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死於反動宣傳?輿論導向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殺人也難滅口

秦始皇死於反動宣傳?輿論導向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殺人也難滅口

提示:秦始皇的死至少可以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即是殺人是滅不了口的,虛假的宣傳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老百姓那裡他才不管你立了多少碑樹了多少傳呢。溫寒自知、饑飽自覺,老百姓的事情是哄不過去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很會搞宣傳工作的秦始皇其實是不懂宣傳工作的。真正的輿論是沒有人管得住的。

有人說,秦始皇管住了儒生,但卻不太重視宣傳工作,最終最得自己在百姓心中形象大毀。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答案恰恰相反。

《史記·秦始皇本紀》告訴我們,秦始皇這個人在迷信的同時是非常重視個人形象宣傳的,他的一生為自己樹過不少碑也立過不少傳,極其努力地想要通過這些東西在歷史上為自己留下一個偉大光輝的形象,但結果也是適得其反,最終讓自己丟命於反動宣傳。

我們都知道秦是一個苛政猛於虎的時代,秦始皇搞過很多不體量民生、勞民傷財的大工程,而在他一生經歷的六次(第六次去世了)巡遊里,幾乎都沒有忘記政治宣傳,其中也不缺樹碑立傳的事情。關於這一點《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了三次,分別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二十九年、三十二年。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到東方去巡視郡縣,登上鄒縣嶧山。在那裡為自己樹了石碑,又登上泰山,築起土壇,舉行祭天盛典,為自己立傳。碑文說自己創立法度,一統天下,四方無不歸順。還說自己每日早起晚睡,建設長遠利益,專心教化興盛,天下光明通照內外,處處清凈安泰。接著,他於是就沿著渤海岸往東走,又登上之罘山,樹立石碑歌頌秦之功德,然後離去。隨後,他南走登上了琅邪山,修築琅邪台。又一次立石刻字,歌功頌德。

在這裡,人們看到秦始皇除了對自己的「肯定」和歌頌外,還有不少文字是寫百姓的幸福生活的,說是百姓勞役不誤農時,百業繁榮富足,人民安居樂業,他本人也不打算不再用兵動武了。還說下下從他這兒沒有了盜寇,疆域無無限擴大,他本人因此功高蓋過五帝,恩澤遍及馬牛。天下沒有人感受不到他的德政,家家戶戶都安寧和睦。

二十九年,秦始皇又東來遊覽又登上了罘山,在那裡看太陽和大海,又為自己立下了一塊碑。這個我們就不多說了,大概意思與上面的差不多。

三十二年,秦始皇前往碣石,在碣石山門刻石立碑。毀壞了城牆,挖通了堤防。大概是說他興師用兵是為了誅滅無道之君,要把反叛平息。他要消滅暴徒,依法平反良民,讓天下的民心全都歸服。當然也說他惠澤施及牛馬,皇恩遍布全國。男子欣喜耕作,女子修治女紅,事事井然有序。皇恩覆蓋百業,合力勤勉耕田,無不樂業安居。

這些,都能讓我們看到秦始皇是非常注重個人形象與政治宣傳的,甚至可以說是時刻銘記於胸的。然而,他做了這麼多的宣傳工作,卻沒想到自己會死於反動言論。我們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發生了三件很怪異的事情:第一件是「熒惑守心」事件; 第二件是「隕石刻字」 事件;第三件事情是「沉璧返回」 事件。這三件事情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本紀中都有記載,表面上看來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它們是連成一體的。

「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火星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都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秦始皇三十六年出現這事兒,秦始皇本身就夠不爽的了,但接下來的兩件事讓他更不爽了。這年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秦始皇聽說這事兒,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殺了人、毀了石秦始皇還不高興,他讓博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詩》,以便巡行天下時隨時隨地傳唱。但是秋天時,朝廷的一位使者從關東走夜路經過華陰平舒道,卻碰到了這麼個古怪事:有人手持玉璧攔住使者說:「你把這東西替我送給滈池君。」隨後又說:「今年祖龍死。」使者問那人緣由,但那個卻放下玉璧突然消失了。

使者拿回玉璧向秦始皇報告了這事兒。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但還是嘴硬地說:「山裡鬼怪本來不過能預知一年的事。」隨後,秦始皇說已經是秋天了,今年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這話未必能應驗。但到退朝時他又說:「祖龍就是人的祖先。」

這中間,秦始皇故意把「祖」解釋成祖先,祖先是已死去的人,因此「祖龍死」自然與他無關。但他還是心裡有些不踏實,便想看一看那塊玉璧,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塊玉璧竟然是他二十八年出外巡視渡江時沉入水中的那塊。於是,秦始皇為此事進行占卜,相應的說法是只有遷徙才吉利。因而遷移三萬戶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區,每戶授給爵位一級。

這裡所說的北河、榆中地區就在我們今天說的河套地區,那些移民因此沾了秦始皇光,而因為他們的遷徙我們今天的河套地區也便有了農耕生產。

在隨後的秦始皇三十七年人們又看到秦始皇進行了一次盛大的巡遊,在這一次巡遊里他依然沒有忘記為自己再次樹碑立傳。這一次是在南海邊上,大概意思和我們前面說的差不多。但是,這一次立傳過後秦始皇病了,然後死了。

《史記》對秦始皇的死記載非常簡單。大意是說秦始皇在平原津突發重病,身邊的大臣們都感到秦始皇有死亡的可能性。因此,秦始皇的死對我們今人來說是一個迷,後世大約有「被害說」、「病死說」、「勞累說」三種說法。

「被害說」比較簡單,即是秦始皇被自己身邊的人謀殺了。「病死說」有一些複雜,一是他在遊覽途中因為高溫或者別的原因真的病了,死了;一說他是自幼有病,家族有遺傳病史,其依據是《史記》中秦始皇的長相,即「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蜂準」,有人說是高鼻樑,有人說是馬鞍形鼻樑。「長目」是大眼睛。「摯鳥膺」有人說雞胸,有人說老鷹般的胸。「豺聲」,豺狼一樣的聲音。這些描述都被看成是不健康的表現,尤其是「豺聲」被人說成了是支氣管炎形成的聲音。

另是郭沫若的歷史小說《秦始皇之死》,說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黃河時,癲癇病發作,後腦撞到了青銅冰鑒上,加劇了腦膜炎的病發,陷入昏迷。趕到沙丘,住了一夜。第二天,趙高、李斯發現秦始皇已死,右耳流著黑血,右耳孔內有一根寸長的鐵釘。這種說法把「被害說」與「病死說」揉到了一起,雖然只是小說,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相信的。

「勞累說」也較簡單,大意是獨攬大權非常勤政,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總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把自己給累死了。還有就是他老婆也多,都得「照顧」著點,再加上工作那麼忙,還要去巡視,所以,累了,死了。

這三種說法筆者都是相信的,但對此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即是很會做宣傳工作也很迷信的秦始皇是被氣死的,他的正面宣傳形象在受到從天上地下而來的民間反動宣傳,他當然很生氣,再加上他的迷信氣火攻心,死了。

看來,很會搞宣傳工作的秦始皇並不懂得宣傳工作的本質,即是「壞的」永遠也不能說成「好的」,或者說是壞的事情是不可能通過宣傳工作變成好的事情,假的事情也不可能通過宣傳工作變成真的。任何事情都是講本質的,本質如果是沒有,再怎麼虛吹也是徒勞的。而所謂殺人滅口其實是人是可以殺的,但口在大多數時候是滅不了的。宣傳工作其實就是一個「口」的工作,如果丟開事情的本質,它往往會起到反作用。

據說,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首民謠流傳:「秦始皇,何強梁。開吾戶,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飧吾飯,以為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邱(丘)當滅亡。」更能看來,再強大的宣傳工作一旦「水分」太大,便會被民間的輿論搞個一敗塗地。

溫寒自知、饑飽自覺,老百姓的事情是哄不過去的,他才不管你立了多少碑樹了多少傳呢。真正的輿論是沒有人管得住的。(文/路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 的精彩文章:

突厥人不是維吾爾族先民,維吾爾族先民是回鶻人,與唐一起滅突厥
為什麼總是西北?中國的革命離開大西北大多不能成功,很難說清楚

TAG: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