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十二帝疑案:嘉慶死後為何沒有棺材?(圖)

清十二帝疑案:嘉慶死後為何沒有棺材?(圖)

原標題:清十二帝疑案:嘉慶死後為何沒有棺材?(圖)


節選自《清十二帝疑案》,中國工人出版社


清朝的皇帝即位後,要做兩件神秘的事,一是選定萬年吉地,就是找一處風水寶地,作為自己將來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準備一口棺材。滿族的棺材是一種很特殊的形狀,棺頭有葫蘆,故而又叫葫蘆材,也叫旗材。這些棺材的材質是有區別的,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貴妃具用金絲楠木,貴妃以下則用杉木。由於棺材的漆飾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必須提前準備。


嘉慶帝在承德突然離世,大家手忙腳亂,除了找不到立儲密旨外,還沒有盛放屍體的棺材。當時正是酷暑,屍體很快就會腐爛,所以,必須馬上找到一口合適的棺材,才免得失去皇家的尊嚴。


這件事,最著急的就是嗣皇帝旻寧了。他焦急萬分地說:「梓宮為萬世閟藏之器,此間並無合制良材。」也就是說,這樣神秘而重要的東西,在承德是沒有的。怎麼辦呢?道光帝趕忙下達六百里加急特諭,命令留京王公大臣設法找到一口合適的棺材。


道光帝很快得到了消息。嘉慶帝死後第三天,即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留京的王公大臣奏報,內務府存有一副乾隆年間的材板,為楠木材質,正好符合皇帝之用。道光帝得到奏報,馬上下令運抵承德:「晝夜行走,能早一刻,務趕緊一刻。即將幫蓋底拆平,用氊包裹,俟到此間,再行合成,均無不可,總以迅速為要,萬勿刻遲。」為了方便,道光帝令三弟綿愷、五弟綿愉迅速趕往熱河奔喪。


嘉慶帝的屍體終於在死後七天得以倉促大殮,大殮就是屍體被安放在棺材之中。從此之後,嘉慶帝的棺材被稱為「大行皇帝梓宮」。


八月二十日,嘉慶帝的梓宮從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啟靈,僱用了大量的抬棺杠夫。當時有32人抬棺,有80人抬棺,也有128人抬棺,看道路的寬窄而定。總之,這些抬棺人員達到7920人。經過十天的行程,八月二十二日,嘉慶帝的棺材進入紫禁城,從東華門、景運門進入乾清宮。嘉慶帝終於回家了,他的梓宮被停放在乾清宮。


停棺於正殿的主要目的,是便於皇家祭奠大行皇帝。嗣帝就主喪位,縞素;皇后、妃嬪、宮人、皇子、公主、皇孫、福晉及近支王公等於几筵殿內,行殮奠禮。殿外,諸王公福晉、夫人、郡主、縣君以上于丹墀右,三品淑人以下於隆宗門外,齊集哭臨。百官中,旗員居闕左門外,漢員於各官署行禮致喪。行禮的儀式繁雜,朝晡、日中三設奠,朝晡進羹飯肴饌,午奠進饌筵,就好比皇帝還活著一樣,進行侍奉。


在乾清宮停靈18天後,出殯到景山觀德殿供奉。在觀德殿停靈半年,於三月十一日起靈,出殯到陵寢。嘉慶帝的陵寢叫昌陵,是他的父皇乾隆帝生前給選定的。三月二十三日,在昌陵行大葬禮,嘉慶帝的梓宮被安放在地宮寶床之上,關閉了刻有八大菩薩的四道石門,嘉慶帝終於入土為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裁縫 的精彩文章:

淡定,這裡是三國:曹操之女為何甘願「三女侍一夫」(圖)
呂布這麼能打,被董卓當槍使可不是因為貂蟬 | 淡定,這裡是三國(圖)

TAG:文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