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簡史:孔子是中國最早的偶像?
本文已獲授權,轉自新周刊
(ID:new-weekly)
文化菌說:
聽說孔子的三千弟子,其實都是他的粉絲?
你認同嗎?
今有粉絲型作家、粉絲型明星、粉絲型電影,其實古人追起星來同樣瘋狂。有人迷戀白居易,「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有人痴迷杜甫,將杜詩燒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腸」。
孔子是中國最早的偶像,他的三千弟子就是他的粉絲團。
粉絲們不僅追隨他、供養他,還幫他記錄日常言論,輯成《論語》——也就是成就其偶像地位的重要作品。
本名潘岳的潘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偶像明星,「貌若潘安」長期被視為男色標準。《語林》載:「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張孟陽至丑,每行,小兒以瓦石投之,亦滿車。」安仁即潘岳,張孟陽則是張載,也是一個才子。看來,早在晉代,人民就已深知世界的真理——一切看臉。
臉即一切。圖/《書聖王羲之》
粉絲的過度關注,可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晉代美男衛玠外號「衛璧人」。《世說新語》中說,「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沒想到衛玠就此得病,一命嗚呼,「時人謂看殺衛玠」。
唐代是個明星扎堆的年代,同時也是出產瘋狂粉絲的年代。李白的頭號粉絲魏萬是一名隱士,曾輾轉數千里追尋李白,半年後終於在廣陵(今揚州)與李白相見。白居易的腦殘粉葛清是荊州一名街卒,「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一共刻了三十餘處,人稱「白舍人行詩圖」(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唐代有CP粉:白居易和元稹這一對,用白居易的話來說,「金石膠漆,未足為喻」,甚至默契到幾乎同時夢到對方。還能找到崇拜鏈:謝靈運粉曹植,李白粉謝靈運,杜甫粉李白,晚唐詩人張籍則粉杜甫,曾將杜詩燒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腸」(據後唐馮贄編《雲仙散錄》)。
在《妖貓傳》中飾演白居易的黃軒
李白的死忠粉實在太多了,有一個不得不提:詩人余光中。他為李白寫了四首詩:《尋李白》《念李白》《戲李白》《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最著名的當然是《尋李白》中這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紅拂夜奔的故事說明,將偶像變成老公、自己從粉絲變為老婆這種操作是可行的。所以請不要責怪當代女粉動輒稱偶像為「老公」,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電影《河東獅吼》中,蘇軾辦詩會,粉絲打出「坡仔天地」旗號,在台下瘋狂為他打call,就連皇帝也來捧場。現實中的東坡先生確實魅力無限,是北宋的「帶貨王」,帶旺了東坡巾、子瞻帽等時尚。「坡粉」章元弼讀東坡先生的《眉山集》讀到廢寢忘食,被妻子嫌棄了,此人竟然就此休妻(據宋李廌著《師友談記》)。
高圓圓見到趙雷,一秒變身迷妹臉
宋徽宗趙佶痴迷於蹴鞠運動人所共知,宋仁宗趙禎則愛看女子相撲,以至於司馬光寫了《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要求禁止「婦人相撲」,理由是「使婦人裸戲於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其實,沒事追追星的皇帝挺有人味的嘛。
湯顯祖憑《牡丹亭》收穫女粉無數。有的女粉代入感太強,「憤惋以終」
(見清宋長白著《柳亭詩話》)
;有的女粉傾倒於湯顯祖的才華,發誓非君不嫁。明人沈瓚所著《黎瀟雲語》記錄了一個痴心女粉,「自矜才色,不輕許人」,從內江奔赴杭州見偶像,並「願奉其帚」。然而,見到湯顯祖本人後,女粉嫌棄他「皤然一翁,傴僂扶杖而行」,投湖自盡。腦殘粉又稱「走狗」,這一說法出自鄭板橋。他狂粉徐渭,說自己「願為青藤門下走狗」。嗯,齊白石也粉徐渭,鄭、齊二人都屬於「青藤粉」。
當粉絲當得像左宗棠這樣的,也是奇葩:他崇拜諸葛亮,自稱「今亮」「小亮」,把諸葛亮稱為「古亮」,認為「今亮未必不如古亮」。
粉絲叫馬雲「馬爸爸」,其實不少名人用過這一招:白居易粉李商隱,表示死後要投胎給李商隱當兒子——李商隱的兒子確實叫「白老」;黑格爾粉歌德,自稱歌德的「第一個兒子」;畢加索粉塞尚,說塞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爸爸」。
馬雲
有人說,最熱愛搖滾的人,不是搖滾歌手,而是被稱為「骨肉皮」(Groupie)的女粉絲。這個說法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瘋狂女粉絲追隨搖滾樂手們,跟他們上床。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搖滾圈則稱她們為「果兒」「尖果兒」。也有粉絲不願意被稱為「骨肉皮」,就像電影《幾近成名》中的女粉絲佩妮,她自稱「Band Aid」,即樂隊助理,是為著音樂本身來幫助樂隊的。
馬克·大衛·查普曼殺死自己的偶像約翰·列儂是為了成名。1980年12月8日他槍殺約翰·列儂時,腦子裡想的是:自己馬上就要出名了,而且還是跟列儂一起出的名,從此,查普曼這個名字便與列儂不可分割。約翰·W.辛克利於1981年3月30日刺殺里根,則是為了吸引女星朱迪·福斯特的關注。事後兩人都被判定為患有精神病。
《大眾電影》1979年5月刊破天荒地將演員陳冲的照片用作封面,被視為中國造星產業的一個關鍵節點。此後,開始有了明星及粉絲概念,根據上《大眾電影》的次數可以判斷明星的受歡迎程度:80年代是劉曉慶,90年代則是鞏俐。
鞏俐在電影《天山童姥》中飾演的巫行雲。
上世紀80年代,張國榮粉和譚詠麟粉界限分明,勢同水火,親身演繹何謂「唯飯」。在那個張譚爭霸的年代,站隊是必須的,非張即譚,非譚即張。為了捍衛偶像,老友間互相不說話都算輕的,一言不合兩個粉絲陣營還會打群架。李健在《天天向上》上說自己是譚粉,張粉汪涵立刻暗戳戳回敬,可以想見當年的慘烈戰況。
斯蒂芬·金的《頭號書迷》
(Misery,1987)
再次告訴作家們:小心瘋狂粉絲!他們對偶像的愛有多深,佔有的慾望就有多強。而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辛苦寫成的手稿被焚毀,而且是在自己面前!「楊麗娟」這個名字,註定因為「瘋狂追星以致逼死父親」而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成龍當年隱婚,理由就是擔心粉絲會接受不了而做傻事。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子是那個時代的明星的潛規則,或者說是對粉絲的一種承諾。
TFBOYS上《康熙來了》時,王俊凱表示自己25歲前不會談戀愛。
當代明星則不同,從戀愛、分手到求婚、婚禮、懷孕、生娃,每個環節都是話題。一來,粉絲的心態開放多了,不會因為偶像結婚而要死要活(當然,養成系偶像不同,AKB48成員須藤凜凜花宣布婚訊,日飯圈頓時炸了);二來,好人設就意味著好感度——你可以憑演技吸粉,也可以憑愛貓而吸粉,比如演員張譯。
郭敬明是粉絲型作家、導演,楊冪等流量明星是粉絲型明星,《小時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則是粉絲型電影。「好奇心辭典」這樣解讀粉絲型電影:你家偶像的無劇情長視頻。
-
END-
※茶物:屏風與掛軸 《圖畫見聞志》卷六「張氏圖畫」
※故宮欽點,蔡瀾探訪,這清廷古方傳承三代,究竟好吃到什麼境界?
TAG:拾文化 |