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大佬加入! 「3點鐘區塊鏈」之大年初五:不眠夜共襄區塊鏈應用落地 ! (附96小時實錄)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2018年新春,區塊鏈行業內備受關注的莫過於「3點鐘無眠區塊鏈」,一眾區塊鏈從業者以輪值微信群群主的形式,組織區塊鏈主題線上論壇。在過去的幾天,薛蠻子、蔡文勝等紅人都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了解,今天(大年初五,2018年2月20日),「3點鐘無眠區塊鏈」由容銘投資合伙人西門柳上擔任輪值群主,其他嘉賓包括容銘投資參與的四個項目創始人,他們就區塊鏈底層技術發展路徑、醫療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的落地等問題展開探討,這四個項目的創始人分別是:Arcblock創始人冒志鴻;比特幣佈道者、Bitfinex天使投資人BnkToTheFuture創始人Simon Dixon;MedicalChain聯合創始人Mohammed Tayeb;以及Zipper蔡文勝等的返場。
此外還有特邀嘉賓NEO創始人達鴻飛,PreAngel創始人王利傑等。此外,還有一眾互聯網科技大佬也加入了討論群。
主要觀點:中心化和高TPS是難以調和的矛盾。有一個著名的CAP定理——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區容錯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因此任何一個系統都是針對其需求作出一個trade off,選擇放棄一些來獲得另外一些。
未來區塊鏈不太可能統一在少數幾個鏈之上,即使未來區塊鏈的協議能得到較大的統一,實際一個應用運行的鏈很大可能是多個。因此應用能支持多個鏈,是基本需求。
在討論應用落地之前需要刷新的認知是,未來的區塊鏈應用很可能和今天看到這些難用的錢包和合約並不一樣。區塊鏈作為一個基礎類型的協議,對很多用戶而言應該是「隱形」存在著,大部分用戶並不需要知道它是什麼,它就在那裡。
區塊鏈應用的核心我認為是去中間人化(對,去中間人,而不一定是去中心)。如果一個應用聲稱用區塊鏈技術,但其模式還是傳統的中間人生意模式,那麼就是偽區塊鏈應用,或者為了用區塊鏈而用區塊鏈的項目。
以下內容為雷鋒網AI金融評論編輯整理的大年初五分享實錄(有適當刪減),並附上大年初二至初四的內容回溫,但聲明此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
1 ArcBlock創始人兼CEO冒志鴻:區塊鏈3.0項目的規劃路徑首先出場的是ArcBlock創始人兼CEO冒志鴻@Robert Mao - 老冒(背景資料:獨家訪談 | ArcBlock CEO 冒志鴻:所謂區塊鏈3.0的真正所指)
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了目前的公司和組織形態,實現了投資者使用「資本」參與生產和創造,享受紅利的過程。互聯網對現有公司和組織形態產生了一定的衝擊,這次區塊鏈會對此形態完成最後的變革。
提問:區塊鏈中,投資者+消費者+生產者將會徹底完成融合。雖然這個也比較敏感,但是比金融衝擊要溫和一些,所以可能會更早一步實現?如果是一個突破點,哪些方面將會是落地的模式?
有人回應稱:傳統的公司結構,是當時的需求決定的:資本的聚集。所以資本獲得了相應的決策權和分紅權利。傳統VCPE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獲利。隨著技術的進步,資本的充足(一定程度上),這種結構應該被改變——例如,原始股份、估值、董事會這些,都不適應未來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在整個產業鏈中,消費者和供應鏈,經銷商等角色,通過區塊鏈的融合,也應該在這個價值鏈中被體現。Token可能是目前看到的一個最佳方案。而且,我覺得區塊鏈不應該過早以金融改革為第一衝擊點,過於敏感。以公司治理結構和股權體系,決策體系為變革,可能減少障礙。
提問:你怎麼看待去中心化和高TPS之間的矛盾?
冒志鴻:是的,中心化和高TPS是難以調和的矛盾。有一個著名的CAP定理——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區容錯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因此任何一個系統都是針對其需求作出一個trade off,選擇放棄一些來獲得另外一些。
比如DPOS就通過少數代理人來獲得較高的TPS,但毫無疑問其去中心化程度就有所減少。
提問:有不少人認為區塊鏈還在發展早期,鏈本身還有很多問題沒完善,那麼早發現跨鏈等中間件沒有太大意義,你怎麼看?
冒志鴻:這其實是不對的,只要應用有跨鏈的需求,就有開發的意義。 我認為未來區塊鏈是不太可能統一在少數幾個鏈之上的,即使未來區塊鏈的協議能得到較大的統一,實際一個應用運行的鏈很大可能是多個。 因此應用能支持多個鏈,可能是基本需求。
提問:未來DAPP或者APP的底層技術形態是怎麼樣的?不同的應用和場景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同,不同需求對應用的深度不同。你嘗試過劃分不同的應用層次嗎?你認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哪個市場最大,並且分別適用於哪些不同的場景?
冒志鴻:我覺得應用的確可能有很多不同層次,並不需要為區塊鏈而區塊鏈,為去中心化而去中間化。
我個人懷疑私有鏈有沒有價值,聯盟鏈和公鏈都有其場景而有價值,公鏈無疑是最有潛力的。私有鏈,我的看法,既然私有,為什麼需要區塊鏈? 用資料庫可以更高效率解決問題。
提問:我們看到從「2017年爆發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token 」,誕生了開始看不懂的「空氣」 後來漸漸走出來的底層公鏈,很多觀點都認為2018年是機構年,公鏈不會多,數量龐大的垂直領域應用場景結合區塊鏈的項目越來越多。從您的經歷來看,2018的區塊鏈項目存活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冒志鴻:其實我覺得18年是對各個區塊鏈項目嚴峻考驗的一年,很多項目都需要今年落地。要能在接受考驗而不是淪為空氣,最重要的是要有實際的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
提問:現在做底層基礎的項目很多,比如BTC、ETH、LTC、QTUM、NEO、EOS、AE、ELF、BTM、NULS、ETC等,冒總從技術角度評價一下優劣,比較看好哪兒些?
冒志鴻: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設計ArcBlock的開放鏈訪問協議的時候,的確考慮到了。這麼多種底層鏈技術,孰優孰劣?其實我們很難評判,有些時候自以為是的點評反而只能說明自己的認知程度不足。因此我們採用了一個巧妙的做法:我們設計了一個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的協議,儘可能去支持較多的底層區塊鏈,讓開發者有更多的選擇。
從我們自己認為比較能擁有最多市場的角度,我們首先考慮支持Etherum和Hyperledger,還有Cybermiles。
提問:很多技術型項目都打出區塊鏈3.0的概念,區塊鏈3.0將是什麼一個概念?會為區塊鏈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改變?
冒志鴻:區塊鏈 3.0 的定義是在《區塊鏈-新經濟的藍圖》這本書中形成的。3.0 區塊鏈主要談的是區塊鏈應用的普及和繁榮。如同「區塊鏈」 這個概念本身一樣,區塊鏈3.0的定義是比較廣義和界限模糊的。
區塊鏈3.0 帶來的最大改變我認為是應用的落地,也就是區塊鏈應用能為千千萬萬消費者使用,而不再是極客的玩具。
群里各位玩幣的都知道今天的區塊鏈,今天的數字貨幣是什麼樣子的體驗,這些要能讓大眾接受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區塊鏈應用的場景落地和門檻冒志鴻1993年,AOL推出了撥號接入互聯網。 1993年,Netscape成立。 這兩家公司的產品,為互聯網的落地奠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今天的區塊鏈正處於如同93年互聯網的時代, 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應用的落地。
冒志鴻:今天的區塊鏈正處於如同93年互聯網的時代, 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應用的落地。
落地的應用場景其實非常非常多,但是我覺得在討論應用落地之前,有一個可能需要刷新的認知是,未來的區塊鏈應用很可能和今天看到這些難用的錢包和合約並不一樣。
區塊鏈作為一個基礎類型的協議,很可能對很多用戶而言是「隱形」存在著大部分用戶並不需要知道它是什麼,它就在那裡。如同我們的很多網路協議和設備一樣,他們工作著但無人知道。
區塊鏈應用的核心我認為是去中間人化(對,去中間人,而不一定是去中心)。如果一個應用聲稱用區塊鏈技術,但其模式還是傳統的中間人生意模式,那麼就是偽區塊鏈應用,或者為了用區塊鏈而用區塊鏈的項目。
現在有太多的這類項目,根本看不出任何理由為什麼需要用區塊鏈,為什麼需要發幣,有什麼去中心化或去中間人的效果。
西門柳上:我覺得討論應用的落地要界定下範圍,在過去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顯然是超級應用是王道,因為用戶的身份、數據、交易、互動都在超級應用里形成閉環,TCP/IP協議作為底層幾乎沒有存在感,但是在區塊鏈應用跑在底層鏈上,用戶的身份、數據、交易、互動其實是在鏈上,屬於用戶,而不是屬於應用,區塊鏈應用的落地難度不在於應用本身是不是有什麼場景,而是現在這些鏈的支撐能力,比如ETH顯然支持不了真的區塊鏈遊戲遊戲。#我還是更關心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實現落地#
冒志鴻:區塊鏈時代想想喬幫主的教誨覺得還真的很有意義: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and you can change it, you can influence it, you can build your own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can use. -- Steve Jobs
ArcBlock 19分鐘完成ICO,冒志鴻講述成功ICO的經驗
冒志鴻:作為我的一貫習慣,既然底層還不太完善,那麼我們就自己從頭開始,因此為了做應用——我們自己先做了個自己的基礎框架起來。
後來發現,我們的問題和困惑並不只是我們自己遇到,而是幾乎每一個探索區塊鏈應用的團隊,都會經歷這個從興奮、到迷惑,到茫然的過程。
冒志鴻:我自己從2009年開始挖了一些比特幣,實踐了一把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不靠譜」 ... 幣也全丟了。因為我當時的認知完全就是從技術實現角度看了看。
2013年,矽谷開始流行談Blockchain,我參加討論學習才了解到原來這是比特幣里的數據結構,可以拿來做更多應用。 說實話,我也沒有能一下子理解。在幾次討論會上,我都以挖過幣的老手自居潑冷水。 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軟同事Flavien——現在我的首席科學家,從微軟離職去搞染色幣,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問題。
西門柳上:我們一起總結了一個好的區塊鏈項目,要從這三個方面看:技術支撐面(技術實現的可能性)、願景想像面(核心之一是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後將會如何?)、架構邏輯面(核心之一是token經濟學),至少要有2個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後面就是圍繞三個方面不斷擴大共識以及夯實。所以圍繞這三個方面老冒經過一系列很嚴肅的思考,這就是為什麼項目9月份的時候決定開始,但是到12月初才正式啟動的核心原因。一切都在於謀定而後動,內涵夠強,外延才能夠大。
冒志鴻:其實,傳統方式下的一些「常識」可能是對新的方式有阻礙,甚至有害的。 我的融資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 —— 我會在我律師同意後,開源我們採用的TS和SPA,也許對其他要走類似路線的團隊有用。
在區塊鏈時代,需要所有的人都有創新精神,打破常規,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也就是形成我們自己的共識。
因為我們理解的區塊鏈,不是一種圈錢和融資工具,而是對tokenize後的數字產品進行眾籌(crowdsale)的方式。我過去對區塊鏈的理解,覺得區塊鏈有兩個最主要的價值:
1、大幅度降低了驗證的成本; 這更容易帶來信任,這個大家今天可能都認同了,算是共識了,我就不展開了。
2、降低了網路效應形成的成本。
而第二點尤為關鍵。
談區塊鏈:降低網路效應形成成本冒志鴻:區塊鏈,恰恰能體現的就是區塊鏈能降低網路效應形成成本這個特性。
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其實不是個新概念,大家搞過互聯網應用都會知道這是最難的一件事情,也是成功的關鍵。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這個悖論。 區塊鏈通過激勵機制,利用人性的特點,讓這個蛋和雞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以Bitcoin為例,中本聰給出了白皮書和一個版本的軟體,正是讓一群好奇的人去參與挖礦,才形成了最初的算力網路,才能逐漸成長到今天。
成功的區塊鏈項目,都是從一開始就建立生態,讓一群人一起參與進來,發動群眾力量。 這就是在早期就開始培育社區,就開始形成網路效應,反而產品是後行的。
我個人覺得,好的區塊鏈項目,一定要盡量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去公募,而不是私募一下完事。
2 MedicalChain:醫療區塊鏈落地案例Mohammed Tayeb是今日第三位發言嘉賓,是區塊鏈醫療應用Medicalchain的聯合創始人兼COO,畢業於布魯內爾大學。
據介紹,Medicalchain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存儲健康記錄,並保持數據的單一版本。醫生、醫院、實驗室、藥劑師和保險公司等不同的組織可以獲得病人記錄。但不提供醫療數據自由交易。
詹川:醫療數據如基因組學,數據量很大,目前鏈的傳輸是個大問題,如何解決的?如果他們不上傳原始數據,只是上傳加密代碼,豈不是又成了靠中心伺服器存儲患者信息?也會面臨患者隱私保護的法律問題,如何解決?
Mohammed:醫療數據可能是大型文件,因此無法有效存儲在區塊鏈中。
相反,我們正在存儲數據的散列,醫療記錄被加密並存儲在鏈外。考慮將鏈上數據哈希值作為文件的指紋。 對於傳統的集中式存儲,您無法驗證數據是否被損壞,刪除或更改。通過區塊鏈技術,您可以比較鏈上數據的事務性散列和非鏈式數據,並立即實現是否存在變化。
方法還使我們能夠遵守多個法規和司法管轄區。例如,作為中國公民,您的醫療記錄應該存儲在中國——而不是其他地方。因此,存儲您數據的節點將位於中國,但鏈上散列將是國際性的。
詹川:德國政府對區塊鏈是什麼態度?你們的合規性如何?
Mohammed:一般來說,歐盟國家正在遵循歐盟議會正在制定的相同框架。 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是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同樣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歐盟成員國。 這使得歐盟適用範圍更加容易。
也有人提問:區塊鏈平台如何獲取醫療數據?如何把數據上傳到鏈上?
Mohammed:在英國,我們正在與國家衛生服務部門合作,以整合用於管理電子健康記錄的不同軟體的API。 這將使我們能夠快速獲取數據。 我們會在美國做同樣的事情,並且按國家去做。
我們不能也不打算交易患者數據。 如果他們想這樣做,我們希望讓病人有能力將自己的數據貨幣化。
醫療數據來源,嚴格來說就是人體健康數據,通過可穿戴智能硬體,進行大數據收集。為何用戶願意進行佩戴硬體,因為,硬體收集了數據,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分析,能治療未來的病,或者防範於未然。
蔡文勝:醫療鏈發的token做什麼用途?
Mohammed:一方面token被用戶用來支付服務費用。另一方面,用戶可以獲得獎勵,以便與研究機構分享他們的健康數據。
附「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大年初二到初四三天的討論精華實錄:以下內容雷鋒網AI金融評論整理自碳鏈價值、幣圈邦德、幣圈事務所等
大年初二討論實錄上午11點,量子鏈創始人帥初作為「輪值群主」,分享關於區塊鏈技術、估值、投資和未來的問題。
百合網慕岩:我有個問題,和Pony(馬化騰)討論過達成一致,和@Sky 還在爭論:即使像騰訊這樣規模,假設Q幣也數字貨幣化,但能夠被願意搞搞trading的用戶拿到交易所交易的也是一部分,即使全部Q幣都拿到交易所上,對比主權貨幣也是很小的,還是和公司股票類似,再大公司,股票一天有個20%波動很常見,但貨幣如果一天有20%甚至更大波動,就幾乎不會被信任,也很難用於定價和支付。
所以,數字貨幣的終局,是只有主權貨幣可以搞,再大公司的業務流轉用token的數字貨幣化,都最終證明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元芳,你怎麼看?
群友回應:法幣本位存在這個問題,幣本位自身不存在。錨定法幣當前方案裡面還沒有太成功的。
百合網慕岩(繼續談USDT、法幣和比特幣前景):如果終局是只有上十萬億美元盤子的主權貨幣適合數字貨幣化,那今天大家的token模式並上交易所作為業務價值增長的標誌,這樣的全新模式,就是一個笑話了。
比特幣是作為區塊鏈「大時代」的起點,具有古董價值,也就是資產價值,而不是貨幣價值,就像宋代的瓷器,福特的T型車,沒人現在會天天開T型車上班,但會作為古董收藏,價格會隨著時間不斷提升。
二、帥初對群內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回答:區塊鏈不會止步於價值交換提問:對EOS號稱的百萬TPS怎麼看?
帥初:區塊鏈不是為 TPS的而生的,如果我們需要更快的TPS,現有的銀行系統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另外去中心化的程度和TPS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很多TPS的取代是以犧牲網路去中心化的程度來獲得,我個人覺得,單純為了追求更高的TPS,反而是沒有意義的,特別是當網路如果只有幾十個大的全節點之後 (這個不就是銀行的早期階段嗎?),再高的TPS,很多時候意義也不大。
TPS對具體的事物是有意義的,但和加密貨幣背後的理念需要一個折中和平衡。因為傳統IT技術對分散式系統,已經有幾十年的研究,所有基於PBFT和各種變種的演算法,都可以獲得很高的TPS,但是其中心化程度都比較高,普通人在網路中是無法獲得對等的權利的。
如果無法參與網路的監督和驗證,其實使用現有金融服務也綽綽有餘了。
提問:去中心化交易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
帥初:去中心化交易系統我研究的不多,談幾個具體的案例,最早出現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統是基於mastercoin和counterparty的colorcoin對colorcoin的交易對,後面出現了基於NXT和BTS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統,再後面出現了 etherdelta (基於智能合約的交易系統),從體驗上面來說,幾個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的體驗差不多,比起中心化的交易系統的高頻、深度、流動性,差距很大。關於去中心化交易系統中 訂單的撮合和訂單的同步,這個可以找一些這方面的開發者,諮詢一下。
提問:IPFS真的能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web和app么?而不簡簡單單是一個通證?去中心化app會有什麼意義?
帥初:IPFS具體的技術實現沒有深入研究,但是看過其設計理念,另外項目本身也提了好幾年,去中心化的web和app 應該是 serverless的服務,對開發者而言,只要知道介面,而不用在乎背後的服務有誰來提供。
是不是一個簡單的token,取決於背後的生態,比特幣本質上也只是比特幣網路中一段數據而已,去中心化的app還是有意義的,但是目前很多Dapp確實只是 app+區塊鏈作為結算層。
但是區塊鏈的未來和Dapp的未來,會有超越加密貨幣的存在,而會成為一個 社會的基礎服務設施: 信任。
Dapp有很多不錯的方向:遊戲(道具 渠道)、內容(電影 音樂 文字)、物聯網 ID 等。
提問:大家一直說去中心化和強體驗高要求的Dapp一定程度的矛盾,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在BTC作為灰產貨幣和eth只作為發幣待漲的階段,區塊鏈要發展,必須發展Dapps解決用戶需求,也就是說勢必要在純粹去中心化的烏托邦和用戶應用世界取得平衡,目前來看Dpos是個解決方案,你怎麼看?如何來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度?
帥初:確實目前很多Dapp都是偽概念,但是加密貨幣本身作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地方了。
我對未來區塊鏈系統的考慮是,底層足夠的去中心化話,應用層可以中性化,我們需要一個 trustless的底層 加上一個 需要trust的應用層,一方面 獲得trustless的溢價 (信任成本最低)+ 中心化的溢價(集中處理的高效), 未來Dapp還是有很多看到的方向的,比如 遊戲領域(虛擬資產和渠道變革) 數字內容領域(電影 音樂 文字) 物聯網安全和管理 數字身份領域 普惠金融領域(保險 自治金融 微金融服務 等)。
目前很多Dapp只是利用的區塊鏈的一個特徵,就是token的發行和清結算,區塊鏈還有很多其他的特徵,需要挖掘和發現。
提問:對於跨鏈技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你怎麼看,自己目前你看好這方面項目,另外鏈外數據上鏈如何確保上鏈環節安全可信問題?
帥初:我個人感覺,目前跨鏈領域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網路都具備有限的處理能力,並且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我個人感覺「跨鏈」這一塊還不夠成熟,而且從解決剛需的角度來看,是否跨鏈,至少在現階段並不是一種剛需。
關於Oracle方面,這是一個需求,尤其在智能合約大規模普及的時候,我們需要區塊鏈可以接入外部的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說,目前區塊鏈是一套演算法驅動的自洽的封閉系統,其邏輯都是預先設置好的。通過Oracle我們可以引入外在的數據源,觸發合約的執行。
關於如何解決數據源的可信問題,有很多方向,一個是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比如由審計公司和政府部門來提供數據源。另外一種去中心的方式,可以引入 博弈和抵押的方式,懲罰欺詐和獎勵誠實的數據源,建立一個擇優的正反饋機制。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解決方式,這方面社區有很多研究,微軟也有一個cryptolet的項目。
提問:問一個有趣的,10倍於eth,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很好奇,高維打低維,非同維糾纏。你肯定也思考過這個10倍的問題或者可能的方向方法,想聽你講一下10倍於eth的可能性方向?
帥初:10倍於ETH 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迭代,目前ETH基本上把投資這件事情通過ICO做到了極致,15秒完成 投資整個流程(DD TS Token發行)。
相對於傳統融一個天使,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是15秒Vs 3個月的差異。 所以某種意思上來說,ETH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投融資平台。 這也是以太坊最大的應用,其他智能合約的應用反而沒有發展起來。
從現金理念的角度 有幾個方向:
1.分散式的治理 (參考bitcoin 1M到2M的過程和DAO的處理);
2.系統的自我演進和進化;
3.易用性 10倍的提升;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
1.可拓展性 (全節點規模 參與門檻 TPS 對等權利);
2.隱私性 和應用的獨立性和松耦合 (參考Parity被盜事件);
3.更好的靈活性(更多的虛擬機類型和更廣泛的智能合約語言);
4.網路的分層和分區和數據壓縮 ;
5.新型的共識機制 (往往需要幾年的考驗和實踐)等等。
提問:關於目前區塊鏈+分散式計算的問題,我覺得未來如果dapp市場真的能做大必少不了基於區塊鏈方案解決計算,存儲,節點加速等問題。目前我看到幾個關於分散式計算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建設的,在性能上都堪憂,你怎麼看?
帥初:分散式計算我研究不多,但是其最初的項目應該來自於 MaidSafe (https://maidsafe.net/),一個做了接近10年的項目,本質上都是Proof of Resource, 另外很多計算類型其實並不大適合分散式處理,要求串列處理數據的,基本上無法通過分散式來實現計算的加速,分散式計算也許可以處理類似遊戲渲染和圖像渲染的需求,但是我不知道這一塊的市場有多大。
另外分散式計算中,如何採用通用的編程語言,描述待計算的 計算任務(task),並準確提交給 計算節點,也是一個問題。這一塊可以諮詢一些分散式計算項目的負責人。
提問:比分析一下以下幾個底層鏈的特點和優劣:BTC/QTUM/ETH/EOS/NEO/ELASTOS?
帥初:BTC:神學敘事,社區共識,完成了從馬車到汽車的躍遷,屬於加密貨幣的屬性,也只想做好加密貨幣的屬性,UTXO和POW和一些標準的交易類型,保證了作為一個安全 穩定 可靠 的加密貨幣系統,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但是這個反而是 人類最狂野的想像力,又有什麼比創造貨幣 還有想像力的事情呢?
ETH:智能合約和Dapp平台,在2017年3月份,ICO興起之前,以太坊並沒有表現出特殊的優勢,智能合約也沒有任何大規模落地的徵兆,一個人人天使的時代,促進了以太坊的快速發展,但是目前智能合約仍然處於早期階段,距離大規模應用仍然遙遠。
但是智能合約應該是除了加密貨幣,另外一個有想像力的地方,還需要時間檢驗,技術上以太坊本質上是一個全球的賬戶狀態機,通過合約,對賬戶的資金和數據進行操作,相比比特幣有更多的靈活性。但是目前也面臨各種技術挑戰。
Qtum量子鏈:底層基於BTC的UTXO模型(安全 穩定 可靠)通過賬戶抽象層,可以支持各種各樣的虛擬機 (以太坊EVM+Qtum自己研發的X86),未來支持各種編程語言(C C++ Rust)來寫智能合約,本質上是一個分層設計,兼顧安全和靈活性。另外底層已經是POS,並且有超過3500個全節點。
EOS 和NEO 都是朝著高TPS的路徑上演進,但是這個時候,我個人感覺如果是定位於公有鏈,還是需要平衡TPS和去中心化的程度。如果是面向企業服務是不需要的。
ELASTOS 是基於NXT的底層,來實現一個分散式計算,最近沒有太多關注,但是NXT作為最早實現的一套POS的,基於賬戶的區塊鏈系統,對後面很多系統都很有幫助(NEM 等),NXT從技術上來說,為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疏於管理和經營,早期token持有者太集中。
提問:目前更多討論是公鏈和基礎協議,未來應用技術會如何發展,哪些應用場景比較快能落地?
帥初:目前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演進還處於早期階段,站在20年前的互聯網時代,當時我們很難想像出今天可以通過手機叫一個uber, 技術的發展給大家更更豐富的多樣性,可能性就是未來。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行業,確實處於應用的早期階段, 加密貨幣相對於區塊鏈,類似於Email相對於互聯網,但是互聯網後面的發展,遠遠超越為信息交換而生的Email, 那麼區塊鏈未來的發展,肯定不會 止步於 為價值交換而生的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只是一個開端, 從場景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是通過各種技術保證了一個 trustless Platform (免信任平台),這樣的免信任平台,降低了所有商業交易的成本。
大年初三討論實錄:輪值群主為千方基金髮起人點付大頭。
點付大頭:比特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區塊鏈的估值模型與投資邏輯我今天講的是比特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所謂憶昨日,思明日。
中本聰比特幣白皮書寫的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支付協議,比特幣的目標是讓全世界沒有銀行的地方使用銀行的所有服務。
當時帖子下面還舉例說明swift轉賬需要2-3天,平均每筆轉賬需要80人民幣電報費和不菲的轉賬手續費。在比特幣之前,互聯網可以發送除了價值以外的任意東西,因為信息可以複製粘貼,但價值不能。
比特幣可以直接點對點的發送價值,不依賴於任何第三方,全世界只要有網路地方都可以使用。
但是正如互聯網早期碰到的問題那樣,比特幣也面臨著效率底下,缺少殺手級應用等問題。
互聯網誕生的時候,速度非常慢(這和現在的比特幣網路類似)打開網頁也需要很長時間,更不要說播放視頻和打遊戲了,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互聯網沒用。
但是,當電子郵件發明以後,一切改變了,電子郵件能夠直接點對點的就行傳輸,不需要第三方(郵局)。
最早電子郵件發明的時候,各個郵件商是不通的,yahoo只能向yahoo的用戶發送,163也只能接受163的郵件。
這和現在的區塊鏈很像,比特幣只能向比特幣發送,以太坊也只能向以太坊發送。當SMTP發明以後,情況發生了改變,Yahoo可以和163互相發送了,任意郵箱可以和任意郵箱發送和接收郵件。
但是正如互聯網早期碰到的問題那樣,比特幣也面臨著效率低下,缺少殺手級應用等問題。
由於自身底層設計邏輯問題,比特幣每秒只能轉賬7-8比,這和VISA(頂峰40萬幣)支付寶(頂峰60萬比)比起來,實在是差太多了,就相當於256K撥號上網想要運行網路遊戲一樣,顯然是不可能的。
針對這一問題,社區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以core團隊的閃電網路和礦機生產廠商的擴容方案為主。
閃電網路這種offchain的解決方案,其實和銀行沒啥區別,最後必然會形成中心化的壟斷節點,也必然迎來強監管,比特幣能走到今天,正是因為其去中心化,閃電網路違背了這一理念,更何況專利還控制在一家私有公司手裡,在社區還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碼霸就要霸王硬上弓,強行運行隔離驗證,而所有持幣者對此卻無可奈何,因為代碼掌握在他們手裡。
礦機生產廠商也分叉了比特幣,表面了為了解決比特幣效率問題,但是這種方案實際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爭奪的是比特幣的轉賬手續費,擴容的方案雖是onchain的,也部分解決了容量問題,但是但靠增加區塊大小就想解決比特幣的問題,這在邏輯上行不通。
我們假設,比特現金想要達成VISA處理速度,每個區塊大小需要增加到17G,這在現在和未來我們所能見到的很長時間都沒法達到。
比特幣的命運不掌握在持幣者手裡,礦機廠商利用自己的算力優勢進行作惡,而碼霸也利用自己掌握了代碼而進行獨裁式管理,現在我們面臨從兩個壞人中選擇一個好人的艱難抉擇。
目前比特幣只能發送比特幣,以太坊也只能發送以太坊 ,且要付出昂貴的手續費,中本聰的理性是通過比特幣發送和接收,都能實時到賬,交易費僅僅為了防止DDOS,用戶可以選擇發送任意貨幣,接收方也可以選擇其想要接受的貨幣。
目前比特幣只能發送比特幣,以太坊只能發送以太坊,且要付出昂貴的手續費,中本聰的理性是通過比特幣發送和接收,都能實時到賬,交易費僅僅為了防止DDOS,用戶可以選擇發送任意貨幣,接收方也可以選擇其想要接受的貨幣。
讓收發價值像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容易,可以讓全世界沒有銀行的地方使用銀行的所有服務o點付大頭比特幣開啟了一個新的未來,開啟了互聯網的下半場,一個全新的,你想要的,可以發送價值的互聯網。
總結下,我認為未來比特幣就是一個類似SMTP的協議,可以讓任意價值和任意價值互相發送,實時同步免手續費費,讓收發價值就像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容易。
就像你的163郵箱可以向QQ郵箱發送一樣容易。
區塊鏈現在起早期,就像當年的互聯網一樣,互聯網早期你是投不到Google,騰訊這樣的公司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賽道鋪好,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在好項目上鋪賽道。目前還處於萌芽期,機會很大,現在coinmarketcap上除了比特幣以外的前10資產,未來都有可能會更改,我們該怎麼辦?這也提出了挑戰。
我們chainfunder要做的就是區塊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我們的投資很簡單,看的對,投的早,拿得住。但是,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面對新事物(虛擬貨幣),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預測,二是學習。這兩種模式互相干擾,以我的觀點,學習比預測更重要,更靠譜,可大部分人還是進行了主觀預測,因此措施了機會。不要看中預測,因為預測的可靠性本身就不是很可靠。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會受制於自我認知,也會被很多假分析蒙蔽。
趨勢比邏輯更重要,趨勢是未來,就是必然發生的事。邏輯是對現前事實的預判,是主關。
接下來談估值模型我們把虛擬貨幣估值系統分為四個板塊:
第一檔:技術有革命性突破,而且可靠。代表品種:比特幣,以太。市值參考範圍50億CNY+。
第二檔:技術可靠,有突破,有創新,但不夠重大突破。代表品種:ARDR NXT DASH XRP 之類的。市值範圍 5億~50億CNY。
第三檔:技術可靠,沒什麼創新。代表品種,LTC,DOGE之類。
還有一檔:以某個行業的應用為重點開發對象的,比如DGD,REP之類的。
大年初四討論實錄
大年初四輪值群主為蔡文勝,這天是薛蠻子生日。
蔡文勝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才進入互聯網領域,曾投資4399、58同城和暴風影音等,現為美圖秀秀董事長。同時擔任號稱要挑戰Ripple的區塊鏈項目Zipper的顧問。
蔡文勝關於區塊鏈發展的10個問答:
提問:你為什麼看好區塊鏈?
蔡文勝:我算比較早了解比特幣,大概2011就知道,在2014投資okcoin,也買了第一塊比特幣,但可惜一直沒有深入的投入。
到2017年中,薛蠻子老師給我電話,要我投資區塊鏈,我卻還勸蠻子說ICO有風險,不要太多參與。真正理解是2017年底,我見了很多區塊鏈牛人,肖風,元道,吳忌寒,火星人等等,包括幾個擁有數萬比特幣的人,和他們深入交流,更加理解區塊鏈。也堅定認為區塊鏈是未來。
提問:區塊鏈是場變革,為什麼主流精英很少參與?
蔡文勝:一個大的變革到來,都是先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覺幹起來,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然後慢慢更多人都知道了,但卻看不清楚而不敢參與。最後大家都明白了,形成共識也就是全民運動了。
互聯網剛起步的時候,聯想,海爾,中移動都是巨頭,一樣看不起互聯網的變革,所以他們會錯過互聯網。
現在互聯網巨頭一樣也會忽略區塊鏈的力量,雖然他們也會關注也會做區塊鏈技術,但不會徹底革命,這給了後來者的機會。
提問:區塊鏈是泡沫嗎?
蔡文勝: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
但泡沫剛剛開始,要知道你身邊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比特幣沒有進入區塊鏈,很多人想買幣根本找不到門道。
泡沫也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從19世紀20年代電力發展帶動汽車工業革命引發1929經濟大蕭條,1995年互聯網帶動IT行業快速擴張引發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但每次泡沫過後,這些行業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發展。我們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提問:比特幣這樣高價格,現在進來會被當韭菜嗎?
蔡文勝:很多人擔心現在才進入比特幣區塊鏈會被當韭菜割了?現在全球玩數字貨幣不超過3000萬人,經常交易不超過1000萬人,90%的人群還在觀望,現在進入你還是先行者,最後觀望者進場才是韭菜。
那這樣多鏈這樣多幣,那個最價值?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只能尋找那些最多人使用,最多人能形成共識的鏈與幣,最好時機是等泡沫破滅,那時候能留下來的成功概率最高,一切需要時間來選擇。
提問:價值投資適合投資區塊鏈嗎?
蔡文勝:我一直是巴菲特價值投資信仰者,只有投資你所了解的東西才能成功。巴菲特只買自己使用的消費品公司,比如可口可樂,麥當勞,運通卡,保險公司。
互聯網時代,價值投資還是投資消費品,只是年輕人的消費變為QQ微信,淘寶,Facefook,Google這樣的互聯網產品。而區塊鏈就是代表未來,在鏈上會產生最具有價值的產品,也會產生區塊鏈常用消費品,所以投資區塊鏈就是投資價值。
提問:政策監管會如何?
蔡文勝:中國政策是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各地政府都出台支持區塊鏈發展的政策。但政府不鼓勵發token、嚴禁ico募資。所以用區塊鏈重構商業模式,用區塊鏈設置產品的應用場景,用區塊鏈技術改善用戶體驗都沒有問題的。
但暫時不可以直接發token,也不要ico募資。如果是海外項目,團隊也在海外,用戶發展也是海外,我想這屬於海外管轄的問題了。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是不允許做生意買賣的,所以沿海民眾只能出海到香港東南亞去做生意,最後還是當作愛國華僑請回來大陸投資創業。
我相信將來監管是一定會放開的,因為區塊鏈技術一定能得到共識,如同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是一樣。但可能會發展出中國特色的區塊鏈。
提問: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這句話很流行,如何解釋?
蔡文勝:這句話本來說的是比特幣以太幣等其他數字貨幣價格的價格波動,因為交易所是24小時在交易,可能一天就上漲幾倍變富翁,也可能一覺醒來下跌90%變窮人。
也說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後。所以有個口號,未來的一年裡,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提問:如何理解比特幣的分叉?
蔡文勝:比特幣誕生9年之後,比特幣已經聚集起了相當高的人氣。隨著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加入「挖礦」和「買幣」的群體,比特幣交易開始不堪負荷。如果將一次比特幣交易視作從一條公路的A點到達B點,那麼這條公路已經發生了擁堵。
2017年8月,經過比特幣社群的投票,比特幣發生了第一次「分叉」(fork),從原有公路上分流出了一條更為寬闊的公路。從此,比特幣持有者可以選擇用「比特幣現金」幣BCH交易。
後來又連續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TG,比特幣鑽石等分叉幣,但目前只有第一個分叉幣BCH是比較成功的,其他分叉價值不大了。
我更願意這樣來比喻:舊約聖經記載人類誕生以來的發展歷史,區塊鏈將會記載人類所有的交易賬本,聖經前期靠口口相傳再到羊皮書記錄再到印刷過程,花費了幾千年,中間還可能被串改,如果當時有區塊鏈,我們看到的聖經可能不是這樣的。
區塊鏈如同舊約聖經,聖經後來分叉出猶太教,又分叉出基督教和穆斯林,基督教還分叉出東正教、新教聖公會,也分叉出摩門教邪門教…比特幣同樣也會分叉出比特現金bch,再分叉出以太幣eth,eos,qtum,未來一定繼續分叉更多鏈,但很多分叉得不到共識認同還是歸零,最終只會幾個大的主鏈存留下來。
主要公鏈會成為基礎貨幣,但未來更多應用數字貨幣不會比基礎貨幣價值低,特別是擁有數億用戶的應用鏈。
提問:區塊鏈是不是互聯網2.0?
蔡文勝:互聯網底層技術是0101數字結合組成,區塊鏈是一塊一塊計算區塊搭建起來。互聯網是平面的,區塊鏈是多維的,互聯網疏鬆的,區塊鏈更堅固。互聯網傳遞信息,區塊鏈傳遞價值。
互聯網改變信息傳遞和知識獲取,區塊鏈改變價值傳遞和定價規則。區塊鏈不單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商業邏輯的改革。
所以區塊鏈不是互聯網的升級版本,而是全新的一個鏈條,鏈接一切有價值的事物。
提問:區塊鏈未來如何演變?
蔡文勝:任何重大技術的革命都不會一帆風順,而且需要經歷痛苦的低潮才能迎來真正的發展。區塊鏈和互聯網不會簡單重複,但發展路線可以參考。
先從基礎設施,工具軟體,遊戲娛樂,通信社交,電子商務,衣食住行,最後和傳統行業結合。
目前比較能夠實現的應用是標準化產品和數字資產。金融會是第一個被變革的,非標化應用還需要時間。最重要的區塊鏈社交平台的核心,就是把使用者和得益者合為一體,這樣密不可分,每個人都是用戶也是擁有者。
區塊鏈沒有地域國界之分,這是一次全人類自發組織的變革,甚至將對人類幾千年來形成的組織制度,金融經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發生變化並重新認知。
※大陸汽車副總裁Peter Rankl:動力總成電氣化的最新解決方案
※平安科技與SparkLabs聯合發布全球金融科技加速器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