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仕者不敗之因——閑話封建士大夫「陳廷敬們」

入仕者不敗之因——閑話封建士大夫「陳廷敬們」

五千年華夏文明,兩千載封建王朝,在朝為官者過往川流、成千上萬,真正勤政清廉而又得善終的,終屬少數。清人陳廷敬算是其中的鳳毛麟角了。據說這兩年,坐落山西陽城縣皇城村的陳廷敬故居遊客大增,人們大概想從那幢「皇城相府」中,探出些奧妙來吧。

大清相國陳廷敬故居

陳廷敬的一生的確是個傳奇。他生於明崇禎年間一商賈富戶人家,聰穎過人,自小被譽為「神童」,科考一路高中頭榜,中得清順治年間進士,後改為庶吉士。按答卷論,主考官贊其「考出了出色的人品、膽品、謀略和城府」,覺「此人非同尋常」,可塑可造。本可欽點狀元的,偏將等次降了一格,為的是,不讓他處在風口浪尖上。一位老臣告誡他,依你的才華器宇,今後必是輔弼良臣,可你少年得志,宦海無涯,你得慢慢兒熬啊!老夫送你一個字,「等」。這番話是掏心窩子的。老丈人也送給他一個「忍」字。陳廷敬似有所悟,「等,耐著性子等;忍,硬著頭皮忍」。可做起來,實在太不容易了。

入仕朝廷,風險難測,「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陳廷敬效命的是康熙皇帝。史書有將康熙頌為「千古一帝」的,怕是高了些,說他是個明君,應該擔得起。少年康熙謹記先皇之訓:「人心如原草,良莠俱生。去莠存良,人皆可為堯舜;良滅莠生,人即為禽獸。」身為君王,康熙懂得主次矛盾之分。比如,用「大戶統籌」的辦法解決朝廷籌集錢糧,是陳廷敬想出的一招,康熙大加讚賞,即刻頒行天下。要打仗、要削藩,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法子了。可陳廷敬又發現此法還是有弊端,又上奏朝廷要撤回奏章。康熙嚴斥道,「你乾的儘是讓朕出醜的事!」硬是讓張英彈劾他,列其罪,罷其官。在康熙看來,不搬掉陳廷敬,大事辦不了,急事辦不成。

「皇城相府」里的雕塑

吃一塹、長一智,跌倒了、爬起來。一度「不識時務」的陳廷敬再也沒 「在同一個地方摔倒」。他去山東巡查,山東巡撫富倫的違法之事他是清楚的,有人極力主張「扳倒富倫」。可富倫自小和皇上一起長大,其母又是皇上奶媽。他深知,忠臣不是什麼人都能參倒的,弄不好把事情越搞越僵,問題解決不了,自己搭進去不算,到頭來,吃苦遭罪的還是百姓。「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做不到的我要是硬去做,就什麼事都做不了。」他給了富倫「一聲棒喝」,既令其知罪,又促其改過,皇上也高興。他辦理雲南巡撫王繼文的庫銀虧空案,更是從朝廷當前「征剿葛爾丹」這頭等大事出發,體現了策略的靈活性,深得康熙褒獎。

「臣不與人爭高下,但與事辨真偽。」康熙年間轟動一時的「毀錢鬻銅案」,陳廷敬經過深入細緻調查,將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搞的一清二楚。他被任命為錢法侍郎,督理京省鑄錢之事,「朕准陳廷敬先行後奏」,足見皇上對他的信任。果然,陳廷敬大刀闊斧,排除了多個朝廷官員設置的重重障礙,將銅錢「改重為輕」,奸商毀銅再無利可圖了,自此,市場錢價平穩,社會得以安定。康熙盛讚「陳廷敬有才幹」。 時年70歲的陳廷敬,又受領主持編撰《康熙字典》的重任,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成就了這部42卷47035個字、首次用「字典」命名的博大辭書,他的名字亦隨這部經典流芳千古。

300歲的《康熙字典》

陳廷敬位極宰輔,可他對物質生活沒有任何奢求,粗茶淡飯,飲食儉省,每年入冬時節,常伴自家腌菜下飯,食不過六成飽,人稱「半飽居士」。可他絲毫不覺苦,樂呵呵吟道,「索莫一冬差有味,菜根佔得菜花香」。他還說過一句頗為經典的話,「三餐不過米面一斤,一宿不過薄被七尺」。漫長仕途中,上對朝廷皇上忠心,下對黎民百姓眷顧,正所謂「風霜歷後含苞實,只有丹心老不迷」。

陳廷敬微服私訪察民情

他做人始終恪守底線,不攀附、不貪占、不收禮,在朝為官53年,歷經28次升遷,歷任工、戶、刑、吏四部尚書直至文淵閣大學士,在京卻只有老屋數間,沒什麼值錢之物。即使無意中忘了及時退還兩文錢,他仍覺心中不安,寫了篇短文《二錢說》,以警示自己和家人。他說得好,「欲教以廉,當先使儉」。《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兩個字:「清勤」。康熙由衷贊道,「寬大老成,慎守無過,幾近完人」,可見評價之高。《大清相國》作者王躍文的評價更為全面:「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手腕。」能感覺出,作者對這位深受程朱理學影響的封建士大夫之敬慕。

如陳廷敬一般的封建士大夫,大都在歷史上留下過厚重的一筆,為後人所稱頌。春秋的晏子、周公旦、管仲,西漢的蕭何、黃霸,三國的諸葛亮,唐代的房玄齡、魏徵、姚崇,宋代的范仲淹、包拯,明代的張居正、王守仁,清代的于成龍、曾文正……他們的性格迥異,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極重道德修鍊,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明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即是他們「內修外煉」的真實寫照。他們的言行舉止儘管烙有深深的時代印記,然而值得稱道的是,他們的心中裝著江山社稷、裝著黎民百姓,這無疑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結果。

縱觀歷史長河,封建王朝的貪腐之風遠勝今日,若以此論,那樣的環境氣候下,還能有清官嗎?其實不然。「陳廷敬們」為什麼能立於不敗之地?靠的是自身內心的強大,這種強大源於長期自覺的人格修鍊和品行鍛造,使之懷有「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的大格局,從而達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生境界。

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歷朝歷代入仕者的功成名就或身敗名裂,其「底片」都在其中。今日之為官者,倘能時常拿出來「翻一翻、照一照」,引為鏡鑒,能有那麼多身居高位者重蹈覆轍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城旅遊人 的精彩文章:

感念過往 唯有奮鬥

TAG:港城旅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