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土成金,賀州先民用火與土鑄就了延綿萬年的中華文明

點土成金,賀州先民用火與土鑄就了延綿萬年的中華文明

遠古時期,先民們大多依山傍水而居,需要貯水、汲水、貯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他們發現泥巴被火燒後變得更加堅實堅硬、可以防水盛物,陶器隨之產生。

GIF

陶器的出現在人類生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同時傳遞了另一個信息,即定居生活,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中,陶器對研究原始文化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據。

今天,麒大寶就為你講一講這泥土鑄就的部落傳奇。

廣西八步區桂嶺鎮地處湘粵桂三省交界處,早在三國時期就是縣治所在地,是一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千年古鎮。

GIF

1961年,桂嶺公社進民大隊燕子岩村的村民巫遠回到屋子後面的豬觀嶺開荒種地,無意中挖出了幾隻壇罐。

他便拿完好的兩件回家,一隻用來盛餵豬的潲水,另一隻精美的用來當夜壺,一用就是兩年。

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

1963年,廣西博物館考古人員巫惠民、黃增發到村子進行文物普查,他們發現洗乾淨後的陶罐一個表面有雷紋和方格紋,另一個布滿了夔紋和方格紋,造型完好、十分精美,不由得大吃一驚。

GIF

文物被帶回南寧後經專家鑒定,兩件陶罐都屬於春秋時期的幾何印紋陶,價值不可估量。

其中,夔紋方格紋陶罐是目前我國春秋時期同類陶器出土文物中唯一完整無缺的文物,填補了我國春秋文物實物標本的空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被定名為夔紋方格紋四系陶瓿,至今珍藏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成為賀州的榮耀。

另一件雷紋方格紋陶釜屬國家二級文物,被珍藏在廣西博物館。

春秋時期,北至北疆、南到香港、東到潮汕、西到賀州的這一支文明被稱之為南越文明,這兩件陶器是南方百越先民古代文明的見證。

GIF

幾何印紋硬陶是瓷器的起源和鼻祖,兩件春秋幾何印紋硬陶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思考。

北方青銅器上的夔紋裝飾為何會出現在桂嶺出土的陶器上?這些陶器從哪裡來?是賀州本地燒制還是從外地流傳過來的呢?

1963年,廣西考古工作隊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長溪村的新石器遺址中,發現地表大量散布著方格紋、米字紋硬陶、重菱紋硬陶片、夾砂陶片、瓷片。

同年,八步區信都鎮壩佬寨新石器城址中也出土了一些碎陶片,昭平縣北陀鎮立教村、敬業村等新石器遺址中也發現了大量細泥陶片、方格、波浪紋夾砂紅陶片、三足器皿等文物。

最讓人驚喜的是,2016年3月,廣西考古人員與富川縣文物工作人員在狗公山大口岩考古調查時,在岩內採集到河卵石打制石器、螺殼及碎骨化石,同時發現了少量破碎的陶片。

從出土的文物考證,該遺址屬於舊石器時期遺址,後經鑒定,狗公山遺址發現的陶片距今約1.1萬年,這是賀州目前經鑒定確定年代最早的陶片,為研究中國陶器起源提供了思考空間。

隨著現代考古的深入,賀州更多的陶器文物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些遺址呈現集群分布態勢,這些說明了新石器時期,賀州先民已經普遍掌握了制陶技術,陶器也開始大量使用。

GIF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盡的,在漫長的實踐探索中,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賀州的制陶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開始掌握了原始的青瓷器燒制技術

1988年,富川瑤族自治縣在修建市政府宿舍樓時,工人挖出一件完整的米字紋陶罐,後經鑒定為戰國時期印紋硬陶,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1990年7月23日,賀州市沙田鎮龍中村村民陳盤松、陳裕鋒等人在狐狸躲藏的亂石堆中意外發現一個幽深的藏寶洞穴,裡面珍藏了貝幣、青銅器等33件先秦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兩件原始青瓷擂缽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這件青瓷擂缽用高嶺土製胎,胎呈灰白色,擊之有鏗鏘聲,火候較高,青瓷擂缽內外滿施一層極薄的石灰釉,僅底部露胎。

施釉這一技術,戰國以後在中原地區一度消失,一直到東漢才重新恢復,反而是賀州一直延續著中華原始的瓷文化

一系列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發現,昭示著賀州的制陶技術從舊石器時期開始,到先秦時期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GIF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後,賀州屬南海郡管轄,開始真正融入了中華民族文化圈,中原文明得以從瀟賀古道傳入嶺南到賀州。

漢代至宋朝,由於南方很少大的戰亂,經濟發展平穩,賀州的陶瓷產業得到飛速發展,陶瓷燒制技術與北方民間窯口平分秋色

GIF

賀州的瓷器技術不斷成熟,一直在續寫著泥土的傳奇,賀州先民不僅實現了點土成金的夢想,也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2018說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文章整合自賀州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賀州 的精彩文章:

用料新鮮,酸辣鮮爽,看地方小吃如何變身成網紅美食!

TAG:長壽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