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論你是父親還是孩子,這都是一篇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文

不論你是父親還是孩子,這都是一篇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文

昨天推送的二熊作品

探討了母女關係

今天想繼續延續這個話題

聊一聊「父親

文章很長

但值得讀到最後

閱讀每一個問題和答案

都如同在與一位有著

豐富人生閱歷的長輩對話

聽他把智慧娓娓道來

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

有所思考 有所收穫

下面這張照片里的父子

你應該並不陌生

圖片拍攝於美國曼哈頓,這位撐傘的爸爸名叫劉僑,畢業於南京大學電子工程系。曾擔任JP摩根大通運營經理、中國商務部外交官,後回國創業。

他自我介紹說:

「大家好,我是「雨傘爸爸」劉僑。

突如其來的被拍事件改變了我的生活, 而我也想改變你們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從商務部到外交官到投行,在亞歐美澳非各大洲生活過,我願意讓大家從我這本行了萬里路的書中讀出些許對你有用的東西。

哪怕只有一頁、一段甚至一句和你有關,就沒有浪費你的時間

秋意漸濃,讓我們圍爐夜話,若有所思,心有所得。

無論教育、成長、東方、西域、人生、事業,我會盡我所能,助你鑿壁偷光。

希望這裡能成為你或孩子今生冒險之旅的起點。

九月桂花,被甲上馬,明日天涯。」

文采斐然,格局閱歷都不平凡。

在澎湃新聞網上,他風趣幽默地答網友提問。

我整理了部分問答,關於人生、理想、愛情...

「你的獲得 決定了你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的付出 決定了你生活的意義

原提問:你好,傘爸,如果一個人成年後認識到自己性格問題源於原生家庭,而且現在依然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氛圍中,建議怎樣改變自己?

其實,大量的人際關係能力缺陷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

無需自卑或者自責,因為正面接受自己是戰勝這一問題的開始。

你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說明你已經在定期梳理和剖析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並能清楚認識和正面接受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短板和問題。

記住,做到對別人有價值,不成為別人的負擔,是建立良性人際關係的前提

獨立思考,發展和別人協同成長的伙伴關係,即使本身是夫妻,是父子,也是良性人際關係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原提問:傘father,我21歲女生,有時候心裡想法真的很多,多的忘了什麼是成長,父母總是覺得我都是錯的,和我觀念不一樣。讓我嘆口氣。


原提問:傘爸,很認真的提一個問題,糾結了好久。覺得學了很多東西,但離開學校了就忘得差不多了,重翻書本掃一遍又覺得基礎還在,那怎麼樣才能讓所學的東西保質期更長,或者說當你提到一個專業術語時,你能用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將它表達出來呢……


所以,人天然就是社交的動物,學習也是天然具有社交性的活動。


原提問:傘爸您好!請問您認為怎麼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呢?面臨選擇研究生專業真心很糾結,望傘爸指導~


原提問:傘爸,我學政務文秘專業的,在國企做文秘,覺得自己的專業並非一技之長,還有教師證,人力資源證,會計二學歷,您覺得我應該從哪個方向發展一下兼職,能再做一個行業呢?


原提問:傘爸,傘爸,真的好喜歡你,我也特別喜歡我自己的爸爸,我從小就崇拜他,但是姑娘和父親越大越不好交流吧,有的時候只有我們兩個人,都不知道說些什麼,他總是通過媽媽問我的情況,我在外地上學打電話也是基本給媽媽打,我很想給爸爸打,但是我又怕通了不知道說什麼。通過這個問吧說一句:爸爸我愛你吧


也替天下的老爸,尤其是像你爸爸這樣有女兒的說一聲:

前世的情人 謝謝你

不然純真是什麼我早已遺忘

我會當你的晝夜騎士


讓花朵為你吟遊的魔術師

每一道有你的風景 幫你按下快門的秘密情人


什麼愛 望著 就全都明白

原提問:傘爸,面對改變和新事物的時候,總會有恐懼存在,您在面對一些新概念的時候,心理歷程和採取的行動會是怎樣的呢?


是什麼讓他們的內心更強大?


辭職,創業,我也不知道明天到底會怎樣。


原提問:聽說傘爸要回國創業啦!!!!!

原提問:雨傘爸爸你好。看了你全部回復知道你現關注慈善事業。中國的慈善機構能否真正受政府保護是不是問題關健?曾經的希望工程還有幾所再運行?看過一個報道說美國近三分之一GDP由慈善組織提供聽聽你對未來中國慈善事業的理想。


原提問:傘爸,對卡夫卡的作品 飢餓藝術家 怎麼看?我有點沒懂作者的意思


說正經的,你先不要著急,很多類似的文學作品,需要你自身的高度,經歷和沉澱,才能領會作者的意思


原提問:傘爸:您好!我有個11歲的孩子,不想他繼續補課,拔苗助長的學習方式。關於教育給些中肯的建議。謝謝


其實,如果教育孩子是只有一次機會的試驗,那麼和絕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水準,並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原提問:劉大哥好,我想知道,以您的閱歷來看,什麼元素是孩子們的成長上必不可少的?您對您的孩子有什麼期望?


原提問:對於一個單身媽媽,如何讓孩子在沒有父愛的情況下更陽光,樂觀,不怕挫折。(男孩,6周歲)


教育的前提是先要自我修行


最後,還是那句話,孩子不是你生命的全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人生(包括你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星寶寶 的精彩文章:

TAG:童星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