAT和公務員是熱門),賺很多錢」彷彿是唯一通道。可這真的是所有人都該走的路嗎?
這兩天正好在閱讀之前蓋洛普公司送給我的書《優勢父母》(Strength Based Parenting),比較贊同作者對「成功"的定義。
書中同樣介紹了一個真實故事:名叫Jason Wu的台灣男孩,從小喜歡研究玩的洋娃娃。其父母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勵其愛好,並在他9歲的時候送了他一台縫紉機,還帶到處載他去婚紗店打樣。終於,他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時裝設計師,連奧巴馬夫人都是他的客戶。
這樣的故事會發生在中國嗎?我真希望不久的一天,答案會是Yes。
梅小師美國求學記系列,請點擊
TAG:我們都愛梅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