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能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范蠡原來就是鬼谷子

誰能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范蠡原來就是鬼谷子

誰能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誰能對權勢榮名淡泊無謂、對富貴榮華輕描淡寫?——這才叫瀟洒,這才是人生的大手筆,這才是生命的高境界! 金庸說:我最佩服的古人是陶朱公!無怪乎司馬遷、蘇軾、馮友蘭等視其為「唯一有著完美形象的男人」,他就是中華商祖、文財神——南陽范蠡范少伯。  看到題目有人就懷疑了,范蠡是春秋末期的人物,而鬼谷子屬於戰國時期,這從鬼谷子的徒弟孫臏龐涓和蘇秦張儀的生活年代就能明白。但是,我們就想問了,鬼谷子智慧如海道行深遠,這樣的人物能夠教導出孫臏龐涓蘇秦張儀這樣的著名人物,那麼他的智慧他的學識又從何而來?沒有名師指導,缺乏深刻的人生閱歷,鬼谷子的思想和智慧又會如何產生?

老子能夠著《道德經》,得益於他是周朝藏書館的負責人,浩瀚的典籍滋潤了老子的智慧,從而最終匯總成獨到的原創思想,成就《道德經》名篇。

孔子能成為萬世師表,開創儒家學派,不僅僅因為好學而師從於老子等名家,還因為不斷實踐,從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人生與社會資歷非凡,自身智慧不斷成長和完善,並最終成為名垂史冊的思想家。

可谷鬼子呢?他的老師是誰?他的人生閱歷何在?他的縱橫術,他的兵家思想,他的道學,又是如何滋生?沒有,這一切都沒有歷史記載。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他的學生個個精彩奪艷,以及後人歸納總結的《鬼谷子》一書。

從古至今有很多看官說春秋名家范蠡也是鬼谷子的學生,這個猜測沒有歷史記載,但他們的理由卻是范蠡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暗合鬼谷子道學,范蠡無論是從政將兵還是經商幾乎都是鬼谷子思想的實踐者。

這個猜測令我們南陽人視角大開,范蠡是鬼谷子學生的猜測還是無法解釋鬼谷子思想的由來,但是一個新的猜想卻能由此滋生,那就是范蠡就是鬼谷子,范蠡就是鬼谷子的人生閱歷和思想的來源。就像范蠡棄政從商以後改名為「鴟夷子皮」並自號「陶朱公」一樣,做膩了「陶朱公」的范蠡棄家從道開始了隱居深山的修道生涯。在修道過程中,為了撇清與過去的關係,乾脆改名為「王詡」,修道有成後自號「鬼谷子」。由於修道生涯的漫長和隱秘,於是人們也就沒有意識到范蠡與鬼谷子的聯繫,從而將二者隔離起來。

有人或問,范蠡是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人物,而鬼谷子的學生孫臏蘇秦等人基本上都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物,前後相差二百多年。難道範蠡或者鬼谷子能夠壽命達到二百多年?這樣的壽命在凡俗世界的確是驚世駭俗的,儘管當前世界尚有壽命一百四十餘年的老人存在。中國古書有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壽命八百餘年,相傳他歷經唐虞夏商等代。而佛經中也有記載,佛陀釋迦摩尼曾經對弟子阿難說,如果需要,他可以憑藉一飯之力駐世一小劫,一小劫的歲月大約幾千萬年。也就是說,在修道者的眼裡,只要修道有成,壽命是可以延長得出乎俗人的意料的。  好了,不管你信還是不信范蠡或者鬼谷子能夠壽命超過二百年,都暫且存疑棄之一旁。下面就讓我們論證一下,鬼谷子的思想是否與范蠡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連。范蠡深悉縱橫遊說之道,作為勾踐的侍臣,隨從勾踐入吳國為人質,不僅要保護好勾踐安全,還要分化吳國布局吳國,為以後反攻擊敗吳國做好準備,沒有強大的縱橫遊說之能是辦不到的。在質吳期間,不僅要讓勾踐滿意自己的忠心,還要婉拒吳王夫差的招攬並且不能令其心生惡感,這期間的進退分寸拿捏,絕非常人智慧所能辦到。更何況尚有吳國賢臣伍子胥虎視眈眈,又要示好貪臣伯嚭的喜好,還要一手指導和穩定潛伏著的以西施為首的越國間諜活動,乃至不斷與駐國大夫文種交流,其周轉難度之高,至今想像起來仍然令人感覺不可思議。應該說,正是這段非常時期的磨練,鬼谷子的縱橫遊說之術才得以成形。

范蠡在吳國為質期間,其最為厲害的謀略就是,當越國歉收糧荒嚴重時,吳國糧食豐足富裕很多。為了解決越國糧荒和更好的瓦解吳國,范蠡巧妙說服了夫差大興水利工程。然而這樣大規模工程所需要的民工卻是吳國所匱乏的,於是范蠡緊接著上書可以大規模徵召越國強壯勞動力為吳國工作。這樣一來,大規模水利工程的實施嚴重消耗著吳國的國力儲備,而越國大規模勞動力的輸出不僅解決了越國糧荒問題,還能讓越國趁機剋扣吳國付給越國的勞動力工資作為儲備軍費。並且在范蠡巧妙安排下,越國民工所到之處,都將所在地的地形人口資源等等的情報匯總,不斷地傳遞到越國總部,為後來的伐吳做好了情報準備。由此可見,范蠡的縱橫捭闔的厲害之處。

范蠡之用兵也,當吳王夫差三年練兵有成舉兵伐越之時,范蠡及時指出吳軍兵鋒伶俐,不可迎戰,只可防禦。然而勾踐不聽,執意出兵針鋒相對,結果大敗被圍。勾踐後悔不聽范蠡之策,乃問范蠡當下之策,范蠡對答唯有求和,就這樣簽下城下之盟,越王勾踐暫時保全性命入吳為質。勾踐返回越國後,以范蠡為將精鍊軍隊,時刻準備復仇。在越國的離間之計下,吳王夫差終於迫使伍子胥自殺,吳國內政開始紊亂。勾踐就想立即起兵伐吳,被范蠡果斷制止,因為這時候的吳國還是非常強大。直到次年吳王率領舉國精兵遠離國都會盟諸侯,范蠡才認為反擊吳國的時機成熟。結果一路長驅直入,大敗吳軍,擊殺吳國太子。這場大勝范蠡仍然認為滅亡吳國的時機並不成熟,雖然能夠舉國滅吳,最終也不過是兩敗俱傷,遂建議勾踐接受吳王的厚禮並罷兵歸國。直到再過了四年,吳國國力日下,而越國日益強壯,才開始舉國滅吳。由此可見,范蠡深悉避實就虛的兵家之道,也很擅長知己知彼。

滅吳之後,范蠡並不留戀榮華富貴,這是因為范蠡擅長洞悉人心,深知勾踐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享富貴,遂辭官歸隱。歸隱之前,建議文種不要留戀富貴,文種不聽,遂去。既然連文種都建議了,作為滅吳的另一大功臣西施,范蠡不可能不予以指點。其結果就是,吳國滅亡後,西施不知所蹤,從此歷史上再也沒有了西施的記錄。有江湖傳言,范蠡攜帶美女西施泛舟五湖,這種說法大錯特錯。春秋戰國時期,敵國美女向來作為戰利品優先為國君挑選,所以作為越國的美女間諜西施更應該由勾踐決定其去留生死。所以這個時候,范蠡私自攜帶西施遊走江湖就是對勾踐的不敬和不忠,不遭到勾踐的通緝和暗殺才怪。事實上,深諳得失進退的范蠡不可能這麼做,他的妻子也另有其人。正確的推理和理解應該是,范蠡秘密安排好了西施的歸宿,至於怎麼安排的我們就很難推測了,反正從此歷史上再也沒有西施這號人了。范蠡辭官後,泛舟至齊國陶地,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號「朱公」。以「鴟夷子皮」的名號在陶地治產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達到「巨萬」。鴟夷子皮者,原指古代牛皮做的酒器,伸縮自如,也就是酒囊皮子。此名看似粗俗,實則蘊含能屈能伸包羅萬象吞吐天地之意 。范蠡的境界達了「空」和「忘我」,揮灑自如,姓名更是如此,從這一點看一看出其胸襟之開闊,超凡脫俗!由此也能看出范蠡的道家境界,對於以後的隱居修道的解釋,相信大家也能夠予以理解了。

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其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再次遷徙至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范蠡是飽學之士,居官則為相,居家則成富,得失進退操於一手之間,名利榮辱於其心則如浮雲。如此智慧之人,不可能不關心壽命天道以及大自然中的種種神秘,所以心胸曠古的他不可能不研究道家之學。事實上,他之一生,非常合乎老子《道德經》中的境界,這肯定與他早年研究道學並且深有所得有關。名可棄,官可拋,利可散,這樣的人,區區家庭的敦倫之樂又何能牽絆於他?因此,即使居家,恐怕范蠡也是精擅於養生之道,對於道家靜坐修行應該也是漸有體會。等到他的名聲漸漸淹沒於歷史潮流,乃至感覺到紅塵修道斷無可行之時,離家隱居靜修就成為必然。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范蠡,還是鴟夷子皮,都已漸漸被人遺忘,改換成新的姓名「王詡」並進山修道也就有了可能。修道有成後,自號「鬼谷子」,總結自己的紅塵歷練,遂有各種縱橫之術和兵家兵法,乃傳之於後世的孫臏蘇秦等人,借這些後人之手再次縱橫中原,使得整個戰國時期幾乎就成了鬼谷子門徒的天下。

回望歷史上的諸多英雄,有勇者無謀,有謀者無德,智勇雙全者無度,有度者無仁,有仁者不能決斷,決斷者不能成事,性情完美的人未必有機遇,有機遇的人又未必有通透的人性,唯有范蠡一切都剛好。 范蠡胸藏韜略、腹有珠璣,出奇謀妙計,輔佐勾踐復國,立功名於天下,成千古之佳話,而又功成不居,全身而退,略施小計,囤積居奇,即富可敵國,成商賈之始祖,終攜絕色西施泛舟煙波浩淼之五湖,不知所終。誰人能如此進退自如?天地間,唯有范蠡也!難怪閱盡世間風景的金庸也艷羨不已:古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范蠡!」

【陽復書院:1.讓國人讀懂中國,讓文化推動價值。 2.中華優秀文化是世界的、全人類的偉大智慧,是文而化之、以道御術成就價值人生;並非是廉價的服務和感動。 3.我們一起讀書論道、遊歷天下、與智者為友和經典作伴,成就幸福人生。讓我們一起快樂的、輕鬆的學習中華優秀經典文化。】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陽復書院 我們一起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復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陽復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