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歷史街區調研——山西平遙橫坡古村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歷史街區調研——山西平遙橫坡古村

古村鳥瞰

1

概況

橫坡古村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西南16km處,地處半丘陵地區,東西南北約長1km,總面積約2.7km2。

橫坡古村得名來源,可據村裡道庄廟碑刻記載得知。橫坡古村原名仙坡,後依其地貌改為橫坡。建村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從凈樂庵遺址上現存明正德、萬曆兩塊碑刻推斷,最遲在明代正德年間已有村民繁衍居住,距今已500多年。

橫坡古村處於汾河盆地,屬於晉中平原的邊緣,太岳山北麓的丘陵山區,溝壑縱橫,地形特色明顯,屬於切割強烈的黃土溝梁區,海拔800~1000m。地表溝深谷陡,溝谷密度大。溝谷寬而淺,全村溝壑、塬面相間,尤以南面最高,海拔高度將近750m。

橫坡區位

2

特色

橫坡古村整體布局依山就勢,建在高低起伏的丘陵溝壑上。街巷布局展現出較強的風貌特色,其空間曲折、敞斂有致。街巷相交,街口視角的景觀環境獨特。在不同的街道與巷道交叉口,或可南眺黃土山色,或可領略窯洞風情,從而構成橫坡古村與自然地貌地景融為一體的風貌特徵。橫坡古村的民謠「姚家的圪洞,郭家的灣,李家的弔橋,張家的山」,正是描述著村裡根據姓氏聚居、依山就勢的特殊居住形態。

老街

李家的弔橋院落

橫坡古村所在區域黃土層深厚,而且土質堅實、乾燥,所以從古至今一直將窯洞作為民間居住方式的首選。橫坡古村堪稱「窯洞博物館」,受到地形地勢和傳統聚居形態的影響,村裡民房建設沿襲傳統習俗,依地勢而建各式窯洞類型,包括宅院、石窯、磚窯和土窯洞。

在建造方面,居住條件差的窮人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就地取材的物料建成民居住房。家庭富有者可以建造深宅大院。數百年來,橫坡古村的古窯洞,從最初掘土成窯的土窯洞,到後來興起的接券式窯洞、單一磚砌築的磚窯洞,以致發展到豪華講究的多種類型的四合院,都傳承弘揚著先人的優秀文化。

土窯洞遺址

磚窯洞細部

普通民居大多為錮窯(窯洞)和立窯(窯洞)的形式。錮窯依山體而掏建,外面施以木窗、木門隔斷,圍三眼或五眼窯洞成院落。立窯在道路一側選取宅基地。台地民居依地形地勢而建,宅院入口處設置石階,與街巷落差自然銜接。整個宅院建在統一標高處,通過石砌院牆圍合,巧妙處理了外立面高差,取得開闊、自由的院落空間。

窯洞巷道

入口照壁

富戶大多建「四合院」形式的窯洞宅院,不論是靠崖窯洞院,還是口字型一進院,日字形二進院、目字形三進院,均環周四壁高聳,封閉嚴密,僅院門是對外的唯一通道,大門堅厚,可上門閂加鎖,大門一關,儼然一個小的獨立王國。

窯洞室內空間

窯洞院落

橫坡窯洞在建院時要有「主」,即「正窯」。正窯在院落中等級最高,院落與廂房層層遞進的主要作用是對正窯的烘托。正窯開間必須用奇數,即三、五、七開間,但禁用九間。正窯以中堂(俗稱門道)為主。正窯與兩側的窯以內門相通,即一家之主的意思。兩邊的「角窯」不屬於主的組成部分,而是「佐」的地位。其窯洞口面也略矮於中間。

大門檐下匾額上都要請名人題字,由工匠專門刻制。常見的有「凝秀」、「錫嘏」、「樹德」、「敦厚」、「耕讀」、「德厚傳家」等,在潛移默化之中傳播了儒學思想。

入口門頭

3

古窯洞

現今橫坡古村保存最完整、最珍貴的窯洞式古民居共有六處,即財主張正本的院落和上院街的五座院落。

張正本院落從大門入院,內分四隻院,外院有東瓦房四間,北磚窯八孔(其中三孔為一隻小院),西南有一場院(俗叫莊院)為財主夏秋打糧場院,有磚窯三孔,並在場院北西處有一道通往張順貞莊院。進入大門的正中院為財主張正本居住院,該院坐向以西為正,院內有西窯五孔(中三間為門道裡間,左右各角窯一間),南窯三孔,北窯三孔,院門裡有木頭截扇(按現在語意為照壁)。院門門樓與截扇構造為一體,門扇左右各蹲石獅一個,右牆上有供奉土地爺寺檻一個。

上院街五座院落據說建於乾隆年間,有乾隆年間希堯書法家王用之寫的門匾可兼做旁證。

上院街11號院是典型的清代磚木門樓,坐西向東,建於一小土坡上(以前應是磚石台階)。街門南是一狹長的小門洞,通向場院及廁所。水口從街門南側流出。街門石獅已毀,底座刻工精美。門樓北側院牆上修一土地爺窯,門匾「謙受益」書法優美大氣。進了街門有隔扇,正面三層土台上建西窯五間,無前檐,南北有明堂小窯。南面三間窯門道門匾陽刻「天半朱霞」四字。北面三間窯門匾不存。南北各有一層土台。

上院街11、13號修繕引導圖

上院街12號院是典型的清代磚木門樓,坐北向南,三層台階。上院街13號院住於11號院的北面,坐西向東,是典型的清代磚木構。上院街14號院在12號院的北面,坐東向西,上院街15號院在14號院的北面,居上院街五座院最北端。

上院街12、14、15號修繕引導圖

4

保護與發展

雖然古村落及窯洞民居的基本格局和整體空間形態依然保存,但其中不少建築已經坍塌,並且自2000年以後又進行逐步改建和翻建,甚至重建了一些民房,其形式、體量、尺度和風格等,與原有傳統歷史風貌很不協調。

近年來政府進行美麗鄉村環境整治建設,村落環境衛生有一定改觀。橫坡古村大力構建「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耕地還林化、荒山森林化、果林產業化」的一體化格局。秉承「村企聯合,合作共贏」的宗旨,橫坡古村和平遙煤化集團農林公司於2011年合作進行橫坡生態莊園的總體建設,計劃用5到10年的時間,建設成以農業科技觀光、科普教育、農耕體驗、民俗文化活動為特色的農業休閑觀光區,最終打造成集生態性宜居、立體式鄉村旅遊、特色性商務休閑、規範化配套和諧發展的鄉村民俗風情體驗區。

古堡攬勝

目前政企合作較有成效,對關帝廟、道庄廟及重要窯洞民居都進行了修繕、提升、再利用。目前橫坡古村已獲得山西省最美旅遊村、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自治示範村居、中國傳統村落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但整體基礎設施仍待改善,部分新建民居的建築材質和形式,與古村的歷史風貌缺乏協調,亟待通過規劃控制引導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加以管理,並加強對村民的宣傳與教育。

關帝廟廣場

關帝廟鐘鼓樓

主持:阮儀三

圖文:

姚子剛龐 艷

參與調查人員:

徐啟祥、華夢帆、鄒 陽、馮家族、孫博文

上海市設計學Ⅳ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DA170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規劃 的精彩文章:

TAG: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