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女愛穿漢服曾被誤認為是韓國人 常被嘲笑有病

美女愛穿漢服曾被誤認為是韓國人 常被嘲笑有病

古語稱「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夏民族以服飾華採為重要文化,傳承上下幾千年。然而到了現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在與西方接軌的浪潮中漸行漸遠,我們穿上了西裝短裙,省去了傳統禮儀,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幾乎徹底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而在重慶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體力行弘揚傳統文化,紛紛穿起了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甚至把它當做日常著裝。

穿漢服擠公交上班 下班綉蘇綉彈琵琶

本組圖由受訪者提供

彭曦是主城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員,也是一個「資深」漢服迷。見面的時候,彭曦一身黑色的職業裝,頭髮從兩鬢梳成小辮挽在腦後,及腰長發自然披散垂背,看去溫婉典雅,卻也和西服毫無違和之感。她語氣輕柔,步履搖曳,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古典女子的含蓄內斂,卻又自然不做作。

彭曦家中,書桌上擺放的是與漢服有關的書籍和筆墨紙硯,牆上掛著一幅蘇綉鴛鴦圖,旁邊是未完工的綉架和絲線,茶几上則放著一把琵琶。

圖為彭曦家中未完工的蘇綉。

彭曦說,她的漢服情緣開始於2006年,她想拍一套寫真送給自己,剛好看到了漢服攝影的照片,漂亮的漢服吸引了她。2008年,她看奧運開幕式時,深受其中表達的傳統文化元素觸動,更加下定了要為漢服做些什麼的決心。

彭曦向我們展示自己收藏的有關漢服的書籍。

這幾年來,漢服已經漸漸融入彭曦的生活。幾乎每個周末,她都會穿漢服去上班。「我從去年開始到現在的公司工作。周一至周五,公司有要求,只能穿正裝。周六還要上半天班,可以穿便裝,我一般都穿漢服。」 彭曦還補充說,上班穿漢服,可不是到了公司再換,而是穿著出家門,還要去擠公交坐輕軌。

彭曦與同袍聚會時的書法照。

下班後,彭曦會花較多的時間在讀書、彈琵琶、綉蘇綉、寫毛筆字上,讀的書也大多是與漢服、古代生活習慣有關的。

彭曦現場展示琵琶技藝。

彭曦的衣櫃里,有各式的漢服,包括曲裾、交領襦裙、齊胸襦裙、半臂、褙子、襖裙等,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總共30多件。彭曦說,她喜歡的已經不僅僅是漢服本身,更是愛上了與之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並且使這些元素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彭曦的衣櫃里,有各式的漢服。

儘管彭曦的生活看起來很古典,但她說,自己學的是英語專業,小時候學的樂器也不是琵琶,而是鋼琴。

被誤認為是韓國人 常被人嘲笑有病

要在現代社會,穿漢服出門無疑會被認為是異類,說起最開始穿漢服的日子,彭曦笑說,「各種議論都有,有人說我穿越劇看多了,有人說我想出名,或者直接說我有病。」

彭曦回憶自己第一次穿漢服去上班的情境說,當時同事都對她投來好奇地目光,都在悄悄議論她,面對這些質疑,她總是笑笑說:「我穿的是漢服,不是漢朝的衣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

她說她一般不會過多解釋,不去把自己了解的東西強制灌輸給周圍的人,「本來大家對漢服就有些誤解,如果被動接受說不定會更反感。」她希望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認識漢服,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影響別人。

說到穿漢服遇到的奇葩事,彭曦說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跟同袍們(這是漢服傳承者們對圈內彼此之間的稱呼)在老君洞燒香,一群路過的老太太把她們當成了韓國人。

「喂,你們看,那群韓國人啷個會說重慶話也?」彭曦說到這裡有些哭笑不得,她說自己真的很鬱悶,明明是我們自己漢族的服裝,反倒被認為是韓國的,老祖宗的東西都不認得了。彭曦介紹,當天她穿著一套明制襖裙(明朝的一種女裝),明朝的藩屬國朝鮮依照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並演變成現代韓服常見的韓式襖裙樣式。

彭曦生活照,她已將漢服當成日常生活的著裝。

「所以有時別人說我是穿越,我都覺得沒什麼了,至少沒被開除國籍。」彭曦笑笑,有些無奈地說。

曾遭家人反對 母親覺得不正經

雖然目前看,彭曦的漢服生活已經過得風生水起,但當初也曾遭到家人的反對。

彭曦經常與同袍聚會,大家都會身著漢服,相約出遊。

彭曦第一次穿漢服出現在家人面前是在一個大年三十晚上,她身著襖裙坐在屋裡抄平安經。母親看到她穿著漢服覺得很奇怪,「怎麼穿成這樣?」彭曦把漢服的歷史解釋了一遍,但沒有得到母親的理解,「大冬天的穿這個不冷?怎麼沒見別人穿?怪裡怪氣的。」母親有些不滿,叫她趕快把衣服換了,執拗的彭曦沒有聽從,堅持穿著襖裙,母親無奈,又心疼女兒受涼,只好搬來一個取暖器給女兒烤上。

「其實漢服也有厚薄,古人也要過冬呀,冬天的漢服相對較厚,裡面也可以多穿衣服,其實當時不冷的。」彭曦笑說。

彭曦與同袍外出旅遊。

對於母親的反對,我們也做了一些了解,她主要覺得女兒穿這個太惹眼,別人會說三道四,讓人感覺不正常。母親問彭曦:「你穿成這樣,別人把你當怪物,怎麼會想起干這個?」

彭曦說她本來沒什麼愛好,希望能在工作之餘有點追求,做點有意義的事,而且這個愛好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只是穿套衣服而已。

「那別人咋不穿呢?」母親說。

「就是別人不穿,我才要穿。」

彭曦與同袍外出旅遊。

為了徹底說服母親,彭曦還搬出了李玉剛,她知道母親是李玉剛的粉絲,她對母親說:「漢服怎麼會不正經?李玉剛穿的衣服也是漢服改的,你也覺得很美,那我為什麼不能穿?」

母親想想也覺得有道理。後來彭曦和同袍的一次出遊徹底改變了母親的看法,他們穿著漢服沿線旅遊,到了彭曦的老家宜賓(彭曦工作生活在重慶主城,父母居住在宜賓),母親見到一群年輕人都穿著漢服,大家都很活潑開朗,確實成為了街頭的一道風景,母親這才理解了彭曦。

漢服也有輕便款 可適應現代生活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今年25歲的永川妹子思音也是一名忠實的漢服謎,她從小就熱愛傳統文化,在沒有接觸漢服之前,她就覺得少數民族的服飾非常精美,很羨慕,也很疑惑,為什麼漢族沒有傳統服飾呢?直到2010年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漢服傳承者的報道,她很是激動與欣慰,感覺找到了歸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興奮之下,她聯繫了報紙,幾經輾轉找到了文中的主人公,開始成為一名漢服謎。

為了更好的推廣漢服,思音建了一個重慶漢服傳承者的QQ群,約有300位成員,群里會不定期的組織活動,穿漢服、復禮儀、聽雅樂、登高出遊等。思音介紹現在的漢服傳承者多數是年輕人,其中以女孩居多,很多人喜歡漢服,第一感覺都是因為它美麗,如此美麗又有魅力的服飾為何不傳承下去呢?

思音現在有20餘套漢服,逢年過節,都會穿上漢服,她說希望她的婚禮也能夠穿漢服按傳統儀式舉行。

漢服最基本的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隱扣,給人的直觀感覺是寬袍大袖,具有文雅飄逸、流暢脫俗的風格。思音介紹,「人們常常認為漢服寬袍大袖,作為日常穿著會不方便,其實這都是誤解。」

漢服中也有簡介輕便的款式,比如褙子,這種款式類似於現代的開衫外套,衣袖也是小口設計,用於日常穿著並無不妥。還有半臂,基本類似於我們現今常見的小坎肩,與現代裙裝搭配也能相得益彰。

思音也時常穿著漢服出門,現有的20多套漢服大多數是網上買的,還有些是自己去買的料子,托手藝好的朋友做的,因為漢服寬大飄逸,講究渾然一體,對布料的門幅要求較寬,一般要3米多以上,不管是布料和製作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漢服難以流行的一個原因吧,不好買也不好做。」思音說。

思音與同袍出遊照。

漢服不是漢朝服裝 望更多人熱愛傳統

彭曦說,漢服並不是字面理解的「漢朝的服裝」,而是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服裝,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思音漢服照。

在思音看來,漢服也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承載了傳統文化,它背後代表的是傳統的禮儀、精神和價值觀。她認為,時下的「漢服熱」不應當僅僅局限於穿漢服,而應當進一步發掘傳統的禮儀和價值觀。比如穿上漢服的同時改用漢禮等。

思音與同袍出遊照。

因為有了彭曦、思音這些傳統文化傳承者的推動,漢服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她們穿著漢服一路走過時被冠以「穿越了、神經病」等詞,也非常不易。彭曦說,前不久她去拍漢服MV,有人說:哎,你穿的是不是漢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漢服,她覺得很欣慰。

思音與同袍出遊照。

彭曦覺得,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不能大力去改變什麼,但她能穿出來,走出去,讓別人看到,至少可以影響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和下一代。

思音與同袍活動照。

「穿越劇、古裝劇流行,但很多影視劇裡面的服裝造型都是不正確的,觀眾對漢服不熟悉。」思音說,讓大家了解漢文化、穿漢服有很大的困難,「畢竟漢服被斷層了三百多年,大家也需要一個接受的時期,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堅持下去,希望漢服能早點融入社會,以後人們穿漢服上街不會再有異樣的眼光,不再被被誤認為是其他國家的衣服。」(策劃/陳思宇 采寫/陳思宇 編輯/張曉旭)

你關注的想看的,就是渝閱君想發的(爆料投稿微信:Yuyuebaoliao,線索一經採用,平台將視情況獎勵爆料者5到50元現金紅包。)

「渝」新聞「閱」山城——《渝閱》重慶權威資訊。我們只做原創,帶你快捷、精準、深度解讀閱讀那些渝人、渝事。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渝閱 的精彩文章:

列車員用鏡頭記錄500多名旅客面孔 看十年春運變遷
化糞池底挖出兩尺長娃娃魚 哇哇大叫哭聲像嬰兒

TAG:渝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