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唇齒間顫動發出的聲音,正在悄然塑造著你的價值觀

你唇齒間顫動發出的聲音,正在悄然塑造著你的價值觀

你唇齒顫動發出的聲音,也在悄然塑造著你的世界觀。

如今,「我也是醉了」、「233333」、「老鐵扎心

了」、「然並卵」、「66666」諸如此類的網路用語頗為流行。

雖然這樣的用語看起來輕鬆有趣,但這些語言有兩個特徵,一是不規範,二是低幼化

研究證明,一個經常使用這些用語的人,思維能力一般不會很強。

不要覺得危言聳聽,或者誇大其詞。因為語言

在塑造我們的思維。一個長期說低幼化語言的

人,思維能力必然走向低幼化。

就比如如果一個人評價一部電影,只有「好看」兩個字,卻說不出它到底為什麼好看,無法發表自己更深刻的感受,那不是很可怕嗎。

我們主動選擇用詞和用語,語言習慣也會反向塑造我們的人格

因此,平時習慣性地閱讀一些優秀、有深度的書籍、文章,並鍛煉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用更多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避免低幼化語言的潛移默化。

這就是通過語言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是我們的習慣選擇了語言,而語言又可以反向塑造我們的人格。

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就給我們講過一個例子:一般雨天來臨,人們習慣說「下雨了」,但有些性格更文雅的人覺得說「下雨了」 時 「下」字讓嘴巴長得很大,顯得很粗魯,所以會說「落雨了」。

他本身就是一個很溫文爾雅的男青年,當他在課堂上給我們示範「落雨了」這個發音時,實在覺得這種說話方式和他的氣質太配了啊啊啊!(花痴一地)

僅僅一個字上的細微的改變,一下子就讓談吐文雅了起來,長期使用文雅的語言的人,自身也會變得擁有書香的氣質,這就是語言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常常忽視了,我們唇齒間輕輕顫動發出的聲音,正在以超乎我們想像的能力,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觀。

每一個人的初始都像是一個空白的容器,而塑造人的性格的過程就像是不停地往這個容器里添加不同的藥水,它們進入我們的頭腦後再經過自身的消化與融合,最終形成了在精神上獨一無二的一個個個體。而語言,就是這瓶藥水的溶劑。

例如,在第二門外語的學習者中,我們會普遍發現一個規律:學韓語的女生會變時尚;學日語的女生會變可愛;學法語的女生會變優雅;學德語的女生會變睿智;學西班牙語的女生會變明朗....

但我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如此呢?

發音是唇、齒、聲帶、共鳴腔高難度配合形成的藝術,有的語言發聲部位普遍靠前,也以清輔音居多,就會給人很輕柔的感覺,有的語言發聲部位靠後,甚至帶有大舌音小舌音,所以說起來鏗鏘有力。

發音的部位最靠近大腦,發聲的方式直接影響我們思考的方式——我們來對比一下日語、韓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英語和漢語,原因就顯而易見了。

先來看日語,日語在發音方面對於嘴型的變動要求不大,基本上是嘴角咧開一個小弧度就可以滿足所有音的發音需要,因此說日語的女生基本上都是微笑著在說話,這種口型也是最棒的。所以會給人很可愛的感覺,日語發音也被稱為「微笑發音」。

法語則也有著鮮明的特色,法語如小橋流水緩緩流出,時而有起伏,節奏韻律感較好,而且法語語速較快,多為開口較小的音節,顯得文雅含蓄,所以也說法語是談情說愛的語言。

發音方式導致了韓語和日語相似,發聲時口型較小,也是偏向輕聲細語的感覺的,不同的是,韓語的音調更多變,所以更活潑,給人感覺更時尚。

西班牙語的標誌性發音就是大舌音了,大舌音是通過舌頭彈動發出的聲音,很有特色。西班牙語的重音也一般落在詞尾,它不似漢語那麼抑揚頓挫,再加上大舌音的裝飾,所以西班牙語說起來很想和久未謀面的老朋友聊天。西班牙語也被譽為「與上帝交流的語言」。

相比英語絲綢般平滑流暢,德語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一字一頓,鏗鏘有力——重音非常明顯,再輔以靠扯動聲帶發聲的小舌音,顯得很有威嚴感,德國政治家的演講也如洪聲般直擊人心。

語言是可以改變使用者的思想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一門語言,是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的思想積累 。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民族的環境有動蕩,有時溫飽,有時饑寒,有時和平,有時戰亂,有時安定,有時遷徙。族群中使用這種語言的每一個個體的腦海又都在不停地創造新的辭彙、習語、詩句、故事和文學作品融進這個龐大的語言體系中,它們會遭到一代又一代的篩選,有的故事和作品不符合這個民族的價值觀,傳著傳著也就傳不開了,有些詞語和座右銘可能在富裕的年代被族人們欣賞,但一到饑寒和戰亂就為人們不屑了....這是一個浪淘沙一般的過程。

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也是一個信息貯藏庫。每種語言里都凝聚著祖先的智慧和傳統信念,也是一個族群身份最根本的體現。

今天依然能傳下來的語言,以及這門語言所包含的一切信息,都歷經了歷史天然的篩選,是極富民族思維特色的寶藏,說著不同的第二外語,就會被完全不同的民族特色感染。

語言團體就像是一個有生命的大型動物,它絕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著的,它也是有一個從出生到生長、壯大、有時會碰上中年危機,最終可能走向滅亡的生命周期的。它獨特的世界觀是通過某種在團體內部通用的語言傳統而表達出來的。

為什麼人類會產生數萬種語言?有一種比較令人信服的回答認為,因為不同民族種族基因與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導致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上的巨大差異,而每一種語言背後,都是一種獨特的認知世界的方式。

語言也是內部的歷史

世界語言史也可能向世人展現世界史的另一種不同的意義。

一個語言團體的界定標準並非因其使用某一種特定語言:語言團體的自身是不斷發展著的,它獨特的世界觀是通過某種在團體內部通用的語言傳統而表達出來的。

一種語言包含著使用者的想法、習語、判斷以及靈感,也在千變萬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一種語言取代另一種語言時,這個民族對於世界的看法也必定隨之改變。

一種抽離感

另外,人在使用一種母語以外的語言講話的時候,在思考什麼?

研究表明,在你用一門外語講話時,你一定會有一種「抽離感」,哪怕你正在描述自己的事情,也如同站在抽離出自己身份的第三方。

用漢語說「我叫安妮,我喜歡睡覺。」和你用英語說「My name is Anny,I like sleeping.」說話者的心境就大有不同。

這也有助於你時常抽離出自己的身份,更理智地思考。

所以,如果一個人在母語以外,還掌握多門外語,他的眼界一定是更立體的。

多懂幾個民族的語言的人,思維方式一定是多元的。

這就是一門語言能帶給你的眼界的提升和內涵的豐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談一場好的戀愛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是所有單眼皮小眼睛身材好都是韓國歐巴,也可能是段子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