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後葬入裕陵,乾隆皇帝不得安生,連屍骨都支離破碎

死後葬入裕陵,乾隆皇帝不得安生,連屍骨都支離破碎

死後葬入裕陵,乾隆皇帝不得安生,連屍骨都支離破碎

乾隆去世沒多久,還沒下葬,嘉慶皇帝接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當時負責裕陵隧道工程的庄親王綿課報告說,橫安石檻已見有裂縫斜紋兩道。門樑上的月光石裂開了,這個問題可是相當嚴重,這道橫安石樑可是裕陵地宮的主承重梁,如果處理不好,地宮可能就此塌陷。

裕陵建成40多年,這主橫樑早不裂晚不裂,偏偏乾隆皇帝剛去世,還沒下葬的時候就裂了,出這麼大個問題。而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嘉慶也沒辦法,因為乾隆去世,下葬在即,當時綿課建議,先把隧道的築打夯土工程改成磚砌,因為打夯的衝擊力太大,如果再打夯,石門就隨時可能被震裂,進而導致地宮塌陷。

嘉慶皇帝聽了綿課的建議,他當即做了三個決定,第一改夯土打築隧道為磚砌地面,二是下旨不可屢次更張,第三則是在第一道石門兩邊在頂上兩根石柱。

從一開始選址風波到後來的地宮滲水,再到乾隆死後發生的安全隱患,這一連串的問題似乎在告訴我們,乾隆皇帝的陵寢就像是一個湊湊合合的豆腐渣工程,那麼作為一代盛世帝王,精明能幹、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難道就看不出來這些隱患嗎?他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地宮存在那麼多遺憾呢?

在查閱了大量的史料之後,專家發現當年在陵寢建設上,為了彌補已知的遺憾,乾隆皇帝的確採取了很多措施,首先,乾隆皇帝命令工部,遍選天下精工美料,比如裕陵所有的建築木料,全部用的是非常珍貴的金絲楠。金絲楠木產自西南的深山老林,而它之所以珍貴,不僅是因為木料成材很難,木料很少,而且還因為當時采木工流行的一句話「千人進五百出」。

裕陵的磚料很講究,這些磚敲打的時候,都能發出金屬一樣的聲音,所以後人稱之為金磚。而金磚的燒制,一定要在蘇州選擇一種特別的土料燒制,而且燒制過程對溫度要求特別高,高了低了都不行,據說十窖磚能燒出來一窖合格的就算萬幸。

乾隆的第二個措施那就是裕陵建有佛樓,這是清朝以前的帝陵所沒有的,而佛樓是用來供奉寶物的,據傳聞,裕陵佛樓里曾經供奉了大量的珠寶玉器,以及一些傳世名作。再者,乾隆別出心裁,在裕陵里還修建了三座玲瓏剔透的玉帶橋,這三座橋不僅全用漢白玉建造,而且橋上還雕龍刻鳳,極盡鋪張之能事,而三座橋就在隆恩殿後、陵寢門前,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而地宮裡的大量經文佛像雕刻,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完成。所以從這些投入來看,裕陵並不是所謂的豆腐渣工程,而是一座藝術的寶庫,反映了清代高超的工藝水平,不過,卻也正是因為這些普漲奢華的建築,裕陵是乾隆死後永世不能擺脫的一個遺憾。

乾隆的一生,創下了清朝繁榮的鼎盛時期,從他個人的角度,他當然希望這種繁榮永世傳承,卻不料,因為修建裕陵,因為他六下江南,因為他奢侈浪費大講排場,到了乾隆朝晚期,清朝國庫已經是日益吃緊。

而最關鍵的是,晚年的他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而這一時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美國獨立了,法國發生了大革命,此時的乾隆卻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國,千古第一全人的迷夢之中,絲毫沒有察覺到,盛世之下的危機,這就為清朝從康乾盛世快速轉向道咸衰世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清王朝的沒落衰敗,由乾隆開始,已經是不可避免。所以當1928年7月,當軍閥孫殿英一聲令下,裕陵被炸開,陵寢里的隨葬品被洗劫一空,金棺被劈成碎片,乾隆的骸骨支離破碎的時候,乾隆精心打造的裕陵除了給世人留下驚嘆之外,更多的是無盡的感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封的印記 的精彩文章:

開工不久又遇難題,乾隆帝:建個陵寢怎麼那麼難如意呢?
其他人都不敢做的事,只有曹操敢做,最後立下了赫赫戰功!

TAG:塵封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