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銅器圈足上的鏤空裝飾有何實用價值?
最新
02-21
商周時期鑄造青銅器的一種方法稱為范鑄法。這就是先做出一個要製造的青銅器的模子,然後用泥巴糊在模子外面,陰乾之後分片取下來,這一部分叫做外范,如果要製作的青銅器外表要留有花紋,就要在外范的內壁上加工,留下相應的雕刻紋樣;然後用泥巴做出要製造的青銅器內腔大小的土疙瘩,叫做內范,然後把內范外范組合在一起,留下的空腔就是要鑄造青銅器的形狀,用銅液灌進去,凝固冷卻之後再把外范敲碎內范拿出來,青銅器就做好了。
模子支撐內范和外范之間的空隙,就要在內范和外范之間的局部放置泥制的芯撐,也叫墊片。這種芯撐在青銅器鑄造完成之後會從器物上脫落下來,原來所佔的位置就會留下孔洞,從而形成鏤空的效果。
舉例來說,青銅器專家通過試驗提出,湖北博物館所藏戰國早期青銅器「曾侯乙尊盤」鏤空鈽件為中空泥范鑄造」的論點。他認為,「曾侯乙尊盤」並非前人認為的整體澆鑄,而是將尊體自下而上分作四段,先分別鑄造,經各種加工後,再焊成整體。而其圈足上的鏤空正是泥質芯撐留下來的痕迹。
曾侯乙尊盤
春秋中期魯國大司徒的元黼,高28.6厘米,寬25.2厘米,重7.24千克。厚氏元黼的形狀為直口淺盤,平底,圈足,腰部有一束箍。蓋上有花瓣形捉手,可卻置。整體飾變體蟠虺紋,蓋的捉手和圈足鏤空,是春秋時期青銅器皿的典型特點。
魯國大司徒元黼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商代晚期得黃觚,造型精巧,造型華麗,圈足上的鏤空龍紋尤為精美。
黃觚
鏤雕圈足的青銅尊
鏤雕圈足龍虎紋青銅尊
鏤雕圈足匜
刊載於「今日頭條」平台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