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胖嘟嘟」不是可愛,是病

「胖嘟嘟」不是可愛,是病

現代人養孩子,總喜歡把孩子養的胖嘟嘟的,臉上都是肉,捏起來都是軟軟的感覺。胖對他們來說,不是「胖」,而是「福相」。

但是肥胖現在已經正式被定義為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增加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並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為特點。(以上定義來自度娘)而且在柳葉刀的子刊The Lancet Diary 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中也明確引用了世界肥胖聯合會的主張—「兒童肥胖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應等同於疫苗管理」,政府應該採取行動,通過積極的政策預防疾病。

而在物質水平進步飛快的今天,兒童肥胖已經逐漸成為影響健康的大問題。肥胖的兒童比同齡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而且由於肥胖還會引起脂肪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非常容易從肥胖延伸到糖尿病。除了這些身體上的影響,過度肥胖的孩子還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體重產生自卑,孤僻甚至抑鬱的情況。

而且兒童肥胖就預示著成年肥胖,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肥胖兒童直到成年的成長曲線模擬》,文章收集了來自五個國家的41567名兒童和成年人的176720項身高和體重信息,建立模擬成長曲線。並創造出代表一百萬名19歲兒童的1000個虛擬數據,預計他們在35歲時的身高和體重信息。模型預測大多數(57.3%)肥胖兒童在35歲依然會肥胖,對於嚴重肥胖的兒童,35歲不肥胖的幾率從2歲時的21.0%降到19歲時的6.1%。無論怎麼說,肥胖都不是什麼好事情,過度肥胖更會對孩子從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傷害,甚至會影響以後的身體健康。

現代社會,兒童肥胖的大多數原因都是吃出來的,獨生子女政策讓孩子成為了每個家庭的掌上明珠。也正因如此,父母對孩子在飲食方面需求完全不會拒絕,所以挑食,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喜歡吃油膩煎炸的食物以及甜食,不運動等不良的飲食習慣成為了孩子過度肥胖的元兇,而父母的縱容更是加深了肥胖的程度。

因此,在預防和調理兒童肥胖這件事上,解鈴還須繫鈴人,父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兒童與成人不同,兒童還在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能用過激的治療方法,比如斷食。而且兒童心智不成熟,也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及營養師進行體重管理。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介入。由父母引導,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日常飲食,杜絕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食物,並保證孩子每日攝入的足量、均衡的營養,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固定三餐的用餐時間,多給孩子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督促孩子多運動。在為肥胖兒童進行飲食調整中,切忌極端地控制熱量,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會引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導致孩子對體重控制產生抵觸情緒。

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的肥胖以外,在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中發表的文章《早期的微生物接觸與肥胖風險:因果關係的證據?》中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兒童高熱量的不良飲食使腸道中的有害菌增加,促使低水平炎症發生,破壞腸粘膜屏障功能,造成肥胖和代謝疾病。根據這一觀點,腸道菌群可能也是影響體重以及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也可以通過調節兒童體內的腸道菌群,使產酸的有益菌增加,抵抗炎症,提升腸粘膜屏障功能,從而抑制肥胖和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產生。

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最重要的都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胖嘟嘟」的孩子雖然看上去很可愛,但是可愛底下埋藏著的都是定時炸彈,為了孩子的健康,從現在開始關注腸道菌群,開始管理孩子的日常飲食,開始對孩子進行健康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