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孩子?

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孩子?

小時候,我堅信,學習好就能成為社會棟樑,成為社會棟樑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快快樂樂過一生。直到我的故事結束,Happy ending!

也沒過多少年,那些個支撐著理想的等式就不成立了。又過幾年才發現,所謂成長,就是在不斷地打破各種等式,把它們先變成約等於,漸漸地就成了不等式。比如:好人不等於所有人減去壞人。成功不等於不失敗。富有不等於不貧窮。幸福也不等於不痛苦。

我們總希望把正確的事情告訴孩子,讓他們更好地認識世界,理解人生。可隨著人類認知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懷疑自己曾經了解的世界。前人劃分的世界,早已經分崩離析。前人探尋的已知,早已湮滅在更加浩瀚的未知里。在我們自身都逐漸迷失於技術更迭的狂潮之中時,我們又該如何引導下一代?

今天我們談談未來的教育與學習。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時代與思想都給出過差異巨大的答案。有人認為,教育是約束人的行為與思想,建立社會規範與共同認知的方法。有人認為,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有價值的人。有人認為,教育就是生活。有人認為,教育就是提升人的能力的過程。也有人說,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必要手段。

現代君覺得,未來教育的目的也許非常簡單,那就是延續人類的文化自信。當然,在未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想要真正實現卻會是很難的一件事。

文化自信包含自我認同感,對生存意義的探討以及尋求生命快樂的過程。在今天看來這個內涵似乎有點奇怪,自我認同感還好說,生存的意義和尋求生命的快樂跟文化自信有什麼關係?而且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難道就真的那麼重要?教育嘛,不要讓人變得太壞,然後把人成功送上工作崗位就行了,何必搞得那麼玄虛?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來思考一下,未來的世界,人們做的工作是怎樣的。不必把時間坐標定得太遠,二十多年後,今天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們將會面對一個怎樣的就業環境呢?

保守估計,一半以上的人並沒有什麼在今天的人們眼中所謂的正規「工作」。

你或許馬上就急了,沒工作怎麼成?!那怎麼掙錢?如何養家?拿什麼買房買車?那樣別說傳宗接代,討個媳婦都困難了。簡直胡說八道。

別急別急,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是按照如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狀態來看,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只用極少數人的勞動保證全人類的基本生存。早在15年前,美國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比例就已經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說,維繫人類基本生活水平的工農業生產只需要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口。而在六十多年前的1950年,在美國的這個比例還是一半左右。這是生產力的發展所決定的,如果沒有意外,全世界人民都將走向這條道路。機器已經可以代替絕大多數工農業生產活動中人類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效率更高。

即使是保守一些的估計,30年後,只要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從事生產性工作,全人類就基本可以衣食無憂。工業革命,搶走了農民的鐮刀,把他們趕進城市,送進工廠。自動化革命,拿走了工人的扳手和螺絲刀,給他們穿上西裝,送進了辦公室。所有這一切,只是在區區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完成的。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許多人甚至同時經歷著數次產業革命的浪潮。而在並不遙遠的未來,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下一代革命,就會把辦公室里的人們通通趕回家。

在前面的兩篇關於未來的專題中,我們嘗試著描述了未來的醫療和交通。很明顯,在這兩個領域裡,未來都基本不需要人類插手。健康大數據網路知道每一個人的實時身體狀況,人工智慧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為人們提供差別化的個體醫療服務。醫生們不用去坐診了,手術刀也不用拿了。因為沒有人能比機械手拿得更穩,而且未來理論上根本就沒有用手術刀動手術的必要。每個人的血液里都有許多納米級的醫學機器人(這東西不是現代君的臆想,而是早已經在實驗當中)。它們可以依據人工智慧對你身體的實時判斷,隨時為你縫合傷口,消滅病毒,切除病變組織,甚至隔離癌細胞。所以未來醫學中,人類親自動手開刀這件事,基本上行不通。你說讓醫生們去搞醫學研究?靠人腦子記憶幾十億人每天的身體健康數據,然後和幾百年以來的幾億億病例進行比對,找出成千上萬個健康指標中的相同與不同點,然後依據數據來分析對策?你是不是在跟我開玩笑。。。

交通就更不用說了,人類司機這個職業很快就會成為歷史。智能交通工具不需要人的干預,毫無疑問駕駛更安全,效率更高。你想體驗駕駛樂趣么?不好意思,回家去玩電子遊戲吧。真實的未來道路上交通工具行駛速度超過500千米每小時,而最短間距甚至不到1米,就算讓你開你敢么?

只要是你想得出的職業,基本上都會被替代。不必感到驚訝,因為很多例子就發生在我們身邊。1983年1月3日,中國的第一家超級市場在北京海淀區開業。那個時候在中國的各個城市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商場櫃檯營業員。人們還無法想像如果買東西櫃檯後面沒人該怎麼辦。而很快,不過幾年的時間,大家就忘了在買大米,買油鹽醬醋和日化用品的時候找找服務員問價錢了。如今,中國人買東西基本只在乎包郵不包郵,還有幾天到雙十一,還有幾個人記得櫃檯服務員呢?

律師和法官應該也干不下去了。沒有誰能比人工智慧把法律條文和案例記得更清楚。交給它們吧,不僅錯誤率低,工作效率還極高。畢竟人工智慧不收紅包也不放假。

什麼銀行、股票交易所、電信營業廳、電網營業廳之類的有人服務窗口通通不用人了。別說未來,今天我都基本不去了。。。

技術服務工作也完全可以自動化。因為人工智慧的學習速度和判斷力在具體的技術領域完全可以替代人類。今天,人類下圍棋都下不過它,你非要說20年以後人工智慧不如汽車修理工和養路工人幹得好,誰信啊。

各種設計領域也難逃魔爪。想要什麼樣的衣服,想要什麼樣的建築,想要什麼樣外觀的產品,只需要張張嘴跟人工智慧說一聲。5秒之內給你拿出1億個備選方案供您選擇,如果不滿意我這裡還有1億個。。。

回到我們關於教育的探討,如果不遠的未來是這樣的狀態,我們應該教育後代做些什麼呢?唯一剩下的事情,應該就是延續我們的文化了。屆時的人們衣食無憂,也基本沒有了金錢、國家的概念,壽命長到我們無法想像。一方面被我們的僕人——人工智慧伺候得服服帖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完全依賴於它。我們把政治、經濟、社會服務、安全、飲食、健康、交通等等都交給了人工智慧來管理,過著只能無所事事的日子。那是一個溫柔的牢籠,表面上看並非無法突破,但實際上,因為做什麼都不可能比人工智慧更好,也就做什麼都沒有了意義。你可以試著炒幾個菜,出門去開會兒車,在紙上畫畫樓房,可是結果就是不管你怎麼努力,都不及人家送到手邊的萬分之一水準。那你做這些又有何意義呢?

可以回頭么?對不起,到那個時候就回不去了。就好像今天,我們都被剝奪了種地的權力,你覺得我們能回到農業社會么?

或許你會說,那樣的時代還很遠吧,三五十年你說的也太誇張了。的確有些遠,但我們正在走上那樣的一條路。如果方向如此,不論三五十年還是三五百年只是一個程度的差別,它對我們今天的思考還是一樣的影響。更何況隨著我們人類整體壽命的不斷延長,誰還會覺得一百年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呢?

對文化的自信,似乎是未來人類群體延續下去的唯一意義。現在如果回過頭再來講文化的自信包含自我認同感,對生存意義的探討以及尋求生命快樂的過程,似乎就不會覺得怪誕了。當然,未來的人類文化,肯定遠非我們今天所能夠理解。我們的音樂、文學、戲劇、影視、繪畫等等藝術形式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人可以證明人工智慧無法理解藝術。如果它駕馭這些藝術的水平遠高於人類,那我們就必然也必須創造出更高層次的藝術手法來滿足我們的文化自信。否則當人類連娛樂自身這件事都無法自主的時候,就遲早會走到難以為自身存在找到意義的那一天。因為彼時將無法分辨究竟是我們在駕馭著自己創造出的工具,還是工具反過來束縛了我們的靈魂。只有能夠自主地尋求生命的快樂,才能找到文化的自信,而只有不斷強化的文化自信,才能夠支撐起未來我們生存的意義。

所以,不論未來將走向何方,人類最好的教育應該就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這不是為了快樂而快樂,也不是頂住生活壓力下的強顏歡笑,更不是有差別的只有在看到孩子們時才能露出的笑容——那是孩子們的純真帶給我們的喜悅,而不是我們在感染他們體會生命的樂趣。

如果今天的我們都無法找到生活的樂趣,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在勞作在忍耐在等待在痛苦,為了工作而工作,無法利用文化的自信找到自足、快樂的生活方式,那又怎麼能讓後代的人們在更加閑適的環境、更加無所適從的世界中理解生命的樂趣呢?所以,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活得安心,過得開心,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充實。不管耳機里聽的是貝多芬還是周杰倫,搖滾還是嘻哈,相聲段子還是評書,要讓孩子們理解生命是享受不同的一種過程,永遠不要喪失欣賞與娛樂自身的能力。不論是唱歌還是舞蹈,吹笛子還是彈鋼琴,剪紙還是做模型,打遊戲還是做白日夢。就算你最喜歡撓痒痒,能撓出感覺撓出狀態撓出真性情,從撓痒痒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快樂,內心的平和。只要能撓得精彩,撓有所得,一樣是最有價值的生命體驗。儒家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格物致知」,認為天道蘊含在萬事萬物之中,只要認真體悟,就能從任何事物中獲得真知。道,被解釋為萬事萬物的規律。而我認為,如果套用格物致知的理念,那麼「道」其實就是生命的意義,所謂的真知,其實就是快樂本身。

未來的人們,最重要的事情或許就是在不斷體驗與交換彼此的生命感受。相信彼時的人們對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將會進入完全不同的理解層次。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引導下一代的人們,以對文化的自信為基礎,從內心的快樂出發,繼續全新的生命旅程。

同教育相對,我們再來談談未來的學習。

不論是口耳相傳還是著書立說,不論是私塾還是公立學校,千萬年來,記憶能力的充分利用是我們學習方法的基礎。由於記憶無法遺傳,每一個人類個體都不得不重複一遍先祖們走過的道路。從智人開始製作石器到探測到引力波,我們走過了數十萬年的時光。可是每一個新生兒對世界的認知,依然被重置到了遠古的蒙昧時代。上帝對於我們的遺傳技能,就是那樣地吝嗇,連語言都沒有留下。

這種效率低下且十分落後的學習方式讓人類吃盡了苦頭,因為沒有人可以窮盡前人的經驗,也就無法避免再犯前人的錯誤。1363年,鄱陽湖畔,陳友諒大戰朱元璋,為了充分發揮自己水軍擁有巨型戰艦的優勢,他發令將所有戰艦用鐵索連環。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里,如果有人還記得一千多年前火燒赤壁的故事,絕不會讓主帥犯下和曹操一樣的錯誤。朱元璋不是諸葛亮,但是他命裡帶著東北風。結果嘛,陳友諒和當年的老曹一樣,甚至比老曹還慘。

這樣坑人的學習形態,在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觀?

可以說,隨著人類對大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肯定,學習本身也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君想要說,像學校這種落後的學習機構在不久的未來就會消失。把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的想法是可以的,但是圍起圍牆進行無差別填灌式記憶培養就比較笨了。

因為未來,記憶式的學習形式將成為歷史。我們會把記憶的任務更多地從大腦中分離出來,交給機器去完成。世界在前進,歷史越來越長,沒有人能夠記住所有值得記住的事情。但是機器可以。而且擁有了人工智慧的機器,可以更高效、準確、人性化地搜索到我們需要的信息。這一點不必等到未來,今天的技術就已經做得不錯。很多的社會經驗、新知、方法、技能,人們不再記憶,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拿起手機,在某度的搜索詞條中輸入幾個關鍵字,結果就會顯現在你面前。二十年前,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夠背下十幾個重要的電話號碼以及自己的銀行賬戶號碼。可今天,還有人會費心去做這些事情么?單位領導的手機號?你等等,我找找我的手機。我自己的微信號?我也不知道,哎呀那麼麻煩幹嘛,來掃我的二維碼……

更進一步,就是我們對人腦記憶方式的破解帶來的人機交流的方式的革新。這個在健康專題中我們已經探討過。一旦破解了人腦記憶的運作方式,我們就完全可能將一些基礎記憶和經驗以信息包的形式進行保存和再現。

那個時候,在今天需要很多時間學習的東西(其實就是在不斷地重複記憶),將可以在瞬間從信息包複製入人腦中。比如你想學烹飪,很快,你就可以了解你需要了解的一切知識。關於食材、烹飪方法、口味、製作經驗等等,你可以做得和任何一位歷史上出現的廚神一樣好。因為他們的記憶都在你的腦子裡。而這個很快的學習時間有多久呢?也就是幾秒鐘。

對於孩子,只要條件允許大腦發育成熟,就可以把人類基礎知識信息包傳輸到他們的大腦中。包括語言、文字、基礎計算、基本認知、交通安全、自然科學等等。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的所有知識,幾秒鐘內學完,還不會忘,還融匯貫通隨用隨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那麼,當所有的人類經驗與記憶都是U盤一樣一插就會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學習么?答案是必須的。我們需要先學習檢索知識的科學方法,然後學習利用知識理解世界並發現新知的能力。我們的大腦,最重要的兩個能力就是記憶和思考。或許,當人類將自身從枯燥的記憶訓練中解放出來之後,就會獲得全新的思考和理解方式。或許那個時候,邏輯學、哲學、分析方法論、分類學、認知理論等將是十分重要的學科和學習內容,成為人類基礎教育領域的主要教授對象。

上個學期你家娃的英語成績不怎麼樣,很重要麼?請上京東,搜索翻譯機。看到這些秒殺價千把塊錢的小玩意,是不是心情會好一些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現代人真好 的精彩文章:

肉體與靈魂,人類與類人

TAG:做現代人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