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2000萬早產兒,因為100年前的一項發明,他們中的大多數才活了下來
點擊上方
▲
藍字
關注
—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
華
哥
說
一個挽救了無數嬰兒的發明,靈感居然來自於養雞場。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
張老六
見微知著,解讀神奇世界中的必然
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馬戲之王》,改編自真人真事。
19世紀末,美國人巴納姆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馬戲團,這個馬戲團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團中有女巨人、連體雙胞胎、侏儒秀等。
電影《馬戲之王》里的大鬍子女人和真實女巨人
巴納姆這個大商業家因此賺得個盆滿缽滿。
所以在20世紀初到40年代,美國的國民遊樂場到處都充斥著這種詭異的演出,比如長鬍子女人,小頭畸形人、四條腳人等等,來滿足大家的心理「怪癖」。
其中,有一樣最不可思議的「真人秀」,竟然是早產嬰兒!
·
01
·
在美國早期,
早產兒是被當成「畸形」人來對待。
那時美國醫院為早產兒配備的醫療器械極其簡陋,能用來護理那些弱小生命的設備幾乎為零。
美國整個醫學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要挽救這些生命。
醫院裡如果產下早產兒,
醫生會捂著口鼻皺眉:「這些嬰兒是基因上低人一等的弱者,只能聽天由命,然後讓他們自生自滅。」
醫院即使有看護人員,費用也是高得驚人,非一般父母所能承受得起。
整個社會在這樣的觀念左右下,早產兒成了社會的遺棄物,他們甚至還沒來得及看這個世界一眼,就匆匆離開了人世。
這時,有個名叫馬丁·庫尼德國猶太移民,他從法國引進一款可以拯救早產兒的特殊醫學設備,並將該設備推薦給美國醫療機構。
馬丁·庫尼醫生和早產兒
但卻被美國醫學界拒絕了,更匪夷所思的是,他們不但自己不願意救這些弱小無助的生命,居然也不讓馬丁·庫尼救早產兒。
在整個醫學領域面前,馬丁·庫尼的力量顯然就如滄海一鱗,甚至稍有不慎還會招來禍患。
失望之餘,馬丁·庫尼只得充分發揮猶太人的生意頭腦。
他注意到當時美國最流行的遊樂場多以稀奇古怪的人作為欣賞對象,而早產兒在醫生甚至整個美國人眼裡,就是一個「怪物」!
這一發現令他既無奈又興奮,馬丁·庫尼最後決定在當時美國標誌性的康尼島遊樂場展示早產兒。
20世紀初美國康尼島遊樂場
人們只要花上25美分購買門票,走進遊樂場就能看到一個個透明的恆溫箱里,放著不到巴掌大、皺巴巴的小小嬰兒。
早產兒展示現場
這些嬰兒被穿上大一號的衣服,並繫上大大的蝴蝶結,使他們看起來更加的嬌小惹人憐愛。
綁著蝴蝶結的嬰兒
在護理人員和乳母的照看下,嬰兒恆溫箱里的早產兒一個個奇蹟般的從「安睡」中醒了過來,偶爾還能動一動他們纖細的手腳。
現實令人如此酸楚:這些嬰兒必須用自己還未發育健全的身體賺錢,以保證自己和更多的早產兒能幸運的活下來。
看著這些玻璃盒子里與死神對抗的無助嬰兒,原本嫌棄他們的美國觀眾,終於流下悲憫的淚水。
一群觀看早產兒的美國觀眾
越來越多的人到遊樂場來看這些原來讓他們唾棄的早產兒,而無數的父母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寧願孩子被人當「真人秀」觀賞,也要送進遊樂場。
早產兒生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自己成長,但如果身體溫度不穩定,器官就不能發育。
伴隨而來的就是一連串健康問題,比如糖尿病、心臟病、弱智甚至死亡。
只有讓嬰兒身體恆溫,這些問題才可以避免。
馬丁·庫尼用一個個恆溫箱,一場場真人秀,為這些早產兒爭取到健康存活的機會。
當那些原本拒絕接受嬰兒恆溫箱的醫學界以及政府官員,紛紛站出來爭相譴責馬丁·庫尼道德淪喪、利用嬰兒賺錢時,他卻說,「我的孤獨是站在整個世界的對立,我的幸福是我知道那是對的,我承擔著生命的重量。」
因為馬丁·庫尼醫德和商業頭腦,在後面的四十年間,嬰兒恆溫箱治療了約8000個早產兒,並挽救了6500個新生兒的生命。
·
02
·
馬丁·庫尼將這款拯救無數早產兒、成功率高達80%的「嬰兒恆溫箱」在西方國家發揚光大,但恆溫箱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這人是馬丁·庫尼的老師——一個法國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塔尼。
法國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塔尼
斯蒂芬·塔尼醫生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年輕時就能在父親的診所幫忙治療霍亂病人。
長大後因此選擇了巴黎醫學院,畢業後服務於一家非常貧困的孕婦醫院。
該醫院設備非常簡陋,產婦因感染產褥熱而死亡的機率高達10%。
塔尼醫生以自己的所學,採用了隔離和防腐技術,把產婦的死亡率降至2.32%。
解決了產婦問題,另一個問題卻始終困擾他,那就是早產兒。
19世紀法國由於黑死病、普法戰爭、饑荒等原因,新生兒的出生率日趨下降,而死亡率卻屢屢攀升。
在巴黎,每1000名嬰兒就有300名死亡,5個嬰兒當中就有1個在學會爬行之前死亡,更何況那些無法調節自身溫度的早產兒。
瀕臨混亂的法國需要更多的嬰兒來拯救這場人口銳減的災難。
塔尼意識到,只有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人口增長問題。
1881年一個溫暖的夏日,53歲的塔尼醫生利用閑暇時光到巴黎動物園觀看展覽,當所有的遊客都在觀賞獅子猛虎時,塔尼卻注意到了一個用液壓系統加熱環境來孵化家禽的設備。
這個看似簡單的孵化器,卻能提供雛雞生存所需的溫度。
作為一名醫生,看著孵化器里從蛋殼中冒出來活蹦亂跳的雛雞,他立即觸類旁通的聯想到恆溫環境對嬰兒生存同樣至關重要。
塔尼激動萬分,他找到製作雛雞孵化器的家禽飼養員奧迪爾·馬丁,請他協助自己製作一個類似孵化器的嬰兒恆溫箱。
幾個月後,一款玻璃門並帶有隔間熱水瓶的嬰兒恆溫箱被研製出來。
第一款嬰兒恆溫箱草圖
可是,歷史上的每一場技術革新伴隨而來的都是質疑,法國也不例外,政府和醫學界都沒有人相信這個孵化器能幫助早產兒脫離危險。
塔尼想要說服政府和醫療機構,就必須拿出有效的數據,證明給那些對統計數據的熱愛僅次於葡萄酒、乳酪和香煙的法國人看。
實踐後數據顯示,原本有66%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死亡,而被安置在嬰兒恆溫箱的早產兒,死亡率下降至38%。
這相當於將新生兒的死亡率下降了50%!
這樣的數據,讓整個巴黎為之一振。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經過斯蒂芬·塔尼和他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巴黎嬰兒死亡率一度降至28%。
嬰兒恆溫箱投入使用
·
03
·
與西方國家相比,二戰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嬰兒死亡率仍高達10%,而這些嬰兒大部分都是還未滿月的早產兒。
看似安睡卻在與死神鬥爭的嬰兒
對於落後國家和邊遠地區而言,位置偏僻和供電不足,導致傳統的電源式嬰兒恆溫箱在這些地方無法使用。
如果生下早產兒,父母只能就地取材,有的用熱水袋為孩子保溫,有的用孵小雞的方式將孩子放在昏黃的燈泡底下,試圖從死神手上搶回孩子。
拯救早產兒的故事,有一個華裔女學生尤為令人動容。
華裔學生陳姿諭
華裔學生陳姿諭有一次讀到一篇關於中國艾滋病的報道,作為中國人的後代,她「腦中靈光乍現:出生在那裡的人也很可能會是我啊」。
僅因這一絲的念想與熱血,她辭去美國一家大型戰略諮詢公司的顧問工作,加入非營利組織。
行走於國外,年輕的陳姿諭見識到世界上另一半貧窮人口窘迫生活。
在印度,她曾親眼見到一個年輕的母親,在村裡的診所生下一個早產兒,醫生建議她將孩子送到醫院的恆溫箱。
但醫院離診所有四個小時路程,這位年輕媽媽眼睜睜看著孩子的身體在自己的懷中慢慢變冷。
這件事情給陳姿諭帶來的衝擊很大,她暗暗發誓要發明一樣就地取材的產品來拯救早產兒。
回國後,她與一個計算機科學家、一個工程師和一個專攻人工智慧的博士合夥,共同思索:要讓小嬰兒活下來,真正需要的功能是什麼?
最後他們將一百多年前斯蒂芬·塔尼醫生的精髓再次總結:讓嬰兒溫暖。
一款25美元的便攜型嬰兒保暖袋被設計出來:不用電源,保溫袋裡面的「蠟」材料只要用熱水就能融化,還能保持4至6個小時溫度。
即使目不識丁的媽媽也能正確方便的使用它。
世界衛生組織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竟然被幾個熱血青年辦到了!
八年來,這款嬰兒保溫袋拯救了印度、非洲等十一個國家、二十萬名早產兒的生命。
·
04
·
在世界上,每年都有2000萬早產兒誕生,其中400萬無法存活,即使存活下來,也有可能有慢性病伴隨他們的一生。
從18世紀開始,就有無數的人為早產兒恆溫箱努力,在這些人當中,有醫務人員,有公司管理者,有設計師、製造者、慈善人士。
他們默默無聞的參與進這件看似微不足道卻重於泰山的事情里來。
他們並非天才,他們只是通過自己本能的良知、有趣的觀點,再加上無數次的嘗試來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好的事情。
什麼樣的人生理想才有意義?
能夠幫助那些與死神抗爭的早產兒、那些無力支付高額護理費的窮苦家庭、那些醫德高尚卻無力幫助嬰兒的農村醫生。
讓他們不孤單奮鬥,就是最大的意義。
【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編輯
】
周刊推薦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隱藏潛能?|大腦優勢測試
70多年來,芬蘭嬰兒竟然睡在紙箱里!為什麼?
華哥誠邀您加入
世界華人周刊
作者群!希望您是周刊讀者、有成熟寫作經驗、了解新媒體。
勾搭華哥微信
zglgag168
馬上入伙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順手點個讚唄
↓
↓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教育:自由、輕鬆都是騙人的
※這樣的女人,怎樣都是女王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