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博藏武則天時代「萬歲通天帖」十年首展,這是你距離王羲之真跡最近的一次

遼博藏武則天時代「萬歲通天帖」十年首展,這是你距離王羲之真跡最近的一次

展玩圖文消息版權已交由版權機構代理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台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筆 墨 乾 坤

《萬歲通天帖》特展

瀋陽|遼寧省博物館

《國家寶藏》第五期,遼寧省博物館帶來了三件國寶,其中一件,是唐摹《萬歲通天帖》

我們已經知道,當今世上,王羲之真跡已無存,那麼,哪一件最接近其真跡?《萬歲通天帖》,當之無愧。

《萬歲通天帖》又名《唐摹王氏一門書翰》卷,為王羲之、王獻之及其族人墨跡的唐摹本,共七人十帖。因為武則天命人摹搨,又成於公元697年(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故又名《萬歲通天帖》。

它是國家一級文物,被禁止出國(境)展覽,上一次公開展出是什麼時候?很難確切記起,但距今起碼已有十年

今年,遼博終於特別展出《萬歲通天帖》。2018年2月13日-3月4日,展期僅三周,目前還余11天,是真正的不容錯過。

展櫃前人頭攢動

今日,能親眼得見《萬歲通天帖》,是一種眼福。

從學術意義上來說,它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為後人研究東晉書法提供了可靠依據,並能從中看出自晉以下南朝書風的銜接延續,以及在王氏門中書法承傳的緊密關係。

書畫鑒定家楊仁愷先生就曾在《國寶沉浮錄》中,對《萬歲通天帖》給出了至高的評價——「下真跡一等」

「傳世王氏父子書無真跡,憑唐《萬歲通天帖》摹本想見大概。因鉤摹本有高下之分,失之毫釐,就會差之千里,世傳王氏摹本雖間或一見,當推《萬歲通天帖》為冠,所謂下真跡一等,可以當之無愧,也是歷來為眾所公認的事實。

唐 摹王羲之一門書翰 卷(又名 萬歲通天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其中,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更是精中之精——存世屈指可數的王羲之唐摹本中,首推這兩件。

在早年由遼寧美術館出版的《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著錄》中,對這兩帖摹本之精到,有詳細描述。

「王羲之行草書《姨母帖》,筆勢遒勁,行筆峭勁秀麗,古樸中孕育俊健婉美,字體端莊凝重,略有隸書筆意,既有法度,且典雅活潑。其中結字與新體有別,寫法近似東晉普遍流行的飛揚縱肆的筆勢與字形,屬於晉代舊派書法體系,是迄今流傳下來的王氏早期墨跡珍品。」

王羲之 姨母帖

文字: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大意: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傷摧迫,悲痛之情難自禁。奈何、奈何。因為(哀痛傷感)反覆湧現,凄慘之情充塞(胸間),以至於語無倫次。王羲之頓首再頓首。

局 部

「王羲之草書《初月帖》,字體長形妍美,極近北朝質樸風規。論其筆法已具今草氣魄,介於章草與今草之間。此帖可能晚於《十七帖》,疑是在吳興以後所書。」

「從內容和書法精到推測,已是人書俱老,書法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謂難能可貴。」

王羲之 初月帖

文字: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大意: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期一直想寫這封信,但因沒有郵差,沒法寄信(所以耽擱到現在)。昨天到達這裡,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來信,即使相隔遙遠,但也十分感激。近來還好吧?我卻突然生病,身體十分差。剛剛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寫到這裡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局 部

年前,展玩特別推送了今年上半年日本正在同步舉辦的「王羲之與日本書法」特展,四件精美唐摹本均有展出。(點此了解詳情)如果希望在短期內對王羲之書法形成一定概念,中日兩場大展均不可錯過。

而遼博除展出《萬歲通天帖》外,還正在展出其館藏明清書法,共八十餘件,大家雲集,非常值得一觀。展覽也將於3月4日閉展,展玩搜集了展件清單詳見文末

看展前,先來了解《萬歲通天帖》中究竟包括哪七個人,哪十個帖。

唐 摹王羲之一門書翰 卷

(又名 萬歲通天帖)

請 側 轉 手 機 觀 看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書;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書;

第三帖,王薈《癤腫帖》,行草書;

第四帖,王薈《郭桂陽帖》,行草書;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書;

第六帖,王獻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書;

第十帖,王志《兩氣帖》,行書。

從武則天說起

如今有眼福得見《萬歲通天帖》,得感謝武則天

武則天熱愛書法,是王羲之不折不扣的狂熱粉絲,登基後就一直在四處搜求王羲之家族的法書墨跡。彼時,王羲之墨跡已經非常稀少。

鳳閣侍郎王方慶向武則天奏明,自己是王羲之十世孫,原有王羲之真跡四十餘紙,已獻給了唐太宗。

現在,自己手中僅餘十卷,願意獻給武則天——這裡面,包含了王羲之及幾十位擅書祖上的作品。

武則天驚喜萬分,鄭重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賞真跡,並命人將這件重要的事記載下來。

王方慶小楷標題

「臣十代再從伯祖晉右軍羲之書」

令王方慶都沒想到的是,武則天並未將這些墨寶據為己有。

萬歲通天二年,武則天命內府弘文館善於摹搨的人,以這些墨跡為底本,用上等的黃蠟紙雙鉤填墨,複製了摹本。

而原件被加以裝裱錦褙,重新賜還給了王方慶。

《國家寶藏》還原了當年情景,「武則天」說:朕就是想看看琅琊王氏百年風骨是否還在。書聖先賢百年不散的神採氣韻,它不應該只屬於朕,應該屬於天下文士、百姓。」

她還囑咐王方慶,希望王家子孫能將祖先手跡世世代代守護下去。

遺憾的是,王家終是沒守住先祖真跡。所幸武則天時期複製的摹本,最終被保存了下來。

「萬歲通天二年,四月三日,銀青光祿大夫、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上柱國、琅琊開國男臣王方慶進」

留下來的唐摹本,卷尾可見小楷一行:「萬歲通天二年,四月三日,銀青光祿大夫、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上柱國、琅琊開國男臣王方慶進」

卷上還能看到梁武帝時唐懷允、姚懷珍、滿鶱、徐僧權四人鑒題;

帖前句首多處都有王方慶用小楷寫的祖輩名銜及官位名稱,其中寫到的臣、天、年、月、日、國等字,用的都是武周時期新體

一千多年前的《萬歲通天帖》,加之有王氏後人王方慶的題字,還有武則天文字改革時期的文字,愈顯珍貴。

帖中鑒題姓名

帖中題名

還有個有趣的細節。

啟功先生曾考察推斷,像卷中王慈得《柏酒帖》後下方「范武騎」三字,和《快雪時晴帖》偏左下方四字一樣,都是對收信人的稱呼,就像今天信封外寫某處某人收一樣。

「古人用素紙卷寫信,紙面朝外,隨寫從右端隨卷,卷時仍是字面朝外。寫完了,後邊留一段余紙裹在外層,題寫收信人,因常是托熟人攜帶,所以不一定寫得像今天那麼詳細。這種寫法,一直延續到明代文徵明還留有實物。只是收信人的姓氏為什麼在外封上寫得那麼偏靠下端,以前我總以為《快雪帖》是摹者用四字填紙空處,今見「范武騎」三字也是封題,也較靠下,原封的樣子雖仍未見,但可推知這是當時的一種習慣。」

王慈柏酒帖

「范武騎」

遭遇兩次大火

若有機會見到《萬歲通天帖》真跡,會發現《萬歲通天帖》上有很明顯的火燒痕迹。

尤其帖紙邊緣,焦灼之色非常明顯,甚至有些字跡已經被燒掉半個。

《萬歲通天帖》曾遭遇最驚險的兩次火災——一次是明代的真賞齋大火,一次是乾隆年間的乾清宮大火

原本王氏一門的真跡摹本,最終僅餘七人十帖。

關於留存部分有兩種說法——一說僅存五分之一,一說僅存四分之一。

好在,如今剩餘的書心部分保存尚為完好,留存下來已屬幸事。

帖中火燒破損局部

追溯至初,《萬歲通天帖》曾經歷史上許多文人名流收藏,著錄詳細,流傳有序。大致為北宋宣和內府、南宋紹興內府收藏、韓庄敏、岳飛之孫岳珂、元初大藏家王芝、岳飛五世孫岳浚、書法家華幼武、華幼武后裔華夏……直至清代入內府收藏。

1922年,溥儀假借賞賜皇弟之名,從宮中運出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萬歲通天帖》。

在《溥儀賞溥傑皇宮中古籍及書畫目錄》中有詳細的日期記載:

十一月初八

賞溥傑

唐摹萬歲通天帖(二十六號)

這批國寶隨溥儒藏於長春偽滿皇宮,直至1945年。

彼時,日本投降,偽滿洲也分崩離析,倉皇中溥儀匆匆出逃,留下那批國寶在一棟不起眼的小白樓里。

這些國寶在此後被大肆搶奪洗劫一空,或在爭搶中被撕毀,或被倒賣至國外,甚至在長春街頭以麻袋論價。《萬歲通天帖》一時不知所蹤,杳無音信。

曾經的偽滿皇宮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文物處將工作重心集中在搜集偽皇宮所散佚出來的書畫。時任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的楊仁愷先生也被派往長春。

也正是在那時,《萬歲通天帖》終見天日——1954年,時任瀋陽軍區副政委的周桓在一堆軍事地圖和檔案中發現了《萬歲通天帖》。

隨後,它被轉交到當時的東北博物館,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博物館

王薈癤腫帖

王薈翁尊體帖(郭桂陽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獻之廿九日帖

王僧虔

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職帖)

王慈柏酒帖

王慈汝比帖

王志兩氣帖

過眼皆是驚嘆

除了王氏一門墨跡的唐摹,我們還能看到卷後南宋岳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經手者、過眼者留下的題跋。

對於這樣一件稀世罕物,他們都留了什麼言?

張雨認為,《萬歲通天帖》的藝術價值遠超閣帖。

所謂閣帖,即《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有「叢帖始祖」之譽。但張雨卻覺得,和《萬歲通天帖》比起來,閣帖也只是「土苴」罷了,「苴」,指鞋裡墊的草。

他說,未見過唐摹本的人,都不能說自己懂書法

元 張雨 跋 唐摹萬歲通天帖

南宋 岳珂 跋 唐摹萬歲通天帖

文徵明寫道:「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而紙墨完好如此。唐人雙勾,世不多見,況此又其精妙者,豈易得哉,在今世當為唐法書第一也。」

明 文徵明 跋 唐摹萬歲通天帖

明 董其昌 跋 唐摹萬歲通天帖

去年嘉德藝術中心的「啟功舊藏金石碑帖展」上,啟功先生在1986年手裝的《萬歲通天帖》影印本也剛剛展出過。

其中,墨跡缺失之字,因影印本略縮不能鉤補,啟功便用小紙雙鉤,貼於眉端。

他還在一旁記敘了自己1978年秋天在遼寧省博物館「詳觀原本」的經歷,以及原本和影印本的區別。

1988年,啟功還為此作專文《考》,文中他也談到:

「《萬歲通天帖》不但沒有誤摹之筆,即原跡紙邊破損處,也都鉤出,這在《初月帖》中最為明顯,如此忠實,更增加了我們對這個摹本的信賴之心。所以朱彝尊說它』鉤法精妙,鋒神畢備,而用墨濃淡,不露纖痕,正如一筆獨寫』,確是絲毫都不誇張的。」

啟功題籤、批校、題跋

唐摹萬歲通天帖

1959年文物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

不過,也有例外。

歷史上有兩位曾擁有《萬歲通天帖》的人對其儘是輕視,一個是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另一個是乾隆

兩人都認為這鉤摹本沒什麼價值,還有缺損,便都看不上。

啟功先生在文章中特別寫了《萬歲通天帖》的這兩次「受屈」——

「這卷即是項元汴認為『價浮』的,所以歸了項篤壽。事見朱彝尊文。按這卷煊赫法書,可謂無價之寶,而項元汴竟認為不值,足見他並無真識。這是此卷受屈之一;又乾隆時刻《三希堂帖》,以《快雪時晴帖》為尊,信為真跡,而此卷則列於『唐摹』類中,這是受屈之二。」

如果你還想更深入地了解《萬歲通天帖》,可以讀讀啟功先生的《考》,收錄在《啟功叢稿:論文卷》一書中。

2月24日,遼寧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副研究館員董寶厚先生也將帶來一場講座:「獨一無二——《萬歲通天帖》中的國寶密碼」。

獨一無二

《萬歲通天帖》的國寶密碼

講座時間:2018年2月24日(初九)10:00

講座地點:遼寧省博物館渾南新館一樓佩文齋

主講人:董寶厚

2002年入遼寧省博物館,從事書畫策展、研究等工作。現為遼寧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副研究館員。

看《萬歲通天帖》的同時,別忘了遼博還有一場「明清書法精品展」在展出中,同樣值得一看。

此次展覽彙集了明清主要書家的經典書法作品,讓觀眾全面、系統的了解明清書法的發展與狀態。

明代書法部分將「吳門書法」「華亭書法」分別作為兩個單元並列展出,「吳門」和「華亭」是明代書法發展最重要兩個地區,也是明代書法最輝煌的兩個時期。

清代書法部分,設計了「碑派代表人物書法」這一單元。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碑派代表人物所寫的書法就是碑派書法。實際上,在碑派發展前期、中期,碑派代表人物都是從帖學入手,他們的書法實踐活動也是沒有離開帖學傳統範疇。只是他們的審美標準和學書取捨標準發生了一些變化,從而影響了後期碑派書法。

清代部分,則第一次將「皇族書法」單列出來。遼寧省博物館藏清代皇族的書畫作品數量和質量皆可觀,此次選取其中一部分,可從中管窺皇族書法的魅力和特點。

* 具體以展出現場為準

- 部分展品 -

明 文徴明 行書西苑詩卷 1556年

紙本 37×504cm

清 王文治 行書游春詞軸

紙本94×40cm

明 黃道周 行草書七言詩軸

綾本185×33cm

清 何紹基 行書軸

紙本 137×60cm

明 董其昌 楷書自誥身卷 1596年

紙本 26×276cm

參 考 資 料

啟功:《考》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

《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著錄·書法卷》

遼寧日報:不遜原作的王羲之家族墨寶集成

筆墨乾坤:《萬歲通天帖》特展

遼寧省博物館

2018年2月13日-3月4日

遼寧省博物館

瀋陽市渾南區中心廣場東北側

(渾南區智慧三街157號)

交通信息:

· 乘坐地鐵二號線至白塔河路站,轉乘有軌電車一號線至運行中心下車,再南行800到達遼寧省博物館;

· 乘坐地鐵二號線至21世紀大廈站,再換乘有軌電車三號線至和鴻廣場站,西行500米即是;

· 乘坐130路或108路公交車至全運五路公交樞紐站,西行300米即是。

門票價格:

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

· 4月1日至10月31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

· 11月1日至3月31日9:30—16:30(15:30停止入場)

* 星期一(國家法定假日除外)閉館,除夕日閉館。

展玩圖文消息版權已交由版權機構代理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台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圖片、視頻等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聯繫我們以妥善解決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展玩 的精彩文章:

倪瓚潔癖、趙孟頫愛錢、董其昌不淡泊……一口氣讀完薛龍春筆下的元明書法,過癮!
眾愛卿,快開啟朕御賜的大吉葫蘆

TAG:展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