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最好的電影,看上去很黃,實際上很黑
春節假期行將結束,幾部大片想必各位也都看過了。這幾部片,有的讓人驚喜,有的在意料之中,有的有點小失望,還有的,真就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無論如何,這個春節檔還是很熱鬧的,幾乎每天都在刷新新的票房紀錄。過年看電影,好像已經成了我們新的習俗。
我唯一的遺憾是,給影迷提供的選擇,到底還是少了一點。
這麼大的市場,數量如此巨大的觀眾,最終也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部大片可供選擇,不能不說,是我們電影市場的一個短板和缺憾。
這種情況下,當然也只能靠資源片補足自己的多重觀影需要。
不過好消息是,春節期間新出資源的幾部片,也都很給力,好幾個都是期待許久的作品。
廢話不多說,來看久違了的本期電影通緝榜。
照例,在後台回復片名,即可獲取資源。狗年的第一波小福利,拿走不謝。
第 028 期
01
大佛普拉斯
評分:★★★★
雖然沒有獲得去年的金馬獎最佳影片,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大佛普拉斯》是去年台灣最好、甚至也是整個華語電影圈最好的電影之一。
片名里的「普拉斯」是英文plus的音譯,這部電影也直接來自於導演黃信堯此前的短片《大佛》。
整部電影里,黃信堯極具開創性地採用了各種不同於常規的電影技巧。比如導演自己從頭至尾不時跳出來的解讀式畫外音,比如「窮人的世界是黑白,富人的世界才有色彩」這樣的設定,又比如大量採用的行車記錄儀鏡頭——畫面是車窗前的道路,真正負責表演的,是看不見的聲音。
這些別出心裁的技巧,搭配上全片描畫的那個貧富差距巨大的世界,一方面滿足了我們和片中兩位窮苦潦倒的主角一樣的偷窺欲,一方面強調的是這個社會的無稽與荒唐。
富人在車裡與不同的女人浪到飛起地車震,窮人卻只能在電腦屏幕前憑藉偷窺式的聆聽獲取難得的性高潮。更多時候,甚至只能對著老舊的色情雜誌打飛機。這是這部電影「黃」的那一面。
就是這個階級鮮明、貧富差異巨大的社會,讓人感覺荒涼甚至是絕望。不僅因為權貴總會想盡各種手段對底層進行打壓,更因為底層早已對這一切認命,從來不曾想過改變。
黑,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底色。
這是一部可供從多重角度解讀的佳作,強烈推薦給大家。
02
魅影縫匠
評分:★★★★
被譽為好萊塢中生代最接近大師的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一出手幾乎就是品質的保證。再加上丹尼爾·戴-劉易斯的表演,《魅影縫匠》肯定不會低於人們的期望。
但是多少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PTA居然講了一個如此「平常」的故事,對於過去總愛玩一點不一樣的他而言,這也算是一次不小的轉變。當然,在結尾的部分,他還是不按常規出牌地給了我們一個意外,這裡就不劇透了。
整體而言,《魅影縫匠》的那種好,是構圖、攝影、表演、服裝、布景等等一切電影基本層面的精緻與考究,你會感覺片中的每一縷光線,都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衣服上的褶皺,每一個人物的眼神,都獨具匠心。
這樣的手藝,別說國內,放眼全世界也已經不多見了。
03
她的人生沒有錯
評分:★★★☆
這是去年日本《電影旬報》十佳排名第七的電影,關注的是日本311大地震及福島核泄露災難的遺留創傷問題。
導演鈴木隆一前幾年拍了很多少女漫畫,這一次重拾「老本行」,主打情色牌。用一個平日里乖巧本分、周末卻偷偷去東京當應召女郎的女孩,來折射整個遭受災難重創的日本社會。
本片擺脫了《庸才》《家路》這些在時間點上與311過於貼近的同類型電影所無法迴避的倉促感,讓看似散漫的影像表達和乖僻的人物言行具備了更深切的人性延展度。
周末到東京做應召女郎的女主人公,並非因為單純的生活所迫,或是內心遭受巨創後的自暴自棄,而更像是一種對於人生充滿渴慕的自我救贖。
僅此一點,這部電影就值得表彰。
04
阿莉芙
評分:★★★
另一部入圍去年金馬獎主競賽的電影,在《大佛普拉斯》里擔綱主演的陳竹昇也憑藉在本片里飾演的變性人角色,獲得了去年金馬獎最佳男配。
台灣去年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法案,這也讓台灣關注LGBT群體的電影明顯增多,而且呈日趨包容的態勢。《阿莉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阿莉芙》由四段故事構成,塑造的是一個LGBT群像。片子里涉及了多種LGBT群體,既有渴望變性的雪莉,也有偶爾愛上變裝秀的直男,還有愛上直男的變形女阿莉芙,以及愛上變性人的鐵T。
這些足夠「異類」的少數人群,在片中並沒有被獵奇化,導演盡量賦予他們與普通人一樣的情感,這是本片值得肯定的部分。幾個主要演員的表演,也在水準之上,支撐起了這一點。
但四個故事都有點淺嘗輒止,感覺故事的安排依然有點流於表面,多少有那麼一點為了呈現更多不同面貌的LGBT人群而刻意安排的嫌疑。
05
縮小人生
評分:★★★
亞歷山大·佩恩的電影,過去一向質量不俗,但是最新的這部《縮小人生》,卻著實讓人有點失望。
老實說,本片將人類縮小一千倍的設定其實很棒,從這一個簡單的設定,足以延伸出許多可供探討的深入話題。
事實上,本片的前半部分看起來也的確是在往這條路上發展。如果按照前半部的感覺拍下去,起碼會是一部合格的通俗商業片。
但亞歷山大·佩恩顯然又不滿足於做一部普通的商業片,想在片子里加入很多各個層面的內容與思考。結果就是在片子的後半部分,一下子飄到了不著邊際的地方。
時而想討論底層貧民的救助問題,時而想討論地球毀滅的末日問題。前半部與後半部的割裂感十分嚴重,劇情也越來越沒有清晰的主線和邏輯可言。
其實導演想說的本來很簡單,無非是珍惜當下,把握現在,但是費這麼大一圈繞回來,做的基本是無用功。把最初那個不錯的創意,也一併毀了。
TAG:電影通緝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