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下兒童不宜多吃粗糧
導讀:6歲以下嬰幼兒也不適合多吃粗糧,因為學齡前兒童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差,不宜多受刺激。
不宜吃粗糧
麵粉增白劑影響維生素攝入
朝陽醫院副院長沈雁英教授表示,新麥子製作的麵粉口感不好,發黏、筋力不足。要放幾個月以上,做出來的麵食口感才能變好,這個過程就是麵粉的 「後熟」。在麵粉里加過氧化鈣或過氧化苯甲醯,就是為更快促進麵粉的「後熟」,改進面類製品的口感。同時,氧化劑同時也能氧化掉麵粉中微量的胡蘿蔔素等有色物質,讓麵粉變白。這種增白效果本可有可無,遺憾的是,它曾經喧賓奪主,以至於人們都乾脆把氧化劑叫做「增白劑」。
沈雁英指出,麵粉即使白得耀眼也不會改善其營養品質和口感。相反,添加過多氧化劑的麵粉維生素含量會明顯下降,抗氧化物質也損失嚴重。然而麵粉作為主食,恰恰是人們膳食中B族維生素尤其是B和B的重要來源。
買麵粉別看重色相
記者在超市看到,標識為「大磨坊麵粉有限公司」生產的餃子粉、麵包粉、標準粉、富強粉都標註了不含增白劑字樣。
到底該如何判斷麵粉中是否有增白劑?專家表示,市民可仔細看配料表,若含過氧化苯甲醯或稀釋過氧化苯甲醯,就是含有增白劑。不含增白劑的麵粉做出來的食品呈暗黃色,不會明顯白得發亮。
在選購麵粉方面,專家建議,一要看包裝:看包裝上是否標明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等內容,盡量選用標明不加增白劑 的麵粉;看包裝封口線是否有拆開重複使用的痕迹,若有則為假冒產品;二是看色澤:正常麵粉通常呈乳白色或淡黃色,而添加麵粉增白劑的麵粉呈雪白色或慘白 色。應選擇色澤為乳白或淡黃色,粒度適中,麩星少的麵粉;三是聞氣味:未加增白劑的麵粉有一股很自然的淡淡的麥香味,若有異味或霉味,則為增白劑添加過量或麵粉超過保質期,或遭到外部環境污染已變質。
有胃病不能多吃粗糧
如今很多人出於健康考慮開始吃些粗糧。沈雁英指出,相對於大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粗糧在加工的過程中損失了較少的營養,對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補充很有好處。不過,粗糧也不能不加限制地猛吃。有胃病或消化性潰瘍的人不適合多吃粗糧。大量的纖維素會對腸胃產生一定的刺激,一般的健康人沒問題,但有較 重胃炎或胃酸過多的人都不太適合,腸胃有潰瘍的人同樣受不了。
6歲以下嬰幼兒也不適合多吃粗糧,因為學齡前兒童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差,不宜多受刺激。此外,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攝入大量的鈣、鐵、鋅等礦物質,而粗糧中所含的植酸和單寧卻有可能阻礙這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
謹防被偽粗糧迷惑
「粗糧細做」可以提升口感,不過沈雁英指出,粗糧的優勢在於沒有精加工,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得以保留。如果在其中加入大量油脂、植脂末、糖,配合大量白麵粉、白米粉、純澱粉等,其優勢就不復存在了。如有些餐館和超市銷售的玉米餅是用油脂煎的,用食用鹼或泡打粉製造多孔效果,用精白麵粉和澱粉來加強細膩感,用糖來改善口味。這樣製成的食物,已經不能完全保有玉米的營養價值。
還有很多地方做豆包餡料的時候,幾次丟掉煮豆的水,再把豆皮全部去掉,把紅豆沙做得特別細膩,甜味特別重,然後用精白麵粉做成看似精細的豆沙包,這卻會損失豆包本身的健康特性。另外,超市裡常見到的粗糧餅乾、麥麩 餅乾,也多是油炸後製成。粗糧易吸油,而且吸油後會口感變好,但這也無疑讓粗糧的健康品質打了折扣。
TAG:孕育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