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之前,請再看一眼父親母親
授權圖片 | 向維 攝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也很驚訝,他幾十年來從未應為挨打哭過。於是就詢問原因。
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麼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
「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每過一年,父母就老了一歲。最近兩天,很多人都要離開父母,為了事業、學業,讓我們把最美的祝福送給我們的父親母親。
離別父母
唐朝孟郊有《遊子詩》說:
萱草生堂階,
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在古代,遊子若是遠行,就會在母親的門前種上萱草。萱草又名忘憂草,在《詩經》中就有提及。
遊子在母親門前種上一株萱草,代表自己,母親看見萱草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讓母親忘憂。
或許在我們自己看來,自己出去打拚,出去求學,是理所應當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青春,對得起生命的饋贈,也才對得起父母。
但,父母一年一年老去。雖然他們理解年輕人,有些話,他們埋在心底。其實,哪有父母不喜歡子女多陪陪自己?
他們只是愛子女,以至於不肯為了自己想留住子女的「私心」多說半個字。
離家的你,可曾看到母親眼角的淚水?可曾看破父親那一句「快上車吧」背後的辛酸?
父母,為人之本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說: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父母,就是家庭的天,是我們的本。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睏倦的時候,沒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呼父母的。
所以,「孝」更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又怎麼會去愛他人、愛集體呢?
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麼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所以曾國藩書告誡自己,不要和不孝父母的人結交、共事,那種人都是無根之人,只會壞事。
孝,在細節
很多人總是以為,只要自己有愛父母的心、孝敬父母的心就夠了。他們認為沒必要在乎細節,甚至沒必要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
這種想法不知道讓多少人悔恨不已。歲月蹉跎,父母總在不經意間老去。很多人在父母離開後,才發現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實在少得可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歲月不等人,早已白了父母的頭。今年你看到的父母,已經不是去年的父母,他們的身子已經比去年有衰老了。
你不以為意的一個細節,可能是父母期盼已久的關懷。所以,孝敬父母,從細節做起。
平時多給父母打電話,給家裡打個電話,哪怕就是簡單的一句「可吃過了?」父母也會倍感溫馨。
要常回家看看。有時間的時候,不要只想著在網上尋找旅遊攻略,三五成群的吆喝著去哪裡旅行,騰出幾個假日常回家看看吧。
給父母準備禮物。父母不貪圖孩子的禮物有多貴重,只要是孩子買的,他們都喜歡。
當然,愛父母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在外注意安全,注意身體,愛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心,才是最基本的。
※莊子: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老祖宗留下的100個治病秘方,最好背下來!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