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群狼共舞——你知道七國各自的勢力範圍和強弱對比嗎?
進入戰國時期後,諸侯列國的征戰更加劇烈。這時期的東周王朝已經完全失去了統領的天子之位,東周以一個國力羸弱的小國存在著。經過不斷的分裂、結合,形成了七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這些強國,各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相互間進行攻擊或防禦的戰爭。戰勝國擴大疆土,戰敗國被削地或者是被吞併。七個國家的分布位置為:西有秦國;東有齊國;南有楚國;北有燕國;中部是韓趙魏三國,趙在北,魏居中,韓國在南,韓魏最接近秦國。
一、秦國——後來者居上
1.疆土範圍:秦國約佔有今陝西關中、漢中,甘肅東南部,四川省大部。疆土面積僅次於楚國。
2.勢力:東周時期,秦國還是個文化落後的國家。前361年,秦孝公廣招天下賢士。衛國人商鞅應募入秦,得孝公信任,變舊法創立新法。雖然商鞅沒有得到善終,可他在秦國施行的新法經過10年的整頓,秦民風大改,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國富民強,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成為戰國的第一大強國,也被稱為天府雄國。人口300萬,兵力60萬,居第三。
二、韓國——夾縫裡求生
1.疆土範圍:疆土面積戰國最小,東鄰魏國,西邊與秦國臨近,兩面受敵,連年被他國侵擾。
2.勢力:前375年,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山西臨汾縣)遷都到鄭都新鄭(河南新鄭縣)。後來又遷都陽翟。韓昭侯用法家申不害為相,行苛刻政治,國力暫時加強。申不害死,韓又被侵伐。韓國疆土北自成皋(河南榮陽縣西北)過黃河到上黨(治設山西長治縣),南有陘山(在河南郾城縣),東臨洧水(源出河南密縣,至新鄭東南流入穎水)。山地多,平原少,物產貧乏,人口稀疏,在七國中最為弱小。人口150萬,兵力30萬。
三、魏國——疲憊的老大
1.疆土範圍:南有鴻溝(汴河),與楚為鄰;東有淮穎,與宋齊為鄰;函谷關內黃河西岸,自鄭(陝西華縣)西北過渭河,沿洛水(北洛河)東岸到上郡,築長城,與秦為鄰(前328年,魏河西地全部入秦);北有卷(河南新鄉陽原一帶)、酸棗(河南延津縣),與趙為鄰。魏地平原肥沃,人口稠密,無險可守,四面受敵。魏惠王因畏秦兵;前340年,自安邑(山西安邑縣)遷都大梁(河南開封市),與韓為近鄰。
2.勢力:前424年,魏文侯即位。魏文侯學儒術,著書六篇,《漢書·藝文志》列在儒家。他尊敬田子方、段干木,重用西門豹、李俚、樂羊及大軍事家吳起,當時在諸侯中最有聲望。秦孝公變法以前,魏是最強的國家。人口350萬,兵力70萬,僅次於楚國。
四、趙國——敢與秦爭鋒
1疆土範圍:趙國西有黃河,南有漳河,與魏接壤;東有清河,與齊接壤;北有易水,與燕接壤;西北傍陰山築長城,與匈奴、樓煩、林胡為界。
2.勢力:戰國後期唯一在軍事上能抗衡強秦的國家,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造就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騎兵力量。趙國騎兵的戰術思想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在趙奢、李牧的指揮下,其最為看中騎兵的機動性,尤其善於突襲作戰,在長平之戰後也曾經數次挫敗秦國,可以說,趙國騎兵開創了騎兵作戰的一個時代。人口250萬,兵力50萬。
五、燕國——默默又無為
1.疆土範圍:燕疆域東北有遼東,與朝鮮為鄰;北築長城與東胡、林胡、樓煩為界;西有雲中、九原,與趙為鄰;南境築長城,與齊為界。燕離秦遠,受戰禍較緩,有餘力開拓遼河流域,奠定了古代中國東北方的疆域。人口150萬,兵力20多萬。
2.勢力:燕國國君是西周初召公奭的後裔,東周時期燕國弱小,常被山戎侵掠,燕昭王招募賢士,得樂毅,出兵破齊,燕成北方強國。六、齊國——國富學風強
1.疆土範圍:南有泰山,與楚、魯、宋為鄰;北有渤海,隔海與燕為鄰;西有清河,與趙為鄰;東濱大海。
2.勢力:齊國富兵強,與秦遠隔,不受秦兵威脅。齊宣王招集天下成百上千的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讓他們自由地講學議論。這些人聚居在齊國都城的西門外,當時號稱稷下先生。宣王以後,養士風氣繼續保存,各種學派,大體彙集在齊國,臨淄成為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人口300萬,兵力40萬。
七、楚國——地大的弱國
1.疆土範圍:疆土面積戰國第一,楚國的疆域,北至中原,與韓、魏、宋、齊為鄰;西有黔中、巫郡,與巴及秦為鄰;南有蒼梧,與百粵為鄰;東至海濱。在廣大國境內,有苗族、華族和許多其他小族,居民相互間交流文化,產生了以巫文化融合華夏文化為基本的楚文化。
2.勢力:自西周以來,楚國吞併的小國最多。戰國時期,即使農業落後,兵力不強,楚國依舊致力於開疆擴土上。人口大致500萬,兵力100萬,居七國第一。
※中國古代八個唯美的複姓,不僅好聽還特有淵源,最短的都有上千年
※陰識、陰興的家世如何?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