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士學位論文」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撰寫

「博士學位論文」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撰寫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用心、靜心、精心完成你的博士論文

(圖片來源:千圖網)

(本文僅限於本人所指導的學生參考。如無意間觸及他人敏感之處,純系巧合。)

這裡並不是想評論我們培養的博士水平高低、質量如何;也不涉及我們的博士論文(Ph.D Thesis)本身學術價值怎樣;也不是來討論博士論文寫作上的技巧。只是根據自己近年來指導學生寫作博士論文以及評閱他人博士論文的感受,說一說我們的學生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撰寫「博士學位論文」(在我看來,這是獲得學位所需完成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以「用心」、「靜心」、「精心」三個詞,來大致上描述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良好心態來寫thesis。

1

所謂的「用心」,是指在心態上應對thesis的寫作給予充分的重視。

(圖片來源:千圖網)

關於「博士學位」的起源,我不曾考證,但它肯定是「泊來品」。即便就全球範圍而言,博士學位無一不是高等教育所能授予的最高學位(有人認為在此上面還有「博士後」,那是誤解)。

獲得Ph.D者,被視為在某一專業領域得到過系統的知識以及技能訓練。換句話說,培養的是高級專業(professional)人才。因此,獲得Ph.D,在許多人看來是高不可攀的(儘管在中國有平民化、批量生產的傾向)。為此所付出的艱辛,大有「玄奘去西天取經」之勢。所以才有論文答辯通過後,大家熱烈祝賀、答辯人泣不成聲的激動場面。

在一般情況下,人的一生大都僅有一次撰寫Ph.D Thesis的機會與經歷(不排除少數人有雙學位)。這也幾乎是接受專業(特別是專業寫作)訓練的最後一個環節。如「用心」去完成這一過程,將會使你終生受益。在與導師一道反覆修改論文的過程中,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必將會得到提高(至於幅度,那將因人而異,取決於原有基礎)。

所要強調的是,文字表達能力在你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將會十分重要。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學生短視地未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過多地注重於結果,而疏於真正有意義的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生歷煉。

2

「靜心」,是指在論文撰寫期間,應儘可能排除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和時間來完成。

(圖片來源:千圖網)

按照我本人的經驗,即便是集中精力與時間,thesis的完成大致上也至少需要1~3個月(因人而異,因寫作之前的工作進展而異)。當然,也有學生將前期業已完成的階段性工作,及時地整理成論文的部分章節,在最後階段僅進行編纂與部分補充,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模式。

比較忌諱的是,有些學生在論文寫作期間,平行地忙於其它「不可放棄與割捨」的事宜,諸如聯繫出國、投遞求職信、求職面試、甚至辦終身大事等。將自己搞得身心疲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得不償失。

在英國有句諺語:「同時追逐兩隻兔子,結果是一隻也追不上。」我們是否應該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捨得」即有「舍」,才有「得」(作家老舍的筆名,大概也就是不斷放棄的意思?)。誠然,學生們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生活與就業壓力,心情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做事善始善終,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成就事業的一種基本素質,也是做人的基本美德。

我在國外工作所看到的是,許多學生集中精力將thesis完成後,暫且擱置,開始找job,job找好後,便提交論文,著手準備答辯。結果是雙贏。難道這對你就不可操作嗎?

3

「精心」是指無論從形式或內容上,都要使thesis達到令人滿意的質量。

(圖片來源:千圖網)

顯然,你若不能「用心」和「靜心」,也就談不上什麼「精心」。如此下來,我們所看到的便是:論文的組織與表述邏輯混亂,詞不達意,錯別字百出,圖表與文字不相呼應,中英文圖解(猴吃麻花)兩擰……讓讀者讀起來,如同服飲一副苦澀的中藥,耐著性子走到底。Thesis寫作過程中,反覆的推敲與糾錯校對是必須地!你做了嗎?

博士論文早已經成為科技文獻資源的一大宗類,為許多圖書館收藏。我們也會經常看到,期刊中發表的論文中有對XXX博士論文的引證。表明了博士論文的學術價值。美國有的大學要求,最終版的Thesis必須用全棉的紙張列印(這種紙張據說可存放久遠而不會發黃變色、變皺),用於收藏。可見對博士論文的重視。想一想,你的論文是否值得收藏?

國外有的博士論文在扉頁上寫有:「獻給我的雙親/妻子……」。他們數年含辛茹苦地支持你的學業,你拿什麼奉獻給他們?(「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愛人」。)

如果有一天,你就職單位的「老闆」或者是你的朋友提出欣賞一下你的博士論文,你是否會底氣十足地回答「No problem!」(好辦,他們壓根兒就看不懂。)

農民有句話,「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還有那:「成功取決於細節」。期待著你能夠調整好心態,安排好時間,靜下心來,do your best,拿出一生無憾(without any flaw)的好作品。我的使命便是傳道,還是那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圖片來自網路)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把這件事做好,能讓科研回歸童年般的樂趣……
大年初五,為什麼又稱破五?

TAG:中國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