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曹魏一無名小卒刺殺了諸葛亮接班人,裴松之批為下三濫手段

三國時曹魏一無名小卒刺殺了諸葛亮接班人,裴松之批為下三濫手段

三國時期,曹魏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一心想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果真得到了這樣的機會。

這個人名叫郭修,涼州西平人,也就是今天甘肅今武威市人。他是曹魏前線上的一個普通官員,官至中郎將。

這個官職,應該是他做成大事後才給他追封的。原因我們後邊再說。

在一次蜀漢戰爭中,郭修被姜維的部下所俘獲,郭修投降。也不知道此時郭修的投降,是因為貪生怕死,還是早就想好了要詐降。

總之,郭修成了蜀漢的降將。而劉禪對這位降將的待遇還不錯,封給他一個左將軍的頭銜。

郭修身在蜀營,心念曹魏,倒有點像當年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和關羽。

但徐庶、關羽心裡想著是如何能回到蜀漢,而郭修想的是怎麼能幹點大事,好青史留名。

於是郭修想到了行刺,而且行刺的目標不能是小人物。他想到的第一個行刺目標,是蜀漢皇帝劉禪。還真是敢想敢為。

有了想法之後,郭修就準備實施,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劉禪的安保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根本沒機會下手。

於是郭修放棄了刺殺劉禪的想法,轉而開始考慮下一個目標,蜀漢的第二把手——大將軍費禕。

費禕此人,性格謙恭有禮,非常廉潔,家無餘財。諸葛亮還在世時,非常器重費禕,在《出師表》中誇讚費禕志慮忠純,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接班人。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侯。

在他主政時期,執行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使蜀漢穩定發展。他個人為了蜀漢也是鞠躬盡瘁。

由於費禕為人善良,沒有心機,也沒有仇人,一心只為國家著想,所以就不大重視個人的安全問題。

曾有一位將軍就勸告過費禕,說您現在位高權重,要多加防範,尤其對新依附過來的人更要小心,防止有人行刺。可是費禕並沒有把這位將軍的話當回事。

延熙十六年正月初一,蜀漢舉行歲首大會,眾臣參加,郭修也位列其中。

當費禕開懷暢飲之際,郭修乘機掏出匕首,將費禕刺死,製造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一宗刺殺案。

堂堂的蜀漢大將軍就此喪命,郭修也被蜀人殺死。

幾個月之後,費禕被刺的消息傳到曹魏,曹魏上下也是一片震驚。沒想到我們魏國竟出了這樣的勇士,可以與荊軻相提並論了。

曹魏皇帝曹芳趕緊追封郭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謚號「威」,並讓郭修的兒子承襲爵位,加拜奉車都尉。

曹芳在下封賞詔諭時,說郭修是「故中郎」,意思是說他曾經是中郎將,而沒有稱他為「XX中郎將」,比如諸葛亮當過軍師中郎將,周瑜當過建威中郎將、曹丕當過五官中郎將等。

如果郭修真當過中郎將的話,曹芳在詔書中是會明確寫出來的。這一點說明郭修真的是個無名小卒,所謂的中郎將也是曹芳下詔時臨時給他封上的。

郭修本已完成了他的使命,用生命換來了他想要的名和利。但歷史對他卻不認可。

著名的歷史學家裴松之,就對郭修進行了嚴厲的批判,說他是投機主義者加恐怖主義者。原因有三:

首先,郭修是一介小卒(這說明裴松之也考證出了郭修的出身),對曹魏沒有效忠的義務,即使要效忠,也不應該搞刺殺,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拒降殉國。

再者,對於曹魏而言,當時的蜀漢根本就造不成威脅,作為大國,更不應該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

第三,裴松之認為劉禪、費禕都屬於資質平平,刺殺了他們對蜀國的影響也不大,不會造成巨大的打擊。所以郭修的行為其實也沒有什麼用處。

可憐的郭修在史學家那裡變得一無是處。但不管怎麼樣,歷史上總留下了他的名字,這對於郭修來說,可能也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讀春秋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之後,劉邦項羽各殺一人,從中可見劉邦的高明和項羽的愚蠢
毒箭殺傷力那麼大,古代戰場為何不推廣,看到原因網友又該笑噴了

TAG:寶讀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