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原飲治療小兒發熱案
患者是我弟弟,10歲。
2月13號晨起頭暈頭痛,伴發熱,體溫37.8℃,無明顯形寒畏冷,伴輕微咳嗽,乏力嗜睡,口乾口苦,納呆,自覺胃脘痞悶不舒,無明顯噁心嘔吐,大便當日未解。
舌偏紅,苔黃白厚膩,滿佈於舌面。脈不詳。
(病例舌苔照片)
因我在老家,我媽來電說弟弟頭暈發燒,一直在床上睡覺,米水未進。我問了病情,我當時給的處方是三仁湯合新加香薷飲加萊菔子白朮,開了2劑,服藥後第二天老媽說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燒一直未退。。。
看來辯證有誤,我仔細再從頭思索,晨起頭暈伴低熱,無明顯形寒畏冷,並非外感風寒引起,再叫老媽把舌苔照片發過來一看,舌苔黃白厚膩,滿佈於舌面,此乃濕熱穢濁夾滯之徵,隨即更換處方,處以達原飲加香薷,杏仁兩劑。
檳榔8g 厚朴10g 草果8g
黃芩10g 知母10g 白芍15g
甘草10g 杏仁10g
青蒿10g 香薷8g(後下)
囑飲食清淡,以稀米粥為主。
一劑後即可飲食,頭暈明顯改善,兩劑後熱退痊癒。。。
小結
達原飲出自吳又可《溫疫論》,主治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證,濕熱穢濁之邪阻滯三焦,上可見頭痛,胸脅苦滿,中可見胃脘痞悶,噁心嘔吐,下可見大便不通或黏滯不爽,典型表現為舌苔垢膩,甚者如積粉,古人云「積粉苔」。
吳又可云:「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葯,又除嶺南瘴氣;厚朴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熱傷營氣,加白芍以和血;黃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四品,乃調和之劑,如渴與飲,非拔病之葯也。」
尹老師用氣血津液的理論對本方的解析更為直觀:核心病機乃濕熱穢濁之邪伏於膜原(三焦),三焦氣鬱津停,用檳榔、厚朴、草果理氣鬱,調津停,黃芩、白芍、甘草乃張仲景的黃芩湯,以清少陽氣鬱所化之熱,恐波及陽明,加入知母清陽明之熱。
這是最近處理的一個案例,病證雖小,但是我還是想拿出來提醒自己臨床診病不可先入為主,易犯辯證失誤之弊。
新的一年,不忘初心,踏實修行。。。
TAG:習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