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西,我看見的你是我自己

山西,我看見的你是我自己

YU SHUI

2018.02.19

山西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煤老闆、暴發戶、到處的都是挖煤的。山西去了兩次,第一次是在2014年8月份,去之前在北京逗留了兩天。

1號晚上從北京坐車,硬座,第二天早上到大同,大同是北魏鮮卑拓跋的都城,當時叫平城,佛教在北魏時期發展迅速,著名的雲岡石窟就是那時候完成的,北魏連年戰亂,很多人為了躲避戰爭都跑去出家了,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深感兵源不足,於是下令滅佛,50歲以下的還俗參軍,北方地區佛教一時陷入衰落,直到拓跋燾死後,繼位的拓跋睿頒布復佛法詔,才得以回複發展,鮮卑族現在已經漢化了,姓氏也改成了漢姓,鮮卑統一北方最大的歷史意義可能就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吧,給漢族注入了胡人的血統。

離大同不遠處的渾源縣有座山叫恆山,山下有個寺叫懸空寺,懸空寺也是建造於北魏年間,是佛教、道教和儒家三教合一的殿堂,寺廟底部有十來根柱子撐著,其實沒作用,只是讓遊客安心而已,真正受力的是插進岩石里的飛梁,巧借岩石暗托,把力學、美學、宗教融為一體。恆山沒什麼特別之處,下車後一兩小時就走完了。

第二次去山西是15年8月份,先到太原,當第二天坐火車到介休去的王家大院和平遙古城。王家大院號稱民間故宮,是靜升王氏家族歷經明清兩朝300餘年建城的。

平遙古城是清朝的金融中心,美國傳記作家羅比·尤恩森把這裡稱為「中國的華爾街」。文化思想家龔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議》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政治建議,他認為自乾隆末年以來,民風腐敗,國運堪憂,城市中「不士、不農、不工、不商之人,十將五六」,因此建議把這種無業人員和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江西、福建等省人多地少地區的人民大規模西遷,使之無產變為有產,無業變為有業。他覺得內地只有兩個地方可以不考慮(「毋庸議」),一是江浙一帶,那裡的人民筋骨柔弱,吃不消長途跋涉;二是山西省:山西號稱海內最富,土著者不願徙,毋庸議。(《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版106頁)龔自珍這裡所指的不僅僅是富商,而且也包括土生土長的山西百姓,他們都會因「海內最富」而不願遷徙,龔自珍覺得天經地義。

山西商人致富,既不是由於自然條件優越,又不是由於祖輩的世襲遺贈。他們無一不是經歷過一場超越環境、超越家世的嚴酷搏鬥,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山西平遙、祁縣、太谷一帶,自然條件並不好,也沒有太多的物產。經商的洪流從這裡捲起,重要的原因恰恰在於這一帶客觀環境欠佳,農民謀求生路才開始經商。

山西農民不甘受苦,他們首先選擇的,正是「走西口」。口外,為數不小的駐防軍隊需要糧秣,大片的土地需要有人耕種;耕種者、軍人和蒙古游牧部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期待著一支民間貿易隊伍;塞北的毛皮、呢絨原料是內地貴胄之家的必需品,為商販們留出了很多機會;商事往返的頻繁又呼喚著大量旅舍、客店、飯莊的出現。從清代前期開始,山西農民「走西口」的隊伍越來越大。

晉商沒落於清朝末年的混亂,太平天國的混戰、英法聯軍入侵、八國聯軍進犯、各種賠款攤派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無窮無盡的社會動亂、軍閥混戰也從此開始,山西商家怎麼也挺不住了。

穩定,才是經濟發展的硬道理。

今天的平遙縣城也不算蕭條,但是不少是在莊嚴沉靜的古典建築外部添飾一些五顏六色的現代招牌,與古典建築的原先主人相比,顯得有點浮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N劉長森 的精彩文章:

TAG:CHN劉長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