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用人之道:劉備諸葛亮都有用人不當時,歷史故事的用人經驗教訓

論用人之道:劉備諸葛亮都有用人不當時,歷史故事的用人經驗教訓

只要一不小心鑽進現代領導學或管理學的書堆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人本主義」、「人力資本」已成為最時髦的詞語。作為領導者,或許你的工作業績在同行業里總是名列前茅的,或許你的工作能力早已是人所皆知的,因此你總認為憑己之力,足以安天下,但如此日久,你卻發現,你總是很累、企業的成長似乎總遇到瓶頸,這時候,或者你就該冷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是否缺乏人才的支持,是否閱人無術,是否有人卻不會用,是否沒做到合理授權等等。

這些,都可以借鑒歷史故事的用人經驗教訓,然後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用人之道」。一、人才的作用——劉備用人的成敗人才的作用勿庸置疑,歷史上曾有無數的例子說明人才對成大就事業的重要性。劉邦與他的後代劉備都是用人的高手。可能是遺傳的緣故,這劉氏一家都是智力武力平平之輩,但流氓出身的劉邦與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卻都能由兩手空空成長為一國之君,究其原因,正如劉邦自己所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劉備文用孔明龐統法正馬良、武用關張趙馬黃魏,雖幾經周折,但也終於立國巴蜀稱霸一方。但勝在用人、敗也在用人。偏偏就是劉備這個用人的老手,卻也有用人不當的時候。在龐統死於落鳳坡後,調孔明入川輔助勢在必行,但此時劉備卻埋下一生用人最大的敗筆——將荊州的留守大任交給關羽,關羽智勇雙全,可惜剛愎自用傲慢自大,不斷激發了蜀吳之間的矛盾,破壞兩國之間的聯盟,最後終於大意失荊州。唐太宗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才也正如此,所以我們在用人的時候,一定要非常關注人才使用是否得當。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很喜歡單憑員工特別是核心員工以往的傑出表現而想當然認為該員工一定能勝任其它重要的職位,殊不知如此一來,很有可能適得其反,誤人誤己。

二、人才的有效時間——用人最合適的時機作為企業的基本要素,人才不僅與廠房設備等其它要素一樣會老化,同時人才還具有流動性,所以人才一定有其有效的使用時間,當然也有其最佳的使用時間。人才不成熟時用之,只能變成小馬達拉大車,很難有效開展工作。呂蒙剛出道時大字不識幾個,可以說是有勇無謀,這時假如孫權用之,恐怕也成不了氣候,但在呂蒙苦讀經書後,已成長為文武雙全的帥才,這時孫權才任之為都督,統領三軍,最後打敗關羽拿下了荊州。

但有人不用,過期作廢。你不用人才,自有人用之。韓信是劉邦奪天下的關鍵人物,但他出道初期投奔的卻是項家,一開始他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又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項羽看不起他,始終不加以採納,於是韓信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更擅長用人的劉邦。而讓項羽最料想不到的是他一直不用的韓信竟是他日後的掘墓人。有些企業總喜歡將人才儲備起來,但等到真正需要使用人才時,才發現原來很多儲備的人才早已氧化、大不如前,也有很多人才在沉默中蒸發了。長時間不用早已成熟的人才,可怕的不是企業為之付出高昂的人才成本,最可怕的是人才甚至是人才群因此逃亡,所以企業在制定人才計劃時不能不充分評估如何保證人才在有效時間內得到使用。

三、閱人術知人善任是用人最基本的技巧,但即便是MBA的碩士畢業生或是擁有幾十年經驗的大企業 CEO,也不見得就真正能做到這點。知人善任,由閱人開始。1、很多領導者常走進閱人的誤區,常見的包括以下幾種:(1)、閱人常見的誤區之一:迷信相術的孔明有些領導者喜歡採用諸如血型、筆跡、星座和面相等方法進行了解人才,作為經驗學的成果,這當然並非一無是處,但這些方法測試的結果絕不能當成任人的前提。孔明就是這樣一個喜歡通過面相看人的領導者,他一生基本沒重用過魏延,原因很清楚,在魏延殺劉玄救黃忠,雙雙投奔劉備後,孔明說,「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居然就想讓刀斧手推下斬首。按三國演義的描述,後來魏延在孔明死後確實造反,但總覺得其造反與孔明無不幹系。魏延曾建議孔明出兵子午谷、直取長安,但未被採納,孔明對魏延處處設防,臨終前將兵權交給了楊儀,而楊儀與魏延向來不合,居然派費瑋去探聽魏延的意向,又公報私仇、誣陷他造反,最後逼得魏延不得不造反。在這方面上,孔明遠不如劉備。魏延跟隨劉備作戰,經常單獨執行任務,後來又被劉備封為漢中太守,總督軍馬,守御東川,甚至劉備伐吳時,魏延更是擔當起了防魏的重任,如果他確有反意,這麼多反叛的機會為什麼不反?所以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之說是毫無根據的。

(2)、閱人常見的誤區之二:只注重個人智力證明的趙孝成王閱人之時,學歷、教育與智力往往是限定人選之必要條件,但過分注重則容易落入智力證明的迷思。學歷高並不代表達成任務之能力很高,當然更不是解決困難的絕對保證。紙上談兵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種種均證明了他的智力,趙孝成王也是迷信智力證明的傢伙,以為高智商必能打勝仗,最後釀成長平之役的慘敗,白白葬送四十萬士兵的性命,趙國從此一蹶不振。馬謖的智力不能說不高,他出身於高IQ家庭,其兄馬良更是劉備的主要謀士,他自己也讀了不少兵書,平時更是喜歡談論軍事,也為孔明出過一些好注意,可以說作為參軍是非常出色的,但卻不是獨當一面的將才。而孔明只迷信種種的智力證明,讓馬謖作為大將去守街亭,終於導致全盤性的大敗。

(3)、閱人常見的誤區之三:只注重業績、經驗和大公司背景外表——TCL與吳士宏不少企業的領導者特別青睞有海外或跨國大公司工作背景的候選人才,希望以此來彌補內部人才的不足,但同時又很容易為這些人才頭頂耀眼的光環而左右自己的看法,從而往往忽視其內在管理能力上的局限性。例如TCL就曾引進在IT行業非常出名的吳士宏,吳在IBM、微軟等跨國公司擔任過高級管理職位,其英語水平更是TCL尋求跨國發展所急需的特長,但實際上她的能力更適合於有良好品牌開拓市場的成熟公司,而不太適應制定新產品戰略的需要,結果兩年時間不到就提前結束了任期。

(4)、閱人常見的誤區之四:只重才,不重忠德——家賊難防選用忠誠度不足的人擔任重要崗位特別是核心崗位,將有可能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甚至葬送整個企業。看了《三國演義》,常忍不住感慨,為什麼居然有那麼多君主或地方軍閥不戰而敗,輕易地將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盤拱手送給對手,而究其原因只是由於下屬忠誠度不足、為對手所策反。而三國人物中,死於家賊手中的也不在少數。最出名的當數權傾天下的董卓,如日中天之時卻一不小心就死在義子呂布方天畫戟之下。而這個連殺了丁原董卓兩任義父的呂布,這個三國武力第一的好漢,也是一不小心就給手下幾名牙將輕易綁了獻給曹操,最後命喪白門樓。另一名絕頂高手張飛兇橫一世,曾在長阪橋以一夫喝住曹操百萬大軍,但最後也是在夢中被手下幾刀就做了。

有些企業的領導者總認為德才兼備只是機關行政單位的選才標準,企業選才時大可不必對人才的德行過分要求。但仔細思考之,無德者則容易無良,沒有良知沒有原則的人則容易為對手所收買,其結果可想而知,典型例子是呂布;有些無德者的嫉妒心極強,兩面三刀,陽奉陰違,暗地裡挑撥離間,攪亂人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袁紹謀士郭圖,在曹操烏巢燒糧後曾獻計讓張郃高覽去曹營劫寨,但事敗,為推卸責任居然暗中造謠,最後逼得張郃高覽無奈投曹;也有些無德者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第一,沒有事業心和責任感,遇到困難轉身就跑,甚至投靠敵人,如孟達,關羽敗走麥城時,曾譴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救,但孟達卻認為此時出兵如「驅羊入虎窟」,要求劉封不要出兵相救,關羽死後又怕劉備降罪,居然投曹而去。

所以企業並非一定要將無德者通通炒掉,但如果在總經理、財務經理、分公司經理等重要崗位上任命無德者則應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2、正確的閱人觀——人才測評和諸葛亮的《知人性》其實人才測評更能幫助領導者準確全面地了解人才的能力。人才測評的運用應根據人才測評的目的要求,來選擇人才測評的具體內容、確定測評的具體方法。比如想了解為企業服務的經理人能力,測評的重點將可能是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知識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基礎知識較為簡單,可以採用判斷題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則可以通過經營管理客觀案例來考察。日久見人心,要了解人才的思想道德和性情,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通過實踐來進行驗證,對於內部員工,這應是最為可行的。但更多的時候,企業需要外聘優秀人才,這時候,可能就需要藉助其它的辦法了。諸葛亮的《知人性》中提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以觀其廉,期之以事以觀其信。」企業招兵買馬時,可以通過一些預先設定的模擬情景,如吃飯喝酒、委以重任等,來了解被招聘人的品德性格。

四、善於用人。好的領導者應能做到人盡其才、任人唯賢、揚長避短、愛護人才、用養並重。1、人盡其才——李嘉誠的用人之道有些企業經常肯花大力氣去尋找高素質候選人,甚至不惜拋出重金挖牆腳。但在引進人才後,又沒做到人盡其才,給予適當的位置和機會來發揮人才的能力,從而導致人才的極大浪費。亞洲首富李嘉誠則深諳用人之道。他的高層領導班子里,既有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洋人。他大膽起用洋專家,這樣不僅引進了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而且也有了進軍西方市場的嚮導,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為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現任副主席英國人 George C Magnus。而他的「智囊團」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過人、集律師與會計師於一身的李業廣和叱吒股壇的杜輝廉,後者為李嘉誠在股票發行、二級市場上的收購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1987年香港股災之前,為李嘉誠的集團成功集資100億港元。

2、任人唯賢——用人的最基本原則任人唯賢要注意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是最適合的人選,就應該大膽起用。(1)、切忌任人唯親——子龍替雲長、荊州當不失。劉備在創業之初的任命幹部問題上做得非常好。他在新野時經徐庶推薦,厚下臉皮三顧茅廬騙到孔明後,就一直堅持任人唯賢,將軍政大事交與諸葛,從而創下蜀國基業。但在孔明入川,在留守荊州的人選上卻任人唯親,選擇了自家兄弟關羽,從而導致荊州陷落孫權之手,其實這時候應該選擇的是蜀國五虎將之一趙雲,子龍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穩重謹慎,是個難得的帥才。

(2)、敢用比自己強的人 ——朱元璋善用能人終得天下朱元璋能建立一代王朝,其成功之處也都在於敢用比自己強的人。朱元璋與劉邦一樣原也是草莽英雄,大字不識幾個,但他敢重用武略高於自己的徐達常遇春藍玉,敢用文人李善長朱升劉基,終於滅了張士誠方國珍,最後推翻了強大的元朝,建立明朝。

(3)敢用與自己作對的人——成功君主有容人之量

齊桓公重用曾暗殺過自己的管仲,終於成就春秋霸主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後,不計前嫌,重用李建成舊臣魏徵。曹操也有容人之量,他進攻宛城時,張綉投降,而後又突然叛變反擊曹操,導致曹操愛將典韋戰死,長子曹昂、侄子曹安也在混戰中死去,曹操本人也中箭受傷,按常規兩人應勢不兩立,但曹操在官渡之戰與袁紹對壘時,卻派人去招納張綉,還封他為揚武將軍,曹操還讓自己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兩人結為兒女親家。明代開國君主朱元璋也有如此風度,他曾說過:「吾當以投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對於原是元朝的官員將士,他都能既往不咎真誠相待。

(4)敢於重用年輕人——年輕的商鞅能強秦年輕人有衝勁、更有大無畏精神,有時更能開拓出意料不到的局面。商鞅是衛國的庶公子,他第一次見到秦孝公才28歲,一開始秦孝公對年少的商鞅很不以為然,但在商鞅向他進言「霸道」後,決定重用之。而商鞅當然明白實行變法失敗也就意味著自己將從此完蛋,但他依然勇往直前,先後進行了兩次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落後的面貌。為樹立百姓對新法的信心,在第一次變法前他曾很有創意地通過50金重賞搬3丈木頭者來樹立信用。 而歷史上因重用年輕人而成大事的事例可說是比比皆是。曹操重用26歲的郭嘉為第一謀士,郭為曹平定北方曾獻妙計無數;孫權重用36歲的陸遜為都督智取了荊州,此後又大敗劉備; 47歲的劉備流浪半生才遇到27歲的孔明,從此授與大權,終立蜀漢;而漢武帝重用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奇才霍去病率一萬精兵破匈奴時,霍只有19歲。年輕人最富有創造力,人一生中25-45歲是創造力最旺盛的黃金時代,所以企業在安排一些需要打破常規注重創意的崗位上更要注意使用年輕人。

3、揚長避短 ——數學天才陳景潤不是好老師《幼學瓊林》里有名句,「求士莫求全,用人如用木」。人無完人,人才也是人,肯定也有長有短,即便是近乎妖人的諸葛亮也有錯用馬謖的過錯,也有過分謹慎貽誤戰機的毛病。所以在任人問題上一定要注意揚長避短、各盡所能。陳景潤不善言辭,在常人眼裡是個典型的「獃子」,在當中學教師時一直非常吃力,但他卻是數學天才,同時又有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在華羅庚將他調往數學研究所後,他終於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長處,解開「哥氏猜想」。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開始時任用了三四個沒有什麼明顯缺點的將軍指揮作戰,但卻總是吃敗仗,直到後來他任命了嗜酒貪杯、但以往指揮作戰時卻總能運籌帷幄的格蘭特為總司令,才扭轉了整個戰局。當曹操西征張魯時,孫權率軍攻打合肥,這時鎮守合肥的大將是張遼、李典、樂進,三人資歷能力職位均不相上下,如果這時工作安排不當,勢必引起內部鬥爭,很難守住合肥。但曹操用人的高明這時也得到充分的體現,他了解三人之間的矛盾,也知道張遼有膽有識顧全大局、是個帥才,李典與人為善、雖跟隨自己多年卻從未獨當一面,樂進打仗時身先士卒是個猛將、但脾氣暴躁容易中計,所以作出如下安排,「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後來在張遼的帶動下,三人各自負責,協調一致,終於大敗孫權。

4、愛護人才——成大事者俱是愛才之人人才與廠房設備等其它企業要素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才會思考、是有感情的動物。將心比心,領導者愛護人才,人才必感恩圖報。愛護人才要注意以下幾點:(1)、鼓勵人才發展,不要怕下屬超過自己。劉備、孫權能從較弱的勢力發展到三國鼎立,恐怕與他們的愛護人才是分不開的,在他們那兒,各路人才均得到充分的發展。而清末的曾國藩也是愛才之人,他曾先後向清政府舉薦了左宗棠、李鴻章擔任要職,這兩人後來都成了清朝末期的中流砥柱,此外經他舉薦的督撫以上的人才也達到幾十人,曾國藩也因此而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作為領導者,要知道很多時候,自己事業的成敗決定於下屬能否順利完成各自的工作,而自己的升職更是決定於自己下屬有無能力頂替自己的位置。(2)、對事不對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錯。下屬做錯了事,要批評他做錯的事情,卻不能對他進行人身攻擊。但現實生活中,常聽見有領導者這樣呵斥下屬,「你怎麼笨得像豬一樣,這樣的訂單都搶不到。」罵者無心,聽者有意,長久下去,人才不流失都很困難。不如這樣批評下屬,「你一直都很努力,但這一次的訂單沒搶到對我們企業影響很大。」批評的目的在於指出錯誤,以期改進,而不是讓下屬喪失自信或感到人格不被尊重。

(3)、承擔職責,扶持正氣。下屬辦事不力,並非一定是下屬的過錯,作為領導者,應首先檢討自己在領導上是否有誤,該承擔的職責,決不能推卸在下屬身上,否則將會嚴重影響下屬們的士氣。東吳孫權死後,諸葛恪立孫亮為帝,魏大將軍司馬師以為有機可乘,命胡遵、王昶、毋丘儉伐吳,胡遵的先行部隊為東吳老將丁奉所敗後,王昶、毋丘儉不得以勒兵而退,魏朝廷欲治兩人之罪,司馬師卻說「非他人之罪,吾之過也。」如此敢於主動承擔了戰敗的責任,使眾臣莫不嘆服,司馬師的威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

5、用養並重——蜀國亡於無人可用作為領導者,還應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注意用人而忽略培養人才的行為無異於竭澤而漁。孔明剛掌管蜀國時人才如雲,但他卻不注意培養後備人才,導致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也當先」,在他死後楊儀與魏延火拚,蜀國唯有姜維能擔當大任,武將方面也只有張翼、廖化以及降將夏侯霸勉強可用,而此時魏國有尚有司馬兄弟、鄧艾父子、鍾會等帥才,後來的晉國更還有羊祜、杜預,因此可以說,蜀亡於無人才,而人才的缺乏歸根到底是由於沒有及時培養人才。而實際上,很多優秀人才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培訓出來的。東吳大將呂蒙就令人「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培養人才,主要開發途徑有:針對本企業各項工作崗位需求開展短、中、長期人才培訓,提高人才的知識技能水平;發掘潛力人才,鼓勵自學成才;在實際工作中給新人鍛煉的機會;在企業內部實行崗位互換、人才流通。通用電氣的傑克·韋爾奇就是一位「育才型」的領導者,他把60%的時間用於培養上面,他一生親自挑選培養了500多名高層經理和3000多名中層經理,並曾250多次親自在GE的商業學校中授課。雖說現代社會人才流通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外部引進的人才在適應自己企業文化方面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其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難在短時間內明顯提高。

五、群體互補效應——《西遊記》的唐氏取經團一個企業是由性格氣質和知識能力各異的人員組成的,只有把「不同類型的頭腦」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才能取得更理想的工作成果。《西遊記》里的唐氏取經團在工作中就取得很好的群體互補效應。唐僧是個很堅持原則和具有犧牲精神的領袖,但心腸和耳根都太軟,只能說是個平庸之輩;孫悟空是個本事高強、具有大無畏精神的開路先鋒,但過於衝動和魯莽;豬八戒是個很有心計和善於協調的聯絡員,但懶惰好色貪生怕死;沙和尚則是個任勞任怨的老實人,但IQ低下沒有主見。這樣的四個人各自單幹,估計很難成就大事業,但搭配在一起,卻可以抵消他們性格中的弱點,並發揮各自的長處,從而才能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管理學上常說一加一能大於二,前提是能發揮群體互補效應。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為領導者,由於各方面的制約,不一定能找到自己都滿意的人才,這時候,就應利用群體互補效應來達成既定的目標。比如一個消費品工業企業,可能需要僱用有創造力的人才來進行新產品設計,再交給條理型的人才進行驗證,同時還需要有分析能力的人才去進行市場研究,然後再交待動手能力強的人才去實際生產,最後再交付有開拓能力的人才去進行市場營銷。要達到群體互補效應,應必須切記勿將同一類型的人才湊在一塊,否則,「互補」很有可能變成「窩裡斗」,只會產生起破壞作用的摩擦和內訌,從而導致一加一小於二。現在很多製造業企業在招收新員工時只青睞於名牌大學畢業生,而很少關注那些動手能力很強而又更能適應艱苦環境的熟練技工,從而發生這樣的怪現象,企業的基層技術工作無人可用,但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生卻不願意到生產車間,而新產品研發、技術管理、市場營銷等部門有限的崗位卻不需要這麼多的人才,於是這些人才只能相互競爭相互排擠,最後又大都選擇了跳槽。

六、合理授權——累死的孔明不可取諸葛亮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人,但這最聰明的人在用人問題上卻做得很不聰明,前面曾提到他用人方面出現的很多失誤,而他最大的不聰明卻是不懂得合理授權,最後終於積勞成疾、累死在陣前。在蜀國前中期,劉備集團可謂是楚蜀人才雲集,孔明其實大可不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在行軍打仗方面,他有魏延和李嚴可用,兩人均有多年作戰的經驗,又有計謀,這時他本該在成都輔劉禪主政務,讓兩人主軍務,但他均不用之,後來甚至廢李嚴為民,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諸葛在軍務上費盡一生心血。為了解決運糧事宜,他耗費了大量精力,最後是搞出了「木牛流馬」,但也搞垮了自己。士兵中有些鬆懈,確需整頓軍紀,這本應授權眾將管理部屬,可孔明卻是罰棍二十以上,皆親自處理,忙得沒日沒夜。不善授權,終將累及自我,連司馬懿都斷言:「亮將死矣」,果不其然,孔明終於累死在五丈原,時年僅54歲。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絕大多數企業的領導者由於肩負企業發展重任,常年備受身心極度疲憊的煎熬,很多人因此積勞成疾,住進醫院,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現實要求企業領導者必須轉變觀念,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思考企業發展戰略,絕不能像孔明那樣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地開展工作,否則,根本不可能把企業做強做大。企業領導者必須學會使用釋壓法寶——學會合理授權。合理授權的主要作用有:第一,可以減輕領導者的工作負擔,以便於增加宏觀性思考的時間和精力;第二,可以培養鍛煉下屬的能力;第三,揚長避短,將自己管不了的或管不好的事情交給那些能勝任的下屬去管。劉備和孫權俱是懂得授權之人。當年諸葛亮剛加盟時,如果劉備沒有充分信任之,並將兵權相授,那麼恐怕就沒有了日後的蜀國了。而孫權在曹操率百萬大軍入侵時,充分授權周瑜和魯肅指揮赤壁之戰,終獲大勝,從而鞏固了江東基業,後來打敗關羽取得荊州後,劉備率軍來犯,孫權又登壇拜將,授權給陸遜,說「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終於讓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進一步穩定了長江中游。

授權的主要原則有:第一,要讓被授權人感到授權之事是相當重要的,要珍惜所獲得的權力;第二,要明確授權人和被授權人雙方的職責,便於隨時檢查工作的進展狀況;第三,要堅持適度的原則,授權的大小要以被授權人能滿足完成所承擔的工作為標準;第四,根據下屬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授權;第五、授權不等於放任不管,要進行適當的控制。

以上是六甲番人讀史總結的用人之道,如您喜歡本文,請點贊或點評,更多精彩,敬請您關註:六甲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被忽略的這個人,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孫權有什麼?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