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大部分是明君,明朝很少明君,為何最後清朝下場比明朝還慘?

清朝大部分是明君,明朝很少明君,為何最後清朝下場比明朝還慘?

原標題:清朝大部分是明君,明朝很少明君,為何最後清朝下場比明朝還慘?


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清朝從此滅亡。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一共產生了12個皇帝,整個朝代延續了二百六十八年。


然而,雖然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都是勵精圖治的明君,不要提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皇帝這些勤政的好皇帝,就連咸豐、道光這些都是勤政的皇帝,然而,清朝最終的下場卻比混亂的明朝還要凄慘,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歸咎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



何謂閉關鎖國政策?它指的是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國的整體國力及發展落後予西方國家。


閉關鎖國的政策,最初是由明朝開始出現的,在鄭和下西洋之後,明朝開始實行海禁以防範倭寇,並在北方修建明長城,從而來保衛疆土。但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對於政治、文化、科學以及官方的海外貿易並未阻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明朝與國外還是有所交流的。


但清朝卻與之大不相同,清朝建立之後,為了防止國民與國外勾結來奪回政權,清朝建立之初,就實行了海禁制度,同時,經過了「康乾盛世」之後,大清朝的統治者對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開始盲目自信,並認為自己既然可以自給自足,且國外並不能比得上自己,又為何要去交流,於是更加嚴格執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制度。



原本閉關鎖國的政策,在中國的許多朝代都有過先例,且並未造成滅國的現象,然而到了清朝卻又有所不同。中國在歷史之上一直作為世界強國而存在,在清朝初期也是一樣,而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了國家的安全以及防止了先進的技術的外流。但到了清朝,社會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變革——工業時代的來臨。


清朝的統治者一直不是很自信,他們一直實行愚民政策,使得民間鮮少有人,能在實踐之中也發現這個工業變革,從而促使社會的進步。相反地,西方國家剛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於是乎,一個停滯不前,沾沾自喜的朝代,自然無法戰勝一個不斷前進的國家。當西方的戰火到達中國的大地之上之時,他們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閉關鎖國的清朝,這時候還在驚奇於竟然有這種戰爭的方式,簡直防不勝防,自然落敗。再加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工業傾銷,百姓在驚奇於這些稀奇的東西之時,也逐漸失去了信心,而清朝的滅亡自然就理所當然了。



由此可以發現,清朝的滅亡源於統治階層的封閉思想,其所實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就算皇帝再勤政,也是於事無補,其滅亡也註定是咎由自取。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無風起念微信號:wfqn8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包拯身為一代清官,為何出殯之日,卻會安排21口棺材同時出殯?
他與諸葛亮同姓,卻是個惡魔,為了與人鬥富,他把自己小妾蒸了來宴客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