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潛醫 消化系統疾病

潛醫 消化系統疾病

GIF

消化的情形與呼吸非常類似。通過呼吸,我們接受周遭的世界,同化可以同化的部分,排出不能同化的部分。消化也是如此,不過消化的過程更深人身體。呼吸是由「空氣」這個元素所控制,而消化則屬於「土」這個元素,所以是更物質導向的。和呼吸不同的是,消化沒有明顯的節奏,由於土元素的惰性,同化和排泄的節奏並不明顯。

同樣的,消化與大腦也有類似的部分,因為大腦(意識)會消耗並接受世界上非物質的成分。(人不是光靠麵包而活。)另一方面,通過消化,我們處理世界上物質的成分。消化涉及:

1. 接受外在世界的物質成分

2. 區分「可消化」與「不可消化」之物

3. 同化可消化的物質

4. 排泄不可消化的物質

在進一步討論消化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前,先簡單看一下食物的象徵意義。從一個人所喜歡或討厭的食物或菜肴上,可以馬上看出許多東西(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有某種特殊的胃口,就表示某種特定的傾向,所以能說出我們的特質。如果某個東西「不合我們的口味」,這種反感也可以拿來詮釋,就好像心理測驗中所做的選擇一樣。飢餓是想要擁有、接受的象徵,表達出某種渴望。吃則是通過整合(攝取食物和最後的飽足感)來滿足我們的慾望。

如果一個人渴望愛,卻無法滿足這種饑渴的話,就會在身體上重現為渴望甜食。甜食和細嚼美食的渴望,都是表達對愛的不滿足。「甜」的雙重意義和「細嚼」的概念在有些說法中特別明顯,比如戀愛的男人和「甜美的小姐」、「輕咬耳朵」。愛和甘甜兩者非常相關,一直啃東西的孩子其實是渴望愛和支持。這個準則非常可信,遠甚於我們對自己有多愛孩子的個人評估。還有父母給孩子大量的甜食,這等於是宣稱他們並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用別的東西來補償。

經常思考和從事智力工作的人,喜歡吃鹹的食物和豐盛的飲食。非常保守的人喜歡腌制和罐頭食品,特別是煙熏食物,一般喜歡以濃茶(他們不喜歡喝甜的飲料)配富含丹寧酸的食物。喜歡口味重,甚至辛辣食物的人,表示喜歡尋找新的刺激和印象,事實上,有些人太喜歡挑戰,以至於根本不在乎是否難以接受和消化。可是,相反的情形下,吃清淡食物(不加鹽、不加香料)的人就不喜歡生活富含新的經驗,而會決定避免變化,因為不斷接觸新事物就好像「生活的調味料」,所以他們會極力避免所有挑戰,害怕任何衝擊。這種恐懼會逐漸增強到只接受流質食物,比如有胃病的人(稍後詳談)。流質食物基本上是嬰兒食品,這表示罹患胃病的人退化到孩童時期的未分化階段,沒有做決定和認真做事的義務,結果不需咀嚼(這樣做的攻擊性太強了)或咬碎食物就能過活。換句話說,這種人發現胃承受不了生活的重擔,生活就好像敲不碎的堅果一樣難搞。

特別害怕魚刺象徵害怕攻擊性,害怕果核則表示害怕問題,不願意「了解事情的核心」。不過還有相反的族群一長壽的人,這些是真正關心問題的人,他們堅定地想了解事物的核心,不計一切代價,不怕吃堅硬的食物,這種傾向可能強烈到不接受生活中原本沒有問題的部分:連吃甜食時都要吃堅硬的東西。長壽的人對愛和溫柔有某種恐懼,甚至可能很難接受愛。有些人卻把自已不喜歡衝突的情形發揮到極致,需要靜脈輸液來進食,這無疑是遠離衝突的最好方法,結果只是像植物一樣活著罷了.

心醫個案預約

心醫,用心理學療愈身體疾病,北京心醫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心醫機構,擁有心醫專家團隊,掌握最核心的心醫診療機密,擁有多項知識產權。

心醫個案適合人群:

1.希望通過純天然的方法治療疾病。

2.病痛難忍,跑遍各大醫院,卻查不出任何問題。

3.沒有疾病,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健康素養。

4.想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成因,預防與治療的醫生。

患者問:「心醫」是做什麼的?是治療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的?

心醫答:「心醫」是治療身體疾病的。很多身體疾病是由於從小到大一些負面情緒的積累,過往的創傷,沒打開的心結等引發,如工作壓力大等都可以引起身體疾病。「心醫」通過療愈這些問題來治癒身體疾病。這些問題實實在在地引起了身體病痛,但還不是心理、精神疾病。

掃碼可以購書

讀者反饋

1.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目錄,一個個平常耳熟能詳的成語,此時生動昭示著疾病的成因。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不再是各自為營的「零部件」,而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夥伴,時刻以TA們自己的方式,提示著我們健康的方向。本書視角獨特、形式新穎,運用古今中外各種故事、寓言、名言警句,對疾病的形成追根溯源,深入淺出地闡述疾病的成因和化解之道。本書作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將本應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講述得鮮活生動、妙趣橫生。讀本書的過程,就是一趟自我治癒的過程。

——中方元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楊總

2.這既是疾病的心聲,也是作者的心血,更是醫生的良師益友。換一種思維看醫學,改變一種觀念看病人,是對傳統醫學的顛覆 ,也是醫學的一種進步。

——河南某醫院院長

3.還在學習《疾病的心聲》中,感覺已經超出純醫學的範疇,你以精神學理論為基礎,涉略儒釋道,闡述人生道理,未病先治,有病坦然面對。讓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有機融合統一,達到一種至高境界!這對養生與治療有至關重要作用!

——北京市某政協主席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