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那些人,近代那些事
01
背景
國外背景:
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需要市場,原材料
將目標定在中國
國內背景:
閉關鎖國,政府腐敗
虛交自大,國民無知
軍備廢弛
林則徐虎門硝煙。
知識點1:當時,中國的商品入茶葉,陶瓷,絲綢等備受英國人喜歡,而英國的商品(刀叉、鋼琴、羊毛呢絨等)一是老百姓真不需要,一是清政府稅率高。這樣,英國商人將鴉片投入中國。魯迅先生說:外國人用鴉片治病,中國人把鴉片當飯吃。
知識點2: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上書中說:鴉片流毒天下......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知識點3:硝煙,不是燒煙,是林則徐多次試驗後發明的,大概是挖池,灌水,浸泡,然後放入石灰,後隨海浪送入大海。
知識點4:戰爭之前,英國國會激烈辯論,後經維多利亞女王裁決,最終僅以271票對262票,僅以9票的優勢通過了軍事行動 ,但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而非戰爭
02
導火索
03
經過
經過:
英國4000餘職業軍人
開著40艘艦船
經過近半年的時間
來到了擁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
90萬軍隊的泱泱大國
路線一:
第一站廣州
林則徐防守嚴密
第二站廈門
林則徐的朋友鄧廷楨防守嚴密
第三站定海
(今浙江舟山市)
定海知縣不知何故
以為洋人來進貢
攜百姓慰問,知後湊600餘人
招募漁船出海應敵
40分鐘結束戰鬥
知縣投海自盡,定海失陷
第四站天津
800名士兵把守
大炮為明代,無奈求和
路線二:
廣州到南京
由於南京是朝廷命脈
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
妥協退讓,不得已,求和
簽訂了《南京條約》
04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喪失領土主權)
2開五口: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喪失貿易主權)
3賠款2100萬元。
(大量白銀外流)
4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
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
(喪失關稅主權)
5享有領事裁判權
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
註解:
1,割讓的是香港島而不是現在的香港
面積很小的,但理論上來說
割,是要不回來的
在1997年,我們要了回來!
2開口其實就是通商
可以看到現在這五個城市在我國的經濟地位。
3賠償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
300萬償還英商債務
1200萬英軍軍費
其中軍費和賠償鴉片是恥辱的
300萬債務是欠人家的
應該還給人家的。
4納稅的確是應該兩國家協商
可當時英國一口價5%
1落後必然挨打,可我們為什麼會落後?
2政治上的腐敗帶來軍事上的無能。
3缺乏藍色文明意識,長期的有海無防。
4我們不能總是以受害者心態來面對中國近代。咱可以看看開口的這些城市,是我國最最發達的經濟城市,香港,一百年前啥樣,還給我們啥樣?
5積極方面,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在思想文化上,民主自由平等有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
05
反思
END
結束語:
鴉片戰爭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林則徐主編的《四洲志》經魏源改編《海國圖志》)但朝廷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政府的戰敗並沒有使醒悟,反而繼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註解:
《海國圖志》是魏源的代表作,初刊於1842年,這部書是魏源受林則徐囑託,根據林主編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獻資料編著而成的。主要介紹西方史地、科技知識的著作,在當時堪稱中國人編著的介紹世界知識的「百科全書」。魏源明確地提出編撰《海國圖志》的目的是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只可惜,當時在中國沒有人重視,一年僅賣出去幾十本 後來傳到日本,非常暢銷,被日本維新要人視為「枕中鴻寶」。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2袁騰飛講歷史
※拍照構圖你肯定沒用過這個APP
※二串一沒遺憾沒能三連紅,今天咱們重新上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