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誰和我去探訪《小雞出殼》故鄉——烏拉特後旗瑪瑙湖
小雞出殼
小雞出殼,與台灣東坡肉(產自內蒙古)、歲月(產自內蒙古)、中華神鷹(產自雲南)並稱為中國四大奇石。石種為戈壁瑪瑙,現在藏於北京,小雞出殼為天然瑪瑙奇石。此石似一隻色澤淡黃毛茸茸的小雞從蛋殼內向外張望伸頭欲出,形象逼真,色澤艷麗,"小雞出殼"整體的造形以及局部的體態都與實物相仿,深受全國觀賞石愛好者喜愛。
原收藏者內蒙古張靖先生在2005年以500餘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收藏,現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專家估價1.3億元人民幣。關於小雞出殼產地,行內人都知道,是產於巴彥淖爾市(以前叫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瑪瑙湖的。
那麼,這是一個怎樣的傳奇聖地呢?當地賞石文化傳承是一個什麼狀態呢?
圖為張靖老師與石友探討奇石左為張靖老師
瑪瑙胡
巴彥淖爾市:
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氣候乾燥,氣溫偏低,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烏拉特後旗歷史概要:
據史書記載與考古發現,烏拉特後旗人類先祖活動的蹤跡,可溯源到新石器時代。從戰國時起,這裡就是匈奴牧地。
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延將這一帶廣大牧地封賜給烏拉特三公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隸烏蘭察布盟),自此烏拉特部始自呼倫貝爾移居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劃幾經演變,1970年後始演為現境。
瑪瑙湖:
在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相毗鄰的巴音戈壁灘上。這是一片寬闊玄武岩平凹地,在坦蕩的平灘上,鋪滿了琳琅滿目的瑪瑙和碧玉。一顆顆圓潤可愛的瑪瑙如雞蛋般大小,色彩斑斕,有白色、淡黃色、桔黃色、灰色和紅色。碧玉多為紅色,還有天藍色和深藍色。猶如百花爭艷,構成了戈壁灘上的一大奇觀。
老畢與內蒙古電視台一名元老聊天時,曾聽其說起過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他作為攝製組成員前往瑪瑙胡做深度探訪的經歷,「腳底下全部是瑪瑙,攝製組驚呆了,向遠處望去,會出現海市蜃樓的幻覺,瑪瑙就像湖面粼粼發光」。
瑪瑙湖其實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種水色天光,一碧萬頃,漁舟帆影,煙波浩森的湖泊,而是遠古時代的一座火山口,後來才逐漸變成了一片方圓六十里的戈壁荒灘,就是現在這個模樣。瑪瑙湖不聲不響地隱藏在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的草原深處,盛產瑪瑙石和戈壁石、風礪石、碧玉、硅化木、黃蠟石以及各種寶石級的礦物晶體,真可謂是奇石的故鄉。這裡的奇石如此這般的多姿多彩,要歸功於火山的噴發,亦如一位著名的學者所言:「星移斗轉,谷裂峰崩;滄海橫流,奇峰聳峙。雲蒸氣潤,化形勝之山川;火煉水吞,滋妙明之造相。夫奇石者,乃宇宙孕育之物也」。
戈壁石之鄉
2015年,烏拉特後旗被中國觀賞石協會授予「中國戈壁石之鄉」的稱號。從此奠定了烏拉特後旗在賞石屆的重要地位,這也給烏拉特後旗觀賞石協會全體會員和全旗的賞石愛好者以更艱巨的石路傳承的責任,在徐建軍會長的帶領下,他們每年堅持辦觀賞石博覽會,堅持做更具人情味的博覽會,2017年在石展上給石商們和石友們現場支起大鍋燉羊肉、熬綠豆湯解暑更是溫暖了石商們和全國石友們的心。
條件簡陋 情義無價現場架起爐灶——五口大鍋
徐會長宣布:現在開飯啦!哈哈
石友們有秩序的排隊,期待香噴噴的燉羊肉
別急,大家都有
還有冷盤啊?我剛發現
現場火爆,工作人員忙壞了,他們估計都沒顧上吃
我記得,當時旗委書記巴圖來石展現場參觀,趕上那幾天烏拉特後旗天氣酷熱無比,巴圖書記囑咐下屬給大家供應綠豆湯解暑,並且再給石商們燉6隻羊,烏拉特後旗那次石展,從旗委領導到協會的兄弟姊妹不能不讓人感動,真心為他們的體貼和付出點贊!他們給全國各地做出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烏拉特後旗的戈壁臘石瑪瑙湖的沙漠漆烏拉特後旗的蛋白瑪瑙瑪瑙湖的沙漠漆
金鷹
藏石
參觀金鷹的石館,精品眾多!
沙漠漆
蛋白瑪瑙
蛋白瑪瑙
沙漠漆
布德
藏寶
民俗寶貝和沙嘎文化,值得看。
我個人比較喜歡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去拜訪了一個館,館長叫布德,一位和我一樣喜歡美石、喜歡民俗用品、喜歡古舊物件的朋友,下面是我拍到的一些布德的最愛:
狼骨做的煙斗
石器
參觀完布德的民俗博物館,我只想和他說一句話:我想都拿回家!
布德是一位比較有心的收藏愛好者,他喜歡收藏也喜歡民族文化,用當地的戈壁臘石開發了他的玉石雕刻代表作:沙嘎(俗稱嘎拉哈)。用玉石沙嘎做成的項鏈和手鏈讓人愛不釋手!
布德用烏拉特戈壁臘石雕刻的沙嘎
在這裡老畢得和大家說一下關於沙嘎的知識,因為很多朋友可能還不清楚是什麼東西,沙嘎也稱作「嘎拉哈」,西部俗稱「羊拐」,是羊的後腿骨關節,是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呢?遠古時期,沙嘎最初被用於占卜活動,後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生畜種類和數量的擴大,沙嘎逐漸成為獨立的遊藝活動,我們小時候就玩過這些遊戲。
玉石沙嘎項鏈
在蒙古族縱橫馳騁北方草原的時期,沙嘎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牧民有保存拐骨,裝入皮袋當成寶貝珍藏,稱「拐多之家牛羊多」。隨著歷史的發展,沙嘎遊戲技藝人群和範圍得到了很大發展,遊藝內容越加豐富。沙嘎遊戲技藝玩法多樣、內容豐富、極賦情趣,蘊涵著深厚的人文色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玉石沙嘎項鏈(男款)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遊藝產品逐漸取代了諸如沙包、沙嘎、彈球等傳統的遊戲項目,沙嘎也正從牧民的生活中漸漸消逝,好多有識之士在努力傳承和保護祖輩留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布德也是其中的一員,我們為布德兄弟點贊!
(完)
小品石展示:
2017年被評為「中國好石頭」的《煎餃》
TAG:戈壁奇石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