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啥中國隊那麼冤 8裁判6機位難保公正,短道速滑規則就是坑?

為啥中國隊那麼冤 8裁判6機位難保公正,短道速滑規則就是坑?

「冬奧會短道速滑四個比賽日過去了,竟然出現了整整46次犯規,平均每天接近12次。」

在昨晚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出現重大爭議後,在現場見證了冬奧會的資深媒體人、贏德體育總裁許紹連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其中中國隊被判犯規8次、荷蘭隊7次、韓國隊2次,這都還是高水平運動隊。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犯規判罰,在短道速滑項目,犯規判罰(PENALTY)意味著成績取消、一切白費。而這項運動,也因為這次冬奧會相當頻繁的犯規處罰而飽受爭議。

當昨晚比賽結束之後,全場觀眾不知道誰獲勝了,體育場大屏幕里不斷地在播放比賽回放鏡頭——韓國隊在倒數第四圈時接力失誤,她又補滑到另一個彎道,完成了推送以後摔倒絆翻了加拿大隊;當宣布中國隊和加拿大隊因為犯規比賽成績被取消後,現場大屏幕長時間給了韓國選手鏡頭,四名選手中三人表情木然,另外一人高興地慶祝了,但是當意識到鏡頭正對準自己後,他的笑容僵住了。

據許紹連回憶,愕然、委屈的中國隊員和教練的另一邊,奪得金牌的韓國選手舉著國旗開始慶祝,可是現場的大屏幕卻又開始不合時宜地播放韓國隊員那次刺眼的犯規,他們繞場幾圈後停止了慶祝,一位坐在後排的韓國觀眾搖了搖頭。

2018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圖據東方IC

不止是觀眾迷茫了,連隊員、教練不到裁判做出最終的討論決定前,都不明白最終是誰獲勝了,誰沖在第一個似乎完全不能保證他就是最終的冠軍,一次PEN的判罰就可能讓他前功盡棄。

這次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的比賽,無論預賽、複賽還是半決賽、決賽,幾乎場場比完了,都得長時間等待裁判討論決定。選手不知道結果、主教練不知道結果、觀眾也不知道結果。而且決定了之後,即便是業內,往往都會陷入對判罰的困惑和不解。

華南師大體育科學學院教授盧元鎮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短道速滑是一項有嚴重缺陷的運動項目。這是一項在極小的密閉空間內進行,而規則又極其不嚴密、裁判極難公正執法的高速競速項目,因此,這個項目極易造成運動員傷害事故,也極易產生賽事糾紛。」

8名裁判6個機位卻沒有標準答案

目前短道速滑的比賽中有8個裁判、6個直播機位,但是這麼多人力物力仍然無法讓最終的判罰更加準確公正,「雖然有8個裁判,據我了解還有一名中國裁判,但是最終還是要依靠美國籍的裁判長做出最終的判罰。」許紹連表示。

高科技手段實際上很難介入裁判工作,「現在已有6台高速攝像機監控比賽,但事實上,運動員前後左右都有犯規的可能和嫌疑,靠一台攝像機在一個節點上監控多名運動員是難以有作為的。與排球、網球的鷹眼不同,短道速滑不可能中斷比賽,對裁判的判罰做出及時的判斷。而且攝像監控設備越多,比賽後回看的時間就越長,空場糾偏尷尬的程度也就越高,競賽的成本也會隨之增加。而且多台監控設備還會產生副作用,它反而使個別裁判員的故意誤判、反判容易找到借口。」華南師大教授盧元鎮介紹道,「當裁判眼中看到的東西與電視轉播的焦點,與現場觀眾的觀察點總是有差別時,比賽的可信度,裁判的可靠度必定會遭到質疑。」

一群「汽車」在200米跑道競速

對於1967年就被接納為國際滑聯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的短道速滑來說,似乎規則還尚未理清。紅星新聞記者在國際滑聯(ISU)官網上看到,短道速滑場地的周長是111.12米,半徑8米,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優秀的短道速滑運動員最快滑行速度可以達到近50公里/小時,昨天參加接力的范可新就曾滑出47公里/小時的速度。

2018平昌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訓練。圖據東方IC

「以女子500米的速度為例,大約要達到11.5米/秒,這幾乎相當於一群汽車、摩托車在一個周長只有200米的跑道上競速,焉有不出事的道理。在本屆平昌冬奧會上看到無數次運動員身體相互接觸、碰撞,以至摔倒,撞到邊牆,相互踩踏,其景象慘不忍睹,讓人驚心動魄。在比賽中,運動員有幾乎一半的距離在做高速圓周運動,為克服離心力,身體必須做達到極限的側傾,身體失去平衡甩出的情況便經常發生。」盧元鎮表示。

逆時針運動身體只能左傾

也就在今天下午,國際滑聯決定公布作為裁判判罰依據的圖片,並且不再會針對此事做出任何評論。這個依據就是在中國隊最後一棒進行交接時,正在滑行的中國選手范可新驟然從外道變道至內道,阻擋了正在滑行的韓國選手,這個犯規是「cross track(強行改變滑行軌跡)」。

cross track(強行改變滑行軌跡)

中國隊幾次爭議判罰,武大靖的、韓天宇的、包括這次范可新的,判的幾乎都是橫切犯規。當人在逆時針運動時,身體只能左傾,盡量能貼著內邊滑行,當這種方式的運動有多人參與在一場比賽中,而且最大化淡化了純速度優勢之後,為了搶位置,幾乎所有人都具備了橫切的原始本能。難怪中國隊主教練李琰表示,「這個項目真是越來越難看懂了。特別是我們作為教練要教運動員,不知道要規範什麼、迴避什麼。要是誰都不碰誰,乾脆就去滑大道!」

另一角度回看,范可新在這次超越過程中的身體接觸,是裁判判罰中國隊犯規的直接原因。

而據最新消息,國際滑聯已經駁回了中國短道速滑隊的申訴,理由是中國隊沒能在比賽結束後30分鐘內提出上訴。中國隊的主教練李琰表示,因為當時裁判們在開會,所以未能第一時間提交材料。

規則過於模糊,不是金牌就是出局

因為短道激烈對抗,所以要做規則來遏制犯規,這個初衷是對的。但對抗的力度大小不一,造成的影響不一,甚至還有選手表演的天分在內等。這就把短道又推回到一個很無奈的階段。「如果說韓國選手的動作是無意的話,那麼什麼是有意的?我覺得這個就像足球里的禁區內犯規一樣,不能說你是有意的就要判罰點球、而他是無意的就該免除判罰,而是應該一視同仁,只要是做出了犯規的動作,就應該統一判罰。」許紹連表示。

摔倒的運動員。圖據東方IC

盧元鎮也指出,短道速滑目前還有眾多規則與裁判漏洞難以治理:比如說後方運動員超人既可在右側也可在左側,接力本身沒有明顯的物體交接,很難判斷是否完成。四隊8名運動員交織在一堆進行高速運作。而短道速滑中裁判因素過大也是導致其飽受爭議的重要原因。「裁判權利過大,規則過於模糊,讓人看不清楚,爭議自然產生了。」許紹連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其他運動可能裁判的作用也就是多個少個一分半分,甚至是小數點後一位兩位上做點手腳,「而短道速滑則大不同,不是金牌就是出局,可謂顛覆性陽謀!而且人家還可以從攝像機里拽出真憑實據。」盧元鎮表示。

四隊中三隊或犯規,混亂如何改革

這次的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參加A組決賽的四支隊伍,竟然有三支隊伍涉嫌或已被判定犯規,最終只有韓國隊和義大利隊兩隊取得成績。而最終無欲無求的B組(5-8名決賽)竟然由荷蘭隊創造出該項目世界紀錄,並遞補獲得一枚銅牌,也足見這次決賽的混亂程度。

在本屆冬奧會賽場上,我們看到了歷屆最多的起跑犯規,比賽中的違規判罰,運動員個人的或集體的絆摔,有的八人比賽甚至最後只剩一兩個人通過終點,這些都是極不正常的現象,比賽中還多次出現了讓運動員教練員記者觀眾莫名其妙的場景,這更是國際競技運動罕見的。說明短道速滑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否則將會影響到它在奧運會上的生存。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胡敏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學校回應:文章信息有不實部分
7個月數百萬針 她們用毛線織出了自己住的村莊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