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酒!酒!酒!——中醫與酒

酒!酒!酒!——中醫與酒

導讀:值此新春佳節之際,祝大家新年快樂,過年期間男同志恐怕都喝了不少酒,博主也是。元旦時候,博主還分享一個東垣治酒傷的名方:葛花解酲湯,勸誡大家少喝酒。酒在中醫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看繁體字「」就知道,酒與中醫有分不開的聯繫,甚至流傳:醫源自酒。那酒到底有啥什麼好處壞處?

分享兩個典型例子

例子1:明代虞摶《醫學正傳》便濁遺精論:內經曰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夫便濁之證,因脾胃之濕熱下流,滲入膀胱,故使便溲或白或赤而渾濁不清也。《蒼生司命》赤白濁證:治濁固本丸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濁下不禁。蓮須、黃連二兩(炒),茯苓、砂仁、益智、半夏(制)、黃柏一兩(炒),甘草三兩(炙),豬苓二兩五錢。蒸餅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

這段話講的是明代醫家虞摶認為,好多人小便混濁,病機是濕熱,而且這個濕熱是脾胃產生的,下注腎與膀胱,於是他擬了一個方子叫治濁固本丸,方子沒啥特殊的,都是一些清利濕熱及淡滲化濕的葯,這是治療濕熱的常規方法,特殊的是,把這些葯糊成丸子,用溫酒空腹沖服下去。

酒的作用:黃連、黃柏這些苦寒清熱雖然對症,但絕不可久用,久用會傷及脾胃的陽氣,用酒服可以稍稍制約一下苦寒之性,這個方法也是非常常見的,前面分享的李東垣脾胃論系列也講到過,東垣也喜好這麼用,只不過他是用酒炒黃連、黃芩。

用酒治濕還有一個好處,酒性升散走竄,痰濕為陰邪,易阻滯氣機,用酒正是對路。

例子2:清代馮兆張《馮氏錦囊》:記還少丹,治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腫等症。腎為先天之根本,脾胃後天之根本,二本有傷,則見上諸症。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則老可還少矣。熟地黃(酒浸)、干山藥、牛膝(酒浸)、枸杞(酒浸)、山茱萸、茯苓(乳拌)、杜仲(薑汁炒斷絲)、遠志(去心)、五味子(炒)、巴戟天(酒浸)、石菖蒲,加棗肉蜜丸,鹽湯或酒下

這段講的是清代的醫家馮兆張,治療盜汗遺精,認為這是一個脾腎兩虛的原因,還少丹也是男科常用的脾腎雙補的名方,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方子里藥物炮製,滋補的這些藥物,都得用酒浸,就是用酒泡,這個炮製方法歷史是比較悠久的,《神農本草經》裡面就有了「酒煮、酒浸」這兩種酒處理的方式。

酒的作用:用酒泡處理炮製補益葯,還是藉助酒性走竄的力量,因為這些滋補藥物大多滋膩礙胃,不利於脾虛之人吸收,用酒以後可以行補益之滯,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基本上補益劑不管是丸散,基本上都用酒,也是這個道理。現代醫學研究還表明酒是個特別好的有機溶劑,能增加一些藥物的溶解度。可能就是古人講的酒制之後可以使其味轉厚,增強滋補之性。

好處例子就分享兩個,除此之外酒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矯味、除臭,用酒泡蛇、紫河車、蛤蚧等等,酒還可以加強一些藥物的功效,川芎、當歸、牛膝、威靈仙之類,酒制之後活血通經、祛風除濕之功更強。

既然酒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啥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誡大家少飲酒。原因就在這個少字上,現代人喝的太多了,事情都是這樣,物極必反。

《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雲:「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

內經第一篇就講了,不要以酒為漿,好東西不假,不要當成瓊漿玉露,整天灌到醉,關鍵還喜歡醉以入房。

《素問 風論篇第四十二》雲:「飲酒中風,則為漏風。」這是講喝酒後出汗易導致風邪侵入而成「漏風」。

喝酒後容易出汗,出汗如果受了風,就要麻煩了,很多老年人就在外風引動之下,內風擾動,腦血管意外中風了。

《素問 厥論篇第四十五》有雲:「熱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谷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喝多了容易內熱傷中,中焦是脾胃,可能出現的癥狀是不營四肢,走路飄飄的,雙下肢無力,小便熱痛。

西醫學認為飲酒過度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胃潰瘍,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等。這跟中醫學講的過量飲酒將導致疾病叢生其實是一個意思。

蘋果手機打賞掃碼:

酒是好東西,但是用不好就要傷身了,把握一個度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堅 的精彩文章:

TAG:張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