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介紹李白詩《蜀道難》

閱讀與欣賞 介紹李白詩《蜀道難》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撰稿 | 閻昭典播講 | 陳剛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岩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岩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盪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弔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賞析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明顯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雖然盤剝欺壓百姓,卻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結朝中權貴,以求到長安去做京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元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本詩可大致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蠶叢及魚鳧」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主要寫開闢道路之艱難。詩人從蠶叢、魚鳧開國的古老傳說落簍,追溯了蜀秦隔絕、不相交通的漫長歷史,指出由於五位壯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在不見人跡的崇山峻岭中開闢出一條崎嶇險峻的棧道。強調了蜀道的來之不易。

第二部分,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主要寫跋涉攀登之艱難。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前八句為一層,強調山勢的高峻與道路之崎嶇。先例舉了六龍、黃鶴、猿猱這些善於飛騰攀登的鳥獸面對蜀道尚且無可奈何的情況,以映襯人要攀越蜀道談何容易;又特地選擇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嶺加以誇張描繪,顯示蜀道之高聳入雲,無法通行。「問君西遊何時還」以下為第二層,描繪了悲鳥、古樹、夜月、空山、枯松、絕壁、飛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動靜相襯,聲形兼備,以渲染山中空曠可怖的環境和慘淡悲涼的氣氛,慨嘆友人何苦要冒此風險入蜀。

第三部分,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不如早還家」,由劍閣地理形勢之險要聯想到當時社會形勢之險惡,規勸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歸長安。這部分亦可分為兩層。前五句為一層,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突出劍閣關隘險要,後六句為一層,以毒蛇猛獸殺人如麻暗喻當地軍閥如憑險叛亂則將危害百姓,規勸友人早日離開險地。

全詩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組成,至於在詩中三次出現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兩句詩,則是綰連各部分的線索。它使全詩首尾呼應,迴旋往複,綿連一體,難解難分。

《蜀道難》是漢樂府舊題,屬於「相和歌辭」中的「瑟調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引《樂府解題》說:「《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簡文帝至初唐張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題目寫過詩。李白此詩,雖然也沿用了樂府舊題描寫蜀道艱難,但內容較前有所豐富,思想意義也比較積極。

描繪蜀道的奇崛艱險是本詩的一個主要內容,這類詩句,佔據了全詩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對故鄉四川和祖國山河非常熱愛,他的許多詩篇都強烈地表現出這一情感。《蜀道難》也是如此。雖然,為了達到規勸友人的目的,他極力誇張、描繪了蜀道之艱險可怖,然而對祖國山河的真誠熱愛,使他不由自主地對筆下的蜀道傾注了飽滿的熱情,在描繪蜀道之艱險可怖的同時也寫出了它的突兀、崢嶸、強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顯示出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其次,本詩體現了作者與王炎的深情厚誼。李白很重友情,他與詩人杜甫、道士吳筠、農民汪倫的友誼向來是文學史上的美談。他與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連寫了《劍閣賦》、《送友人入蜀》等詩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寫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詩中,他於描繪蜀道之時,每每情不自禁地發出「問君西遊何時還?」「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側身西望長咨嗟」一類感嘆,對王炎此行深表擔憂,並誠懇規勸王炎及早還家,表現出對友人的真切關心和一懷深情。

如前所述,本詩當作於天寶初。當時,唐朝社會表面上尚算安定繁榮,但骨子裡卻矛盾重重,不無危險。一方面,是「法令弛壞」,土地兼并嚴重,一方面,藩鎮擁兵自重,朝廷難以控制。因此,李白此詩第三部分的有些詩句,儘管仍側重於描寫蜀道地勢險要,但也於有意無意之間流露出他對國事危殆的憂慮,流露出了他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心。

無論從哪個藝術角度衡量,《蜀道難》都堪稱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作者的創作個性。

首先是感情強烈。開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強烈詠嘆,奔騰直瀉,抒發出他對蜀道高峻艱險所感到的驚愕、感慨,而後,在詩的中間和結尾,他又兩次重複了這一詠嘆,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給人以一唱三嘆,迴環往複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其次是誇張極度。誇張是詩人常用的藝術手法,然而,李白的誇張與眾不多,他往往把筆下的事物誇張到極度,而且動輒用「千」;「萬」等巨額數詞來形容修飾。如「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難》而言,他的誇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人說登天最難;而他卻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成語有云,談虎色變,他卻道「蜀道之難」,「使人聽此凋朱顏!」民謠相傳,「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筆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為了強調秦蜀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他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他說是「百步九折」;而為了顯示蜀道之高聳,他甚至誇張說連為太陽駕車的六龍至此也要掉頭東返……這些極度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物實際,但卻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艱險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再次,想像豐富奇特。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像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六龍回日之九重雲霄到衝波逆折之百丈深淵;既有「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各種圖景展現,又有「悲鳥號』、「子規啼」、「砯崖轉石萬壑雷」諸般音響激蕩;甚而至於還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切身經歷、實地感受。憑藉神奇的想像,作者具體描繪出了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生動渲染出了它陰森幽邃的氛圍,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歐陽修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太白落筆生雲煙」(《太白戲聖俞》),形象地說出了人們讀《蜀道難》後所得到的藝術感受。

應該注意的是,作者還將神話、傳說與他的奇特想像和恣意誇張結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輔相成,交融為一體。這是李白詩浪漫主義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徵,也是本詩藝術上的又一特色。在這首詩里,作者采撅了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子規啼恨的古老傳說及六龍回日的瑰麗神話,把它們編織在他對蜀道艱難的奇特想像和誇張描繪之中,為筆下的山嶺石棧塗抹上一層古樸悲涼而又神奇迷離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發出濃郁的浪漫氣息。需要指出,這些神話、傳說,既是作者想像的內容,也是他恣意誇張的體現,三者是互為表裡,難以拆分的。

最後,談談《蜀道難》句式的靈活多變與語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羈,寫詩也喜歡用句式自由、叶韻寬鬆的歌行體,以便任意馳騁才氣,表達胸中起伏多變的強烈感情。這首詩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字,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捲自如。再從語言來看,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飭,也有「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掛倚絕壁」之精鍊凝重,也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危乎高哉」一句同義反覆,是故作。重筆以提起氣勢:「噫吁喊」三字選用虛詞,乃無心弄巧卻別具風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詩……奔放恣肆,毫無規範可循,衝口而出,卻又無施不宜,對內容的衷達與情感的抒發起了富有成效的輔助作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古詩詞多了,什麼鳥都有
閱讀與欣賞 李白《峨眉山月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