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互聯網雲腦與人工智慧時代的興起
Interner Cloud Brain and Rise of the AI Era
作者簡介:劉鋒,《文化縱橫》特約撰稿人。
原發信息:《文化縱橫》(京)2017年第20174期 第38-44頁
一、互聯網雲腦提出的背景
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導致新領域的科學革命。大航海時代使人類看到了生物的多樣性和孤立生態系統對生物的影響。無論是達爾文還是華萊士都是跟隨遠航的船隊才發現了生物的進化現象。
大工業革命使人類無論在力量的使用還是觀察能力都獲得極大的提高。這為此後100年開始的物理學大突破,奠定了技術基礎。這些突破包括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眾多科學家創建的量子力學大廈,這些突破都與「力」和「觀測」有關。
互聯網革命對於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互聯網極大地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係最為密切。
如果我們觀察近20年來互聯網出現的新應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觀的發現互聯網與大腦結構具有越來越多的相似性。這些現象包括:3D印表機,複印機的遠程操控,醫生通過遠程網路進行手術;中國水利部門在土壤、河流、空氣中安放感測器,及時將氣溫、濕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形成報告供防汛抗旱決策使用;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務,在城市中安裝多鏡頭攝像機,互聯網用戶可以實時觀看丹佛、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紐約和舊金山等城市的風貌等。
這些新互聯網現象分別具備了運動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的萌芽,基於以上互聯網新現象,從2008年開始,科學院相關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提出互聯網向類大腦架構進化的觀點,並繪製了互聯網雲腦的示意圖。(見圖1)
互聯網將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另一方面,人腦至少在數萬年以前就已經進化出所有的互聯網功能,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將幫助神經學科學家揭開大腦的秘密。科學實驗將證明大腦中也擁有Google一樣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樣的SNS系統,IPv4一樣的地址編碼系統,思科一樣的路由系統……
從2010年開始,美國科學家也開始從學術上關注互聯網與腦科學的關係,2010年8月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拉里·斯旺森和理查德·湯普森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論文,用互聯網路由機制解釋老鼠大腦的信號如何繞過破壞區域到達目標區域。
2012年11月16日,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Dmitri Krioukov在2012年11月的Scientific Report發表論文,提出利用計算機模擬並結合多種其他計算,揭示許多複雜網路如互聯網、社交網、腦神經網路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從山林到朝堂:論魏晉六朝道教的環境選擇及其美學意義
※魏燕俠:作為哲學家的凱恩斯提出信念概率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_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