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學義:憶母親

李學義:憶母親

按:每次收到李學義老師的文章,總是莫名感動,喜歡,欣賞。欣賞李老師如水流淌般的童年敘事。金貴的傳統生活的細節,如清風般徐徐而來。

文中寫到了外祖父嫁女前對女婿的種種考驗。如果不是李老師的寫作,我們無從知曉。而這些,就是我們祖祖輩輩曾經有過的傳統生活。我們每一個個體,就是這條傳統河流的傳承里走出來的孩子。

李老師堅持寫傳統生活的金貴細節,其意義和價值再怎麼說都不為過。感謝李老師。祝福李老師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安康!

楊宏偉2018年2月18日於德清縣尚博村

憶母親

文/李學義

母親走了,在勞累貧病中早早地走了。那年,她才四十八虛歲,我還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少年。倏忽七十年過去,而今,在歲月的磨礪中,我已變成皤皤的耄耋老人。許許多多的往事漸漸忘卻了,淡化了,但有關母親的記憶,還深深地烙在我的靈魂深處,無法忘卻,無法淡化。

母親去世時,正遇家境困頓,使這個家失卻了一位無法替代的主心骨。一向默默無聞一心念佛的祖母,在祭奠母親的靈台前,邊呼喊母親的小名,邊嚎啕大哭「……黃梅倒轉了呀,黃梅倒轉了呀,應該讓我先走呀……」悲痛之情,溢於言表,也足以表明她們婆媳間的深厚情意。

母親像許多舊時的婦女一樣,沒有超群的儀錶,沒有動人的氣度。出嫁前,協助外祖父打理開設在北柵安瀾橋堍的沈梅庭照相館,有時還幫外祖父為顧客拍攝外景照。攝影是門光的藝術,按當時的設備條件,很難達到今天的效果。在協助外祖父洗印過程中,她漸漸懂得無論是照相或鉛畫人物,如何處理好光與陰暗面是十分重要的。由於比較聰穎和勤勉,在幾個子女中深得外祖父的寵愛。過去做手藝的,一般只傳媳不傳女的,而母親成了外袓父不可或缺的助手,於至到了二十二歲還未出嫁,這在舊時可謂之「剩女」。據說,李家以庚帖前去提親,外祖父假以經商的身份趕去上海實際考察,結論是看上去「忠厚可靠」。1925年,李沈兩家決定結親聯姻,外祖父在接受李家聘禮時,對其中的「軟貨」(黃金製品),要求附上發奉(舊時發票的別稱),然後去「老鳳祥」驗證確實,才放心,以免女兒日後吃苦。

結婚前一天,外祖父還提出一項特殊考驗的要求:要父親去柏樹腳下的廟裡跪三炷清香,命舅舅們遠遠觀察,是否有耐心、恆心,有沒有煩躁情緒。這樣的考驗,父親竟能完滿通過。一次我陪父親對飲,喝到微醺處他似乎記憶猶新地對我說:「你們現在討老婆多自由呀,我討你媽時真不容易呀!」不知是耿耿,還是陶然在回憶中。出嫁後的母親,一心相夫教子,對長輩孝敬而不虛張,對子女愛而不嬌寵,與鄰里和睦謙讓。母親在打理日常家務同時,一家的衣著、鞋子大多是由她縫製,她的女工特精緻,花繡得特美,源於她深諳攝影與畫作。我家與隔壁章家,在過道處是同一牆壁,由於兩家相處融洽,為互助方便,乾脆把此牆打通,白天開門是兩家,關門成了一家。隔壁娘姆把我們姊弟也當作自己的孫輩,雪卿哥哥就像我們的親哥哥。這在我幼小的記憶里是十分溫馨美好的。母親曾隨父親去上海南京東路的集益里小住,後由於時局動蕩,大概在二次直奉戰爭後數年,父親遵從外祖父「得意不宜再往」的囑咐,遂返回故里閑居。對於這個家的日常生活,父親幾乎束手不聞,看看書和聽聽書,成了他經常的習慣。直至抗戰爆發,父親存於浙江錢莊的積蓄,頃刻成了一張廢紙。生活漸漸墮入困頓。無奈,父親曾兩次去上海謀職,其中一次去了上海西北郊的真如郵局。或許是不順暢吧,都是短暫而返。後來,母親實在無奈,求告於她的大姐我的大姨媽,讓父親充任她家企業的賬房先生。沒多久,因聽不得奚落之聲,父親摔珠而別。此時,母親曾經積蓄頗豐的私房,也漸漸接近空虛。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父親終於接受母親的苦苦哀求,放下僅有的所謂尊嚴,母親綉制了兩雙精美的拖鞋,託人謀取菱湖化學廠的一份勞工,穿著陳舊的長衫,走醤園弄小路,到化學廠當了一名他不曾想到的濾粉工。不久,母親患乳腺癌病情漸重,開始只是一顆黃豆狀,直街上的一位中醫看診後說,要治癒起碼得幾擔米錢。無奈之下,母親放棄治療,用碘酒只能表層緩解,根本解決不了病灶。後來漸漸潰爛,疼痛時母親哀號著請醫師給她注射止痛。其時,打兩針瑪菲止痛針需半錢金子。母親漸漸預感為時不多,悲怨地面對父親,指著哥哥與我,哀嘆我們可能面臨乞討度日。

1950年初,哥哥考取了浙江土木工程學校,去杭州讀書。而我孤苦無援,輟學被送去上海學徒獨立謀生。第二年,我在寒冷的冬夜裡逃往杭州,請求哥哥代我求情,讓我返校復讀。遺憾的是,父親經隔壁娘姆考慮認可而續弦了。母親不在了,我失去了應有的關懷與包容,當不成「回湯豆腐乾」,屈從地重返上海。

也許吧,天無絕人之路,在經歷幾多動蕩與劫難的我國社會,漸漸復甦,走向開明,走向空前的繁榮與強大。

今天的我們,與往昔無法比擬,也是母親為之祈求而不可得的。願我們的後人,珍惜美好時光,立志成人,無愧於家國,遠比我好些,更好些。

2018.2.14於天元頤城

作者簡介:李學義,1937年2月生於抗戰前的湖州菱湖鎮。1950年7月十四虛歲去上海北京東路學徒。1956年8月奉調轉上海民一鐵工廠從事機械勞動。1958年上海擬成立三大工業區,不久,併入彭浦工業區的上海冶金礦山機械廠。1959年7月,奉調上海冶金礦山機械廠的紅專學校,從事職工業餘教學。1964年8月,奉調去了貴陽的貴州省通用機械廠(對外名稱),1972年經批准,調來湖州電影公司至退休。

「我的童年故事」寫作邀請函

一、緣起

2017年10月21日,楊宏偉老師在浙江省德清縣圖書館開設了《童年的秘密,意義和價值——關於尚博祖屋的寫作及其他》的書友會講壇。講壇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引發的以「童年即故鄉」為主題的寫作活動中,湧現了來自祖國各地的大量美文。這些文章在浙江省德清縣圖書館書友會公眾號微信平台推送後,不僅在德清縣,還在祖國的不同地區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無論男女老幼,無論五湖四海,人人都有自己的故鄉、過往、童年,都有值得緬懷的人和事,都有尋找心靈故鄉的內心訴求。本次論壇引發的現象,可以說是社會學意義上的現象。

每個人都是自在自得的作家。只要有所積澱,經過歲月洗禮,有了閱歷,並且有所激發,就水到渠成能夠寫作。寫作就是人本身。所以,每個人都能提起筆來寫自己的童年和故鄉。

二、主題及要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經歷,對每一個人影響深遠。請以自己成長的故鄉(環境)為背景,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文章注重細節描寫,寫出童年生活的環境及風土人情,寫出獨特的人生經歷和體驗,寫出陪伴你成長的人對你的深刻影響。題目自擬。

優秀文章將在「童年與故鄉」微信公眾號平台專題推送分享。優秀文章擬結集出版,屆時邀請作者參加相關文化交流活動。所有來稿視為同意本規則。

三、投稿方式

楊宏偉,2018年1月28日

楊宏偉老師簡介:1972年4月生於浙江省德清縣鍾管鎮尚博村。尚博村,清朝洋務重臣、外交官傅雲龍的家鄉。早年就讀於浙江省湖州中學。曾在家鄉德清縣教書9年,2003年離開浙江到上海教書至今。現為上海市某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楊宏偉老師在浙江省德清縣圖書館

(歡迎關注、收藏本公眾號「童年與故鄉」。方法:點擊本頁面最頂端標題右下方藍色的「童年與故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柒個我》-願你找到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金槍魚可頌、原味可頌、臟臟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