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茭湖的福昌寺真牛逼,太多秘密了
最新
02-21
福「昌」謝山
江文遠
2月10上午在茭湖鄉政府送完春聯,下午邀金生、輝勇、及洪、庭發諸兄同游謝山。
車行至上坪村龍槽堝,還有約半小時步行路程,山間小路,但不崎嶇,一路賞自然風光,說山間梯田的荒蕪;談書法藝術,憧憬美好前程,不亦樂乎!
謝山:山名。在江西省萬載縣北七十里(今萬載茭湖上坪村和上峰村交界處)。《袁州府志·山川》:「山因劉宋康樂公謝靈運得名。或雲謝仲初修真之所。」 清方文《呈覺浪大師》詩之三:「 謝山棲未隱,飛錫去江灘。」
山上現存「福昌寺」遺址,附近有練武的馬草場、七星塘、坐化的仙人石、寺後的塔陵群等。
據考證,福昌寺建於明朝末年,鼎盛清朝中葉,毀於一九二九年戰火。該寺分前、中、後三殿,旁邊有住宿房、誦經房、藏經閣等,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鼎盛時期,該寺廟有和尚100多人,莊園18處,每處莊園有田16畝,加上各地捐獻、施主饋贈,財富無數。
20多塊募化碑圍成方形碑廊,從碑的規模,可以想見寺廟之規模。
在福昌寺後山,有古塔陵群。從碑刻時間看,塔陵大都是清朝乾隆年間前後建造的,為福昌寺歷代和尚墓葬群,墓葬是由麻條石砌成。石柱、石桌、石轎、配以轎頂,做工精細,氣勢宏偉。尤其墓碑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世祖中興福昌寺諱重;第三十七世祖諱通烈字春回老和尚塔》的塔陵更為壯觀。佔地約100平方米,分三層麻條石砌成,石塔、石轎頂等,雕工精細,嘆為觀止,圍繞附近有十多座塔陵也各有特色。
在塔林前面一座巨石上面,一棵樹圍1米多,底部3米多的無名大樹坐在大石上,猶如觀音座蓮。
乾隆五十一年歲在丙午八月朔五日立
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世祖中興福昌寺諱重,,,,(?名諱、字型大小因為埋藏在泥土裡面,無法辨認)
乾隆四十三年歲次戊戌。(1778年,距今240年)
第三十七世祖諱通烈字春回老和尚塔。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也是嘉慶帝最後一年,距今195年)
從三十六世祖碑上可以看出,春回老和尚即三十六世祖的徒弟,那麼在三十六世祖碑的右邊應該還有一塊碑,或者三十七世,或者三十八世,因為泥土掩埋,無法知道。
衣缽源流自五峰而遷居康樂(百)世功業昭千古;
禪機悟透伴七星以中興福昌一生心跡睦萬年。
(法弟黃文魁薰沐拜題)
篆書「茭湖」二字
臨濟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運禪師住持宜豐黃檗寺時暫露端倪。
希運(?-857),少時在家鄉福建福清縣隨師出家。之後,參謁名師,得奉新百丈山懷海禪師(720-814)正傳,唐開成年間(836-840)到宜豐黃檗山駐錫, 宣講自己所悟得的禪宗新法,四方僧侶趨往問法者甚眾。僧徒義玄(?-867)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 廣為弘揚希運所倡啟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黃檗禪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
與希運同時,另一高僧常觀也在宜豐五峰山開法堂。常觀與希運同出百丈懷海門下,兩人在宜豐互倡禪學。常觀雖未創宗派,然而門裔繁衍不衰,五峰山也成為禪門祖庭。
五峰山,坐落於宜豐縣黃崗鄉境內(江西省宜豐縣黃崗鄉汪溪村)。有歸雲、積翠、羅漢、月桂、拂岩五峰,俱稱幽勝。山中凈覺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永初年間(420-422),距今1500餘年,後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間(847-859),高僧常觀在此住持。唐宋時,這裡僧眾雲集,香火極盛。柳公權曾為該寺書額,黃庭堅等有詠同詩,蘇轍嘗為寺僧撰塔銘並舍經於寺。五峰山、洞山、黃檗山合稱「釋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終年雲蒸霧騰,古迹薈萃。
謝山半山腰兩棟江姓老屋:龍槽堝,功德堝。
後記
一、比較清晰的三個問題。
1、「福昌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清中期鼎盛」第三十六世祖墓碑上特別註明「中興福昌寺」,此言有理。
2、福昌寺屬於禪宗臨濟宗。
3、福昌寺衣缽源流來自宜豐五峰山。
二、疑問有二。
1、離福昌寺不遠的「仙人石」上有唐代刻字,福昌寺的歷史是不是還更長,甚至大膽推測,是否福昌寺也始建於唐?
2、1929年戰火摧毀福昌寺,其僧眾逃往何方,是否還有衣缽傳承和發展?
有待謝山福昌寺及其周邊塔陵的維修重建,應該會源流脈絡清晰,佛煥重光。
2018春節眾商家給萬載人民拜年視頻(點觀看)
TAG:拇指萬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