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雲 All in 新零售背後的中國經濟形勢變局

馬雲 All in 新零售背後的中國經濟形勢變局

2016年5月,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談中國經濟走勢。幾乎與所有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意見向左,權威人士非常肯定的將中國經濟定性為「L型」。而這篇文章發布之後,自2008歷時八年的中國經濟強刺激,終於畫上了句號。

就在權威人士撰文後的幾個月,供給側已見成效之時,以電子商務起家的中國首富馬雲,竟然表示「電子商務」一詞很快會被歷史淘汰,提出要「 All In」新零售的轉型,表示通過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阿里巴巴將創造出新的零售。

就在馬雲放出豪言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和他的老對手馬化騰,開啟了中國零售業的「買買買」併購大潮。

雙方數千億的投資砸下去之後,中國的零售業形成了以阿里、蘇寧、銀泰、餓了么、盒馬鮮生、大潤發、歐尚、居然之家、三江購物、新華都、聯華超市、中央商場VS騰訊、京東、美團、沃爾瑪、家樂福、1號店、永輝超市、海瀾之家、唯品會、每日鮮優、馮氏零售、紅旗連鎖、中百集團兩大陣營的全面對抗,甚至前中國首富王健林的萬達廣場,都被AT兩家一起給「混改」了.......

而就在馬雲和馬化騰瘋狂併購線下零售的時候,16年底開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突然異軍突起,誕生了一波波的幣圈「新首富」。

但有趣的是,擁有阿里雲和騰訊雲,掌控著中國最大算力的馬雲和馬化騰,卻依舊集中資本拼盡全力數千億All in新零售。

要知道,他倆投新零售的錢倘若投到數字貨幣,開個玩笑....如今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了吧......

那麼,他倆為啥還要投在中國,投在利潤率並不高的零售領域呢?

這個說來話長了。

最近一年,很多人都將數字貨幣比作「荷蘭的鬱金香」,今天,政事堂就從鬱金香事件的發源地荷蘭說起。

17世紀三十年代,鬱金香被傳入西歐,由於當時量少價高,被上層階級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徵大肆囤積,導致價格一路飆漲。在商人們編造的美麗故事之下,炒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全民運動,就像如今數字貨幣的理想一樣,民眾們期望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

1637年2月4日,作為全球金融史上最大的懸案(沒有之一),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最終,一株鬱金香的價格甚至跌的不如一顆洋蔥。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經濟,也被認為導致了作為當時歐洲金融中心——荷蘭的衰落。

那時候的荷蘭,被譽為「海上馬車夫」,是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艦隊是英法兩國之和的二倍,貿易艦隊數量為整個歐洲的四分之三,跨境貿易額佔到了全球的一半,首都阿姆斯特丹更是全球的貿易和金融中心。

荷蘭成功的秘訣,在於其在航運和貿易上的創新,使得其海運成本和時間比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要低,而藉此大規模的量產商船,又進一步攤低了成本。因此,在全球貿易的自由競爭之下,歐洲大路上彈丸之地的荷蘭,在成本上迅速擊潰了競爭對手,成為了世界霸主。(大規模的量產以降低成本,也是中國製造能夠橫掃全球的主要原因。)

那麼,一場鬱金花泡沫的破碎會將全球霸主的地位拱手相送么?

答案當然是否的,美國金融危機多少次了也沒事兒啊。

荷蘭霸權的衰敗,源於擁有龐大殖民地的大英帝國頒布了法令,凡是運到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船隻運送,在英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之下,荷蘭痛失全球英國龐大的殖民地市場後,國力迅速下滑,在打了幾仗之後,終於將全球霸主拱手相讓給了英國。

而歷史,總是有借鑒意義的。

如果把視角放到現在,阿里在零售業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又通過百萬家天貓小店繼續深植基層以及廣大農村。此時的阿里,就像當年的大英帝國,對龐大的市場擁有掌控力。

因此,未來哪一天馬雲突然說,阿里陣營的線上線下所銷售的物品,統一由阿里旗下的菜鳥物流整合存儲和運輸,那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

想想這個市場有多大呢?

馬雲的商業模式,不是劉強東,他是不屑於去做吃苦的「路上馬車夫」,而是要通過伸向實體經濟的觸角和節點,就像當年大英帝國在全球的那些據點一樣,去控制更大規模的市場,去賺取超額的利潤。

其實,金融泡沫的破碎其實真的沒啥,最近一百年來,資本主義幾乎每十年就會來這麼一遭,e租寶和錢寶網崩了也就那麼回事兒,消失的錢都是紙面財富的熱錢,對實體經濟影響並不大。

金融永遠是附著於實體經濟之上的,因此對資本大佬們來說最有價值的,是實體經濟命脈的控制權。就像每次全球其他地區爆發經濟危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會出面來替美國來對各國的實體經濟產業鏈和金融體系進行收割。

嗯,解釋了全面控制零售節點的意義,接下來再解釋為什麼馬雲在權威人士L型經濟定義後,突然開始轉型新零售。

有一點我們要明白,直到權威人士三篇文章之後,供給側改革才最終在中央取得了一致。其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從16年年底開始,一線城市的房價控制住了,鋼鐵煤炭的關停使得大宗商品平穩,在看得見的手的調控下,一切似乎都穩住了。

那麼供給側改革最根本的結果是什麼?

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將從依靠投資拉動,逐漸轉型為提升企業效率。

經濟都已經要長期L型,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長期野蠻增長的時代過去了,就像去年的雙11,雖然阿里通過技術手段,也難掩天貓銷售增速大幅下滑一樣。未來在L型經濟之下,中國的各行各業,增量的增速都必然開始下滑,大家都需要動存量的腦筋了。

這就很好理解,再來看電商起家的馬雲,要All in 新零售。

相比於美國牛逼哄哄的亞馬遜,可亞馬遜在美國零售業的份額,也不過是沃爾瑪的五分之一。那麼為什麼過去十幾年,馬雲線上阿里巴巴為什麼能夠橫掃中國線下的零售業巨頭們?

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傳統的零售業效率實在是太低了,根本無法抵擋網商的衝擊。正是因此,馬雲贏了他和王健林的那一個億的賭注。

但是,越是落後的地方,也將是新的「價值窪地」。

中國每年數十萬億的零售業,從原料採購、倉儲、運輸,到批發、零售,如果能全部整合起來,任何一點的「微創新」,都意味著數千億的利潤。

所以,在馬雲在L型經濟確認後,中國經濟發展增量有限的情況下,他的阿里巴巴就迅速轉型,打起了存量的主意。

而從馬雲瘋狂併購零售的身上,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從零散到集中的發展之路。

科技發展無外乎兩個主要途徑,要麼是生產力發生革命性的創新,譬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燃機;要麼是通過整合資源提升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譬如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的大型工廠與第二次工業革命誕生的流水線。

中國短期內爆發如蒸汽機或者內燃機的革命性科技並不現實。而生產力的提升指望人口爆發更不現實,勞動力成年起碼二十年才能見效,總不能學美國和德國搞移民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我們現在經濟問題已經快碰觸到系統性風險了,因此,在科技爆發前,能做的就是「拖」。就像一線城市的房價泡沫,只要維持住房價六七年不漲,泡沫自然而然就沒了。

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很可能是像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美國反超英國時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市場集中,形成幾個行業壟斷巨頭。

洛克菲勒、摩根、卡內基

1901年,摩根銀行收購卡內基鋼鐵公司,成為了壟斷全美的鋼鐵托拉斯。當時4.8億美金的交易天價,比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還高。而這三個人,甚至可以左右美國總統的人選。

如今,中國的鋼鐵領域重組已經開始。而以汽車舉例子,就像美國早年兩百多家車企,通過併購重組變成只有通用和福特兩家,目前中國的上百家車企,未來也很可能會大規模的調整,就像去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央牌車企大規模互換高層一樣,勢必要進行大規模的資源整合。

不管是已經合併「南車」、「北車」還是正在醞釀的「南船」、「北船」以及很多當年拆分的央企,未來很多領域,都會像馬雲在零售領域一樣,通過大規模的併購重組或者進行產業聯合,形成一個個的國家行業托拉斯、卡特爾、辛迪加、康采恩......

而在規劃中,這一輪大規模重組的意義,在於由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整合,以降低重複的浪費,產生集中的效益,整合足夠的資源進行研究發升級。

你看,馬雲在16年All in 新零售大規模併購之後,17年馬不停蹄的就斥資千億搞了「達摩院」科研作為樣板,簡直比國資委下面的央企還「親兒子」。

當然,規模化短期內的確有非常大的好處,人為的降低了無序競爭帶來浪費,在研發的角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兒,有利於國家的競爭力。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就像去年關停並轉煤礦和鋼廠以及清退人口一樣,很多領域在作大做強的過程中,都將面臨一次巨大的洗牌。對於有些人來說,是挺痛苦的,但對於有些人來說,這也將是一次資本的盛宴........

IPhone用戶點擊這裡發紅包

所以,這也是昨天文章說的,改革必要條件,是必須要把蛋糕作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事堂Plus 的精彩文章:

「風箏」特朗普的美國政府,關門了!

TAG:政事堂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