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需要怎樣的人類貢獻?
05 平行世界需要怎樣的人類貢獻?
榮格財經漫談思辨區塊鏈
作者 老趙
所有幣圈的群幾乎都全部被一個叫做《3點鐘無眠區塊鏈》的群聊天內容刷屏了。這個群里聚集了圈子裡的大大小小的名人們。徐小平、薛蠻子、杜均、慕岩、蔡文勝等都在其中。他們在群里「貢獻」了25個問答(註:請自行搜索相關內容)。
對於這些問答,老趙不想非此即彼、輕率評之。但的確勾起了老趙想漫談思辨的一個話題:我們除了追逐現象、討論「微觀層面」以及「技術」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為什麼是哲學家、思想家以及技術哲學反而是在人類歷史上若隱若現的強有力的為經濟和商業提供著給養,綿綿不絕?
我們在關注和追逐區塊鏈、數字貨幣以及ICO現象熱的同時,是否能形成某種或某些區塊鏈思想或新經濟學思想?未來公司和商業會如何的演進?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是否因此而發生某種迭代?人類的道德哲學、社會思想以及博弈共識等能否發生怎樣的演進?……老趙從「大佬們」的第一次群論中暫時還沒看到,這也是意料之中。畢竟,一切都剛剛開始。
眼前一亮的是,2月19日凌晨蔡文勝作為代理群主分享了自己的區塊鏈觀點(見本期公號附文)。他說: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但泡沫剛剛開始,要知道你身邊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比特幣沒有進入區塊鏈,很多人想買幣根本找不到門道。泡沫也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比如,從19世紀20年代電力發展帶動汽車工業革命引發1929經濟大蕭條,1995年互聯網帶動IT行業快速擴張引發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但每次泡沫過後,這些行業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發展。我們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互聯網改變信息傳遞和知識獲取,區塊鏈改變價值傳遞和定價規則。」而「區塊鏈單單解決價值傳遞就足夠顛覆世界。」蔡文勝的見識值得讚賞。
在榮格財經的發刊詞中,老趙就旗幟鮮明的指出:區塊鏈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還是一種思想。表面上看,「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群里各路人等連續幾天不眠不休的區塊鏈討論,很狂熱吸睛,但實質上是「無眠」二字所代表的「效率神話」,面對稍縱即逝的風口和機遇,人們都不想錯過。這是「自由」的必然和發展結果。
斯圖爾特·布蘭德早在1985年就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代人一口吞下了計算機,就像他們一口吞下迷幻劑一樣》。」按照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爾迪厄的說法,由於「通過高度形式化的處理,數字化能使人從個別、從特例中解脫出來。」所以,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可供普遍使用的工具」。
不可否認的是,虛擬世界物質化、物質世界虛擬化,成了上個世紀最後十年開始以來的主旋律,並演變為一發不可收拾的數字化革命。人們為了金錢和效率,毅然決然的關掉了原子,打開了比特;儘管比特不是饅頭白菜,但它能以數字現實的名義重新命名吃和飢餓,以及金錢和財富。數字變革對人類的影響,如同上個世紀初機器開始替代億萬農民的勞動一樣深廣。
如今,比特演進成了比特幣,物理世界變成了平行世界,從信息傳遞和知識獲取到價值傳遞和定價規則,新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秩序有待構建。這其中不僅有賴於那些勇敢吃螃蟹的實幹者們,而且也有賴于思想家們的碰撞和探討。正如18世紀英國的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們一樣,當他們面對資本冒險精神和商業精神與文化開始興起的時候。
從「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到「蘇格蘭常識學派」,從大衛·休謨到詹姆斯·穆勒父子,他們的思想成果不僅播及英格蘭及歐洲大陸,並深刻影響了大洋彼岸尋求獨立的美國。蘇格蘭文化之勃興,正值英國的「日不落時代」,源自蘇格蘭的智慧也匯入英國文化之主流,隨之走向世界。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對於「常識」的宣揚和思想哲學的堅守,猶如一盞明燈一樣,照耀著人類的前行。準確的說,更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啟蒙」,這種「啟蒙」遠非表面上的現象所定義的,而是努力探究現象背後的思想邏輯以及由現象所引發的人類思考。越是狂熱的時候,越需要常識。這有利於「秩序」和「文明」的推進。
而社區、社群和社團的偉大作用不可缺席。就像今天的微信群一樣和各種社群一樣。如果說,「三點鐘無眠區塊鏈」是一種有關金錢、投機和新經濟前瞻判斷的社群的話,有關區塊鏈思想活躍和思辨的社群正被千呼萬喚,這更需要「民間社群力量」的崛起,以及由此而開展的自由、開放與「尊崇個體」的行動。
一個永不磨滅的歷史光輝是這樣的:1740年至1800年期間,蘇格蘭的啟蒙思想家們主要集中在愛丁堡、格拉斯哥和阿伯丁的大學裡,他們組織了各式各樣的社團、學會、俱樂部,如擇優學會、文學學會、政治經濟俱樂部等,彼此之間交流緊密,思想激辯不斷。
以弗朗西斯·哈奇森、大衛·休謨、亞當·斯密、托馬斯·里德和亞當·弗格森為代表的蘇格蘭思想家群體,為現代社會思想的奠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讓蘇格蘭發生了巨大文明進步,同時影響了整個英國、美國和整個世界。
在這場偉大的啟蒙運動中,以托馬斯·里德為首的「常識學派」異軍突起,成為一支重要力量。里德寫出《按常識原理探究人類心靈》一書,首次闡述了自己的常識哲學學說。「原理」一書於1764年出版,其後不久里德即為格拉斯哥大學相中,取代亞當·斯密成為該校道德哲學教授。而老趙在漫談思辨第四講中談到,後者的《國富論》一舉成名天下知,奠定了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基礎,並為美國政府不干預經濟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
此後的19世紀、20世紀…思想家們的力量在人類每一次的工業革命和技術進步的時候,不僅從沒有缺席,而且還大放異彩。他們的思想,在人類的世界秩序構建中,起到了難以估量的偉大作用。而這正是人類的偉大貢獻。
區塊鏈之於TCP/IP協議,平行世界之於互聯網,「技術本身」的探討雖然重要,但「技術背後的哲學邏輯和經濟思想」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世界新秩序」的構建、「人性陰溝」的平衡、「好人」與「惡棍」的區分、重複性博弈後的新共識...這些才是人類得以繼續綿延發展的給養。
「銀行系統謹慎的運作,在很大程度上用紙幣替代了原來黃金和白銀主宰的領地......可以說提供了人們一路奔騰直上雲端的車馬。」亞當·斯密1776年在《國富論》中對紙幣的使用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評論。
只不過,現如今,區塊鏈、數字貨幣、加密貨幣...正像歷史河流中紙幣替代黃金白銀一樣,成了人們一路奔騰直上雲端的「新車馬」,人們對世界的新演進,充滿著無窮的想像、好奇,還有焦慮和不安。無論怎樣,在區塊鏈新世界之前的物理世界裡,人類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金融進化、特權演變」的歷史。而平行世界,則為「歸於大眾」提供了無限可能。
這也是當下的人們不眠不休的亢奮的一大原因,儘管其實誰都無法弄清楚區塊鏈到底會何去何從,一切都是在不確定的探索中,就如同二十多年前的互聯網一樣。但除此之外,人類在追逐金錢財富以及資本主義精神的同時,我們還能有什麼?
「人們從此禮拜堂出門,即入彼禮拜堂,這是歐洲大多數商業城市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今日的城市,看重的是資本的力量、資本的秩序。最應該風光的,還是資本的"禮拜堂"。」
資深投行人士李弘在其著作《圖說金融史》中如此說道。她說:
「幾百年資本主義精神的洗禮,傳統的神聖與說教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環,金融城裡的』紳士』銀行家離宗教倫理似乎漸行漸遠。但是教堂還在,意味著宗教"喻人向善"的價值觀還有著外在體現。幾年前,我參加了聖羅保教堂里的一場演講。在哈佛任教的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教授,正在這裡詮釋著金融危機如何愛英美肆虐、侵蝕著21世紀的"人,道德與權力"。他用倫敦城舊日銀行家的實踐對傳統的金融價值觀進行了重新解讀。感動我的不是教授演講的內容,而是看到來自金融城的幾千位專業精英這麼在乎去聽一場在教堂里的歷史』佈道』。那時恰好是下班的時間,大家本來可能會去餐館聚會,或到健身房消磨點時間,而他們卻從四面八方的玻璃大樓里出來,腳步匆匆地齊聚同一個精神的殿堂。」
當國人的財商素質和資本主義精神還不健全和發達的時候,如何避免區塊鏈又成了一次「惡棍們」的黃金概念的機會?以及大眾如何不被蒙蔽?人性的貪婪無知和進取良知如何平衡?這無疑需要我們的思想啟蒙和新秩序構建。
「區塊鏈只是個馬拉松的開頭而已,她不是百米短跑,今天熱鬧的公司大多數會完蛋。...關於區塊鏈,中國的監管面臨兩難的處境。管理一刀切,打擊了真正優秀的創業者,當年互聯網公司如BAT全跑到海外註冊最後都在海外上市了;不管吧,很多傳銷窩點無恥利用人性貪婪與無知,在四五線城市借區塊鏈之名在金融詐騙,確實有許多空氣幣加了區塊鏈名詞就出來忽悠百姓的辛苦錢。」薛蠻子如是一分為二地說。
這裡是榮格財經春節特別內容:漫談思辨區塊鏈。且看榮格財經老趙下期繼續和您不見不散。老趙祝您新春吉祥,闔家歡樂,萬事如意,幣幣大發。
附:三點鐘無眠群十問蔡文勝
摘自 哈希財經
提問1:您為什麼看好區塊鏈?
蔡文勝:我算比較早了解比特幣,大概2011年就知道,在2014年投資okcoin,也買了第一塊比特幣,但可惜一直沒有深入的投入。到2017年中,薛蠻子老師給我電話,要我投資區塊鏈,我還勸蠻子說ICO有風險,不要太多參與。真正理解是2017年底,我見了很多區塊鏈牛人,肖風、元道、吳忌寒、火星人等等,包括幾個擁有數萬比特幣的人,和他們深入交流,更加理解區塊鏈,也堅定認為區塊鏈是未來。
提問2:區塊鏈是場變革,為什麼主流精英很少參與?
蔡文勝:一個大的變革到來,都是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覺幹起來,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然後慢慢更多人都知道了,卻看不清楚而不敢參與。最後大家都明白了,形成共識也就是全民運動了。互聯網剛起步的時候,聯想、海爾、中移動都是巨頭,一樣看不起互聯網的變革,所以他們會錯過互聯網。現在互聯網巨頭一樣也會忽略區塊鏈的力量,雖然他們也會關注也會做區塊鏈技術,但不會徹底革命,這給了後來者的機會。
提問3:區塊鏈是泡沫嗎?
蔡文勝: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但泡沫剛剛開始,要知道你身邊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比特幣沒有進入區塊鏈,很多人想買幣根本找不到門道。泡沫也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比如,從19世紀20年代電力發展帶動汽車工業革命引發1929經濟大蕭條,1995年互聯網帶動IT行業快速擴張引發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但每次泡沫過後,這些行業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發展。我們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提問4:比特幣現在價格這麼高,現在進來會被當韭菜嗎?
蔡文勝:很多人擔心現在才進入比特幣區塊鏈會被當韭菜割了。現在全球玩數字貨幣的人不超過3000萬,經常交易的不超過1000萬,90%的人群還在觀望,現在進入你還是先行者,最後觀望者進場才是韭菜。那這麼多鏈這麼多幣,那個最有價值?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只能尋找那些最多人使用,最多人能形成共識的鏈與幣,最好時機是等泡沫破滅,那時候能留下來的成功概率最高,一切需要時間來選擇。
提問5:價值投資適合投資區塊鏈嗎?
提問6:政策監管會如何?
蔡文勝:中國政策是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各地政府都出台支持區塊鏈發展的政策。但政府不鼓勵發token,嚴禁ICO募資。所以用區塊鏈重構商業模式,用區塊鏈設置產品的應用場景,用區塊鏈技術改善用戶體驗都沒有問題的。但暫時不可以直接發token,也不要ICO募資。如果是海外項目,團隊也在海外,用戶發展也是海外,我想這屬於海外管轄的問題了。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是不允許做生意買賣的,所以沿海民眾只能出海到香港東南亞去做生意,最後還是當作愛國華僑請回來大陸投資創業。我相信將來監管是一定會放開的,因為區塊鏈技術一定能得到共識,如同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是一樣的,但可能會發展出中國特色的區塊鏈。
提問7: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這句話很流行,請問該如何理解?
蔡文勝:這句話本來說的是比特幣以太幣等其它數字貨幣的價格波動,因為交易所是24小時在交易,可能一天就上漲幾倍變富翁,也可能一覺醒來下跌90%變窮人。另一個層面也說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後。所以有個口號,未來的一年裡,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提問8:如何理解比特幣的分叉?
蔡文勝:比特幣誕生9年之後,已經聚集起了相當高的人氣。隨著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加入「挖礦」和「買幣」的群體,比特幣交易開始不堪負荷。如果將一次比特幣交易視作從一條公路的A點到達B點,那麼這條公路已經發生了擁堵。2017年8月,經過比特幣社群的投票,比特幣發生了第一次「分叉」(fork),從原有公路上分流出了一條更為寬闊的公路。從此,比特幣持有者可以選擇用「比特幣現金」幣BCH交易。後來又連續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TG,比特幣鑽石等分叉幣,但目前只有第一個分叉幣BCH是比較成功的,其它分叉價值不大了。
我更願意這樣來比喻:舊約聖經記載人類誕生以來的發展歷史,區塊鏈將會記載人類所有的交易賬本,聖經前期靠口口相傳再到羊皮書記錄再到印刷過程,花費了幾千年,中間還可能被篡改,如果當時有區塊鏈,我們看到的聖經可能不是這樣的。區塊鏈如同舊約聖經,聖經後來分叉出猶太教,又分叉出基督教和穆斯林,基督教還分叉出東正教、新教聖公會,也分叉出摩門教邪門教……比特幣同樣也會分叉出比特現金BCH,再分叉出以太幣ETH、EOS、QTUM,未來一定繼續分叉更多鏈,但很多分叉得不到共識認同還是歸零,最終只會幾個大的主鏈存留下來。主要公鏈會成為基礎貨幣,但未來更多應用數字貨幣不會比基礎貨幣價值低,特別是擁有數億用戶的應用鏈。
提問9:區塊鏈是不是互聯網2.0?
蔡文勝:互聯網底層技術是0101數字結合組成的,區塊鏈是一塊一塊計算區塊搭建起來的。互聯網是平面的,區塊鏈是多維的,互聯網疏鬆的,區塊鏈更堅固。互聯網傳遞信息,區塊鏈傳遞價值。
互聯網改變信息傳遞和知識獲取,區塊鏈改變價值傳遞和定價規則。區塊鏈不單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商業邏輯的改革。所以區塊鏈不是互聯網的升級版本,而是全新的一個鏈條,鏈接一切有價值的事物。
提問10:區塊鏈未來如何演變?
蔡文勝:任何重大技術的革命都不會一帆風順,而且需要經歷痛苦的低潮才能迎來真正的發展。區塊鏈和互聯網不會簡單重複,但發展路線可以參考:先從基礎設施、工具軟體、遊戲娛樂、通信社交、電子商務、衣食住行開始,最後和傳統行業結合。
目前比較能夠實現的應用是標準化產品和數字資產。金融會是第一個被變革的,非標化應用還需要時間。最重要的區塊鏈社交平台的核心,就是把使用者和得益者合為一體,這樣密不可分,每個人都是用戶也是擁有者。區塊鏈沒有地域國界之分,這是一次全人類自發組織的變革,甚至會讓人類幾千年來形成的組織制度、金融經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發生變化並讓人重新認知。
·The End ·
文 老趙
圖 Pixabay.com
版權歸著作人。
本文不構成對投資者的任何投資意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